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脊髓电刺激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血压稳定性

胸段脊髓电刺激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血压稳定性

亮点

– 慢性脊髓损伤 (SCI) 会产生持续的低血压并发症,尽管临床负担沉重,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研究对象包括1,479名参与者。
– 使用特制的可植入系统进行脊髓仿生电刺激 (EES),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升压反应,并在14名参与者中持久地减轻了低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 一项内部对照研究显示,有效的血压调节需要刺激最后三个胸段脊髓节段,而不是用于运动恢复的腰骶目标。
– 研究结果支持了一项关键设备试验的路径,评估胸段靶向EES治疗SCI后治疗抵抗性和未被充分认识的低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未满足的临床问题

脊髓损伤破坏了下行自主神经通路,常导致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急性或慢性SCI与低血压、直立不耐受和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有关,这些症状增加了发病率,减少了康复机会,降低了生活质量。SCI后的低血压导致脑部和脊髓灌注减少,可能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尽管负担沉重,治疗选择有限。保守干预措施(液体负荷、压缩衣物、药理学血管收缩剂)通常只能部分有效,并且可能带来副作用,限制了依从性和长期使用。

了解和治疗SCI后的自主心血管功能障碍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优先事项。先前的研究表明,脊髓神经调控可以重新启用运动功能并调节自主神经回路。然而,可靠调节血压所需的脊髓节段靶点和刺激参数尚未在人类中完全定义。

研究设计和干预措施

Phillips等人(Nat Med 2025)采用两步转化方法。首先,他们量化了1,479名SCI参与者的慢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负担,以证明未满足的需求和保守管理的局限性。其次,他们开发并评估了一个专门的可植入系统,该系统通过脊髓电刺激 (EES) 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干预研究的关键特征:

  • 参与者:14名患有慢性SCI且低血压并发症对保守疗法无效的患者。
  • 设备:特制的可植入EES系统,电极置于脊髓硬膜外,可编程脉冲发生器能够提供定制的刺激模式,旨在模拟生理交感神经放电。
  • 比较:内部对照比较不同脊髓水平的刺激(最后三个胸段与腰骶段),以确定产生升压效应的最佳解剖位置。
  • 终点:即刻升压反应(急性动脉压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善的持久性(随访期间低血压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对保守措施的需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

主要发现

研究报告了三个主要发现:SCI后低血压的临床负担、有效刺激的解剖特异性以及小队列中可植入系统的临床有效性。

1. 慢性低血压并发症的负担

对1,479名SCI参与者的分析表明,慢性低血压和直立不耐受很常见,标准保守措施控制不足。许多患者尽管使用了容量扩张、压缩衣物和药理学血管收缩剂,仍然有症状。作者利用这些数据强调了针对受损脊髓自主神经回路的新治疗策略的必要性。

2. 解剖要求:最后三个胸段

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转化实验是在同一受试者中对不同脊髓水平的刺激进行了头对头比较。针对最低胸段脊髓——“最后三个胸段”的硬膜外刺激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动脉压升高。相比之下,针对腰骶段的刺激(常用于运动恢复)未能可靠地诱发安全或临床上有用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确定了胸段脊髓是招募中间外侧柱中的交感前神经元以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和静脉回流的关键部位。

3. 临床有效性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

在接受植入的14名参与者中,胸段靶向EES在编程刺激期间立即产生了升压反应。在报告的随访期内,刺激减少了低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减少了对保守措施(包括口服血管收缩剂和液体策略)的依赖,并改善了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报告的队列中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可以接受的;研究强调,必须优化刺激参数和电极放置,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激活并维持血流动力学控制。作者将这一系列结果作为概念验证,支持计划中的更大规模关键设备试验,以严格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理机制和机制见解

治疗原理基于激活病变以下的脊髓交感神经流出。调节动脉张力和静脉容量的交感前神经元在胸段脊髓中分段分布。对下胸段的EES可以招募这些神经元或其传入输入,增加交感神经缩血管驱动,提高全身血管阻力,增强静脉回流,从而产生升压效应。相比之下,腰骶段刺激主要激活与下肢功能相关的运动和躯体回路,对纠正低血压所需的全身血管反应效果较差。

专家评论和局限性

这项工作的优势包括其转化设计:在大样本中证明了未满足的需求,开发了特制的可植入系统,并进行了内部解剖比较,直接指导设备定位和编程。研究建立在先前的演示基础上,即脊髓神经调控可以在SCI后重新启用丢失的功能(例如,针对运动恢复的目标神经技术),并将这一概念扩展到自主控制。

然而,存在重要的局限性:

  • 小干预队列:植入设备的结果来自14名参与者。虽然效果一致且生物学上合理,但样本量限制了效应大小估计的精确度和罕见不良事件的检测。
  • 选择和中心效应:参与者可能因难治性低血压和能够进行植入和随访而被选中,这可能限制了对更广泛SCI人群的推广。
  • 持续时间和长期结果:尽管此报告中的随访显示了持久的改善,但设备疗效的长期持久性和硬件并发症(导线移位、感染、刺激耐受性)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的试验。
  • 编程复杂性和培训:最佳刺激范式是个体化的,需要专业的编程工具和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常规实践中的可扩展性和可访问性需要解决。
  • 比较效果:与优化的药理学或联合多模式策略的头对头比较不是早期系列的一部分。

尽管存在这些注意事项,结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机制和临床信号,支持关键试验。如果更大规模的研究确认了安全性和有效性,EES可能成为治疗慢性SCI患者低血压的靶向选项,从而改善康复潜力和生活质量。

临床意义和实际考虑

对于照顾患有慢性SCI和难治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医生,研究强调了几个实际要点:

  • 仔细表型化:识别低血压持续存在且治疗抵抗的患者,他们可能受益于介入神经调控。
  • 靶点重要:硬膜外电极放置在下胸段脊髓上是必要的,以招募交感神经回路——腰骶段放置不太可能有效纠正低血压。
  • 多学科护理:植入和随访需要神经外科专业知识、自主神经评估和结构化的编程和康复支持。
  • 风险-收益评估:权衡手术和设备相关风险与慢性低血压的病态和当前治疗的局限性。

结论和前进方向

Phillips等人报告了一项转化严谨、临床相关的进展:一种可植入的胸段靶向EES系统,可以恢复SC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通过结合大规模的临床负担评估、机制设备开发和人体测试,这项工作为关键设备试验绘制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如果在更大规模的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这种方法可以改变SCI后自主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管理,减少对效果较差的保守疗法的依赖,并改善康复参与度和患者报告的结果。

资助和注册

主要资金来源和试验注册详情见原文章:Phillips AA等,Nat Med. 2025。关于试验注册和赞助信息,请参阅Nat Med出版物和其中引用的相关ClinicalTrials.gov条目。

精选参考文献

1. Phillips AA, Gandhi AP, Hankov N, et al. An implantable system to restore hemodynamic stabil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at Med. 2025 Sep;31(9):2946-2957. doi: 10.1038/s41591-025-03614-w.

2. Wagner FB, Mignardot JB, Le Goff-Mignardot C, et al. Targeted neurotechnology restores walking in hum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2018;563(7729):65–71.

3. Krassioukov A. Autonomic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Curr Opin Neurol. 2012 Dec;25(6):610-6.

读者应查阅完整的Nat Med报告,以获取全面的方法、参与者层面的数据和正式的试验注册详情。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