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随机、单盲、平行组试验(RICBP-EH,NCT05910242)纳入了10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 Hg),比较了7天的远程缺血预处理(RIC)与安慰剂RIC。
– RIC组在治疗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较低:143.3 ± 10.0 vs 147.6 ± 6.3 mm Hg(基线调整后的差异−4.8 mm Hg;95% CI −6.9至−2.7;P < 0.001)。
– 到第7天时,两组之间的总体收缩压下降更有利于RIC组(组间差异−7.2 mm Hg;95% CI −10.3至−4.0;P < 0.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耐受性良好。
在7天治疗期间,RIC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43.3 ± 10.0 vs 147.6 ± 6.3 mm Hg)。基线调整后的组间差异为−4.8 mm Hg(95% CI −6.9至−2.7 mm Hg;P < 0.001),在意向治疗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
时间模式和第7天变化
总体收缩压(每日上午和晚上的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显示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 = 4.316,P < 0.001),表明两组之间存在不同的轨迹。从基线到第7天,RIC组的总体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安慰剂组(−5.1 ± 8.1 vs +2.0 ± 7.8 mm Hg),组间差异为−7.2 mm Hg(95% CI −10.3至−4.0 mm Hg;P < 0.001)。
在治疗周内平均收缩压降低约4.8 mm Hg,以及第7天的组间差异约为7.2 mm Hg,具有临床意义。即使是轻微的收缩压降低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心血管风险的有意义减少。从实际角度来看,如果长期疗效和持久性得到证实,RIC可以作为一种非药物、基于设备的辅助手段,在家庭或门诊环境中应用。
重要的是要强调,这项研究测量的是短期血压反应(7天)。RIC持续应用是否能维持血压降低,以及是否能减少硬性心血管结局,目前尚不清楚。
RICBP-EH是首个证明短期远程缺血预处理可降低收缩压的研究,适用于收缩压≥140 mm Hg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整后的治疗效果约为−4.8 mm Hg,持续7天干预期间无重大安全信号。结果令人鼓舞,支持进一步研究RIC作为未充分控制血压患者的潜在低风险辅助疗法,但在常规实践中推荐RIC之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的机制终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