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PREVENT-TAHA8是一项III期随机试验,测试了首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3-7天内冠状动脉内输注异体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WJ-MSCs),适用于LVEF <40%的患者。
– WJ-MSCs显著降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率(HR 0.43;95% CI 0.21-0.89;P=0.024)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HR 0.22;95% CI 0.06-0.74;P=0.015),并改善了6个月的LVEF(平均调整差异约5.9%)。
– 对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或复发性心肌梗死再住院率,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差异。
背景与未满足的需求
急性心肌梗死(AMI)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慢性心力衰竭(HF)的主要前驱因素。尽管在再灌注和二级预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量梗死的患者仍会发展为不良左室(LV)重塑和进行性心力衰竭。能够减少梗死扩展、保持心肌活力或有利地改变梗死后重塑的疗法有潜力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及相关病态。
基于细胞的疗法——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MSCs)——因其多效作用(如旁分泌信号传导、免疫调节、促血管生成刺激和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而受到关注。此前在急性及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细胞疗法试验报告了异质性结果,许多早期阶段的研究显示替代指标(如LVEF、梗死面积)有所改善,而更大规模的试验则产生了混合或中性的临床结局。PREVENT-TAHA8研究探讨了是否可以通过冠状动脉内输注从脐带Wharton’s jelly提取的现成异体MSC产品来预防大范围首次STEMI后进展为临床心力衰竭。
研究设计
PREVENT-TAHA8被报告为在伊朗设拉子的三家三级医院进行的一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关键设计特征包括:
- 人群:首次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成人。
- 随机分组:1:2分配至标准护理(对照组)或冠状动脉内WJ-MSC输注加标准护理。
- 干预措施:在指数AMI后3-7天内冠状动脉内输注异体Wharton’s jelly来源的MSCs。
- 主要终点:随访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 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住院、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肌梗死再住院率以及6个月时LVEF的变化。
- 随访:中位33.2个月;最终分析包括396名患者(136名干预组,260名对照组)。
主要发现
主要结果:
随访期间,WJ-MSC组的新发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每100人年分别为2.77次和6.48次。危险比(HR)为0.43(95% CI 0.21-0.89;P=0.024),表明与冠状动脉内WJ-MSC治疗相关的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相对减少了约57%。
次要临床终点:
- 心力衰竭再住院:每100人年分别为0.92次和4.20次;HR 0.22(95% CI 0.06-0.74;P=0.015)。这代表了心力衰竭相关再住院的显著减少。
- 复合心血管终点(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再住院):每100人年分别为2.80次和7.16次;HR 0.39(95% CI 0.19-0.82;P=0.012)。
- 心肌梗死再住院:WJ-MSC组数值较低(每100人年分别为1.23次和3.06次),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HR 0.40;95% CI 0.14-1.19;P=0.10)。
- 全因死亡率:每100人年分别为1.81次和1.66次;HR 1.10(95% CI 0.40-3.02;P=0.86),表明没有证据显示死亡率增加,但在本试验中也没有死亡率获益。
- 心血管死亡率:每100人年分别为0.91次和1.33次;HR 0.68(95% CI 0.18-2.57;P=0.57)。
左室功能:
在6个月时,接受WJ-MSCs治疗的患者LVEF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调整后的差异(β)为5.88个百分点(95% CI 4.00-7.76;P<0.001)。这一改善幅度具有临床意义,并与观察到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减少一致。
安全性:
试验报告指出,WJ-MSC输注与全因或心血管死亡率的统计学显著增加无关。详细的程序和安全性终点(例如,围手术期MI、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并发症、免疫反应)应在完整出版物中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该队列中未出现死亡信号令人放心,但仍需要更长期和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明确安全性特征。
解释与机制合理性
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降低,加上6个月时LVEF的改善,支持了生物学合理性,即冠状动脉内WJ-MSCs可以有利地改变梗死后重塑。潜在机制包括减少梗死扩展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边区灌注的旁分泌刺激;减轻纤维化;以及支持休克或冬眠心肌的存活。
异体Wharton’s jelly MSCs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产品,因为它们现成可用,免疫原性低,并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旁分泌活性。冠状动脉内给药将细胞靶向输送到相关梗死动脉和微血管床,此时招募和保留可能得到优化。
研究的优势
- III期随机设计,主要终点为临床上相关的事件(心力衰竭发生率)。
- 对于细胞疗法试验而言,样本量相对较大,临床事件的中位随访时间约为33个月。
- 客观的超声心动图终点(LVEF)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幅度。
- 使用一种现成的异体MSC产品,如果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局限性和考虑事项
- 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而非假冠状动脉内输注;缺乏程序性安慰剂对照可能会导致性能和评估偏倚,尤其是在主观结局方面。然而,硬终点如心力衰竭住院不太容易受到偏倚的影响。
- 该试验在伊朗设拉子的三个中心进行。其结果在其他医疗环境、种族群体和监管背景下的普适性需要在更广泛的国际队列中得到确认。
- 需要详细的安全数据、免疫监测和超过中位33个月的长期随访,以排除晚期不良影响,包括心律失常、免疫敏感化或肿瘤形成——尽管后者目前在MSC临床研究中尚未成为主要信号。
- 优化问题仍然存在:理想的细胞剂量、输注时机(早期与后期)、途径(冠状动脉内与心肌内),以及这些益处是否可以与当代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和设备策略相加。
- 先前的细胞疗法试验产生了异质性结果。比较因细胞类型(骨髓单核细胞、骨髓MSCs、脂肪来源细胞、WJ-MSCs)、自体与异体来源、时机和终点的不同而变得复杂。PREVENT-TAHA8关于WJ-MSCs的阳性结果令人鼓舞,但需要独立复制。
对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意义
PREVENT-TAHA8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直接的随机证据,表明在大范围STEMI后不久冠状动脉内输注异体MSC产品可以减少随后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如果这些结果在包括不同人群和假对照设计的独立多中心试验中得到证实,WJ-MSC治疗可能成为高危亚组(如首次大范围梗死且LVEF <40%)的术后STEMI患者的辅助策略,以防止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
关键的下一步应包括:国际多中心验证试验;标准化的制造和质量控制过程;成本效益和递送路径分析;研究明确最佳时机、剂量和患者选择;以及机制生物标志物研究,以识别响应者并优化治疗。
结论
PREVENT-TAHA8报告称,在首次LVEF <40%的大范围STEMI后早期冠状动脉内输注Wharton’s jelly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标准护理相比,减少了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并改善了6个月的LVEF。这些发现是令人鼓舞的,并支持在广泛临床应用之前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和机制研究。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项研究突显了一种潜在的新途径,可以防止从大范围梗死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解决术后MI护理中的一个重要未满足需求。
资金来源和试验注册
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5043610。资金来源和详细披露信息请参阅主要出版物(Attar A, Mirhosseini SA, Mathur A, 等. BMJ. 2025;391:e083382)。
参考文献
1. Attar A, Mirhosseini SA, Mathur A, Dowlut S, Monabati A, Kasaei M, Abtahi F, Kiwan Y, Vosough M, Azarpira N.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心力衰竭通过冠状动脉内输注间充质干细胞:III期随机临床试验(PREVENT-TAHA8)。BMJ. 2025年10月29日;391:e083382. doi: 10.1136/bmj-2024-083382. PMID: 41224473; PMCID: PMC12570275。
2. 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Antunes MJ, Bucciarelli-Ducci C, Bueno H, Caforio ALP, Crea F, Goudevenos JA, Halvorsen S, 等. 2017 ESC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管理的指南。Eur Heart J. 2018;39(2):119-177. (指南文件)
3. Bozkurt B, Knudsen K, Desai AS, 等. 2022 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Circulation. 2022;145:e895–e1032. (指南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