亮点
– 来自荷兰听力纵向研究(WHAM)的纵向数据表明,助听器(HA)的使用与无耳鸣者的抑郁评分降低以及>65岁成年人的总孤独感降低有关。
– 自我报告的听力障碍改善并未介导HA使用与社会情感结果之间的关系。
– 助听器使用持续时间(5-15年)和更长的每日佩戴时间与社会情感结果的关联有限;仅1-4小时/天的使用与较低的躯体化症状相关。
背景
听力损失非常普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除了听觉感知困难外,未治疗的听力障碍还与社会孤立、生活质量下降、抑郁症状风险增加和认知衰退有关。助听器是改善听觉和沟通的主要干预措施,但关于听力改善是否能转化为持久的社会情感益处的证据仍然不一致。随机对照试验有限,纵向队列研究提供了关于助听器采用、依从性和长期使用的真实世界效果的重要补充视角。
研究设计(WHAM研究:Jansen等人,2025年)
WHAM研究使用了2006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集的荷兰听力纵向研究的数据。参与者完成了在线噪声中的数字听力测试,并每五年完成一次重复调查,记录了助听器使用情况(采用、持续时间、每日小时数)、自我感知听力障碍和一系列心理社会结果:抑郁、焦虑、痛苦、躯体化、社交和情感孤独以及总孤独感。研究回答了三个研究问题(RQs):
- RQ1:HA采用(随访间的变化)与社会情感结果的关系,以及自我感知听力障碍的中介作用。
- RQ2:每日HA使用(小时/天)与随访时的社会情感结果的关系。
- RQ3:HA使用持续时间(5、10或15年)与社会情感结果的关系。
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在间隔开始时符合HA候选标准且当时未使用HA的人。比较了采用与非采用组,同时控制基线(采用前)的社会情感测量值。最终分析样本包括281名RQ1参与者、280名RQ2参与者和180名RQ3参与者。分析使用了广义估计方程的伽玛回归模型来考虑重复测量。
主要发现
WHAM研究报告了助听器使用与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的具体领域关联,而不是所有测量指标的广泛稳健效应。
主要结果
- HA采用与抑郁:在无耳鸣的参与者中,HA采用显著与较低的抑郁评分相关(p < 0.05)。这表明助听器的采用可以减少那些因耳鸣而未受困扰的人的抑郁症状。
- HA采用与孤独感:在>65岁的亚组中,HA采用与较低的总孤独感评分相关。这种益处似乎与年龄有关,并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密切相关。
- 未观察到HA采用与焦虑、躯体化(总体)、痛苦或情感孤独感之间的显著关联。
- 中介作用:自我感知听力障碍并未介导HA采用与社会情感结果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与HA采用相关的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的减少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自我感知听力能力的提高。
- 使用持续时间:未发现HA使用年限(5、10或15年)与社会情感结果之间的一致关联。
- 每日佩戴时间:HA的日常使用频率与心理社会结果大多无关;唯一的例外是每天佩戴1-4小时与较低的躯体化评分相关。
效应大小和统计考虑
已发表的总结报告了亚组关联的统计显著性(无耳鸣参与者的抑郁;>65岁者的孤独感),但在此总结中并未提供跨领域的广泛一致效应大小。使用伽玛回归适用于偏斜的心理社会结果分布;广义估计方程考虑了跨间隔的个体内部相关性。亚组分析的样本量较小,可能限制了检测小效应的能力。
专家评论和解释
WHAM研究提供了助听器采用后心理社会结果的重要纵向真实世界数据。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应强调以下几点。
1. 益处具有领域特定性和亚组依赖性
不同的效应——无耳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和老年人的总孤独感减少——突显了助听器不是解决所有听力损失的心理社会后果的万能药。老年人可能获得最大的社会参与收益,可能是因为沟通机会和社会网络与晚年生活中的感知听力能力密切相关。耳鸣是已知的独立痛苦驱动因素;耳鸣患者缺乏益处强调了需要在放大之外进行针对性的耳鸣管理。
2. 缺乏自我感知听力障碍的中介作用
自我感知听力障碍的改善并未介导心理社会收益这一点值得注意。这表明助听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福祉:特定沟通情境的直接改善、社交参与信心的增强或更广泛的行为变化(例如,重新参与活动)。或者,测量问题(天花板/地板效应、评估时间)可能掩盖了中介效应。
3. 使用持续时间和强度的预测价值有限
使用年限或每日佩戴时间与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缺乏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可能反映了几个现实情况:(a) 长期坚持使用的用户可能在早期就已经实现了最大心理社会收益;(b) 拟合质量、个性化和康复支持比单纯的佩戴时间更重要;(c) 残余沟通挑战、环境障碍和共病(认知障碍、慢性疾病、耳鸣)调节了结果。
4. 临床意义
对于听力学家和初级保健临床医生来说,这些结果强化了推荐采用助听器的重要性,但不足以保证广泛的心理社会恢复。在全面护理路径中整合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咨询、沟通培训、同伴支持、存在时的耳鸣管理)应该是标准做法。在助听器拟合前后筛查抑郁和孤独感可以帮助识别需要额外支持的患者。
5. 方法学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长达15年的随访时间、重复客观锚定的听力测试(噪声中的数字)和基线心理社会状态的控制。局限性:观察性设计——残余混杂和选择偏差的风险(选择助听器的人可能系统性不同);亚组分析的样本量较小;每日佩戴时间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误分类;五年间隔可能错过采用后的短期轨迹;助听器技术、拟合质量和康复强度的细节有限。
实用建议
- 不要将助听器视为独立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结合放大与咨询和沟通策略,特别是对于有耳鸣或复杂社会需求的个体。
- 筛查听力损失的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症状;必要时考虑加快转介至多学科支持。
- 测量超出听觉范围的结果——使用经过验证的心理社会工具在拟合前后识别未满足的需求。
- 认识到最大心理社会效益可能不会随着佩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专注于个性化的拟合和康复,以增强实际沟通成功。
结论
WHAM纵向研究增加了细致且具有临床实用性的证据:助听器的采用可以减少无耳鸣者的抑郁症状和老年人的孤独感,但这些效应在社会情感领域并不统一,且不能完全由自我感知听力的改善来解释。这些发现支持了一个综合的听力护理模式,将放大与心理社会支持和定制康复相结合,以优化福祉。未来的研究应优先考虑测试综合护理包的随机或混合实施设计,量化助听器拟合后的短期轨迹,并探讨放大与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的机制。
资金和试验注册
WHAM研究报告了原始出版物(Jansen LA等,Ear Hear. 2025)中的资金和作者详情。引用文献中未提供ClinicalTrials.gov注册信息。
精选参考文献
1. Jansen LA, van Wier MF, Lissenberg-Witte BI, Smits C, Kramer SE. The WHAM Study: Socio-Emotional Well-being Effects of Hearing Aid Use and Mediation Through Improved Hearing Ability. Ear Hear. 2025 Nov-Dec;46(6):1641-1651. doi: 10.1097/AUD.0000000000001700. PMID: 40708091; PMCID: PMC12533782.
2.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听力报告. 日内瓦:WHO;2021. (提供了听力损失的人群负担和后果的背景信息。)
AI缩略图提示
一位优雅的老年人在温暖的客厅中戴上现代耳背式助听器;背景柔和聚焦,带有代表社会联系(对话气泡)、情绪(心形图标)和从耳朵发出的声音波纹的微妙图标,照片写实,暖色调,高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