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MDS或CMML背景下发生的红斑狼疮样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实体,模仿系统性或皮肤红斑狼疮,但大多数情况下以克隆性髓系炎症而非经典自身免疫为特征。
– 这些病例年龄较大,男性较多,以皮肤病变为主(包括冻疮性红斑),肾和关节受累较少,抗双链DNA血清阳性率低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集中病理学检查和靶向下一代测序(NGS)可以显示血液和皮肤中相同的髓系变异,支持MDS/CMML皮肤病变和克隆性炎症过程的诊断。
– 传统的红斑狼疮治疗通常无效;针对克隆的治疗方法(如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在部分患者中产生同步的血液学和红斑狼疮样反应。
背景
自身免疫和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中已有报道,但报告不一。这些血液肿瘤常见于有细胞减少和发育不良的老年成人,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副肿瘤或克隆驱动的炎症表现有关,这些表现可能非常类似于经典的风湿病或皮肤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肤红斑狼疮(CLE)在MDS/CMML背景下罕见报道,且往往不典型,对标准治疗反应不佳,诊断具有挑战性。
研究设计
Chauffier及其同事(EMSED和MINHEMON组)进行了一项覆盖1975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全国性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了截至2025年1月的数据。研究纳入了MDS或CMML患者,这些患者符合系统性LE(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或有定义为CLE的皮肤病变。对于与MDS/CMML并发的系统性LE,进行了2:1的病例对照比较。进行了临床表型分析、集中皮肤病理学审查和靶向NGS(检测血液和皮肤中的髓系变异)。主要目的是比较MDS/CMML背景下LE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与特发性LE,并描述治疗反应。
关键发现
人群和表型
– 研究队列包括24名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32-85岁),63%为男性——与经典SLE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 19名患者有系统性LE,5名患者有孤立性皮肤LE。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范围1-31年)。
– 皮肤受累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71%的患者),冻疮性红斑是最主要的皮肤亚型(35%)。
– 大多数基础血液疾病为低风险MDS或CMML(92%的修订国际预后评分系统≤3.5),表明红斑狼疮样表现发生在非高危疾病状态中。
与特发性SLE的比较(关键差异)
– 年龄和性别:MDS/CMML相关LE患者显著较老(中位年龄65岁 vs 23岁),男性更多(53% vs 8%)。
– 器官受累:肾脏(10% vs 71%)和关节(36% vs 97%)受累在MDS/CMML组中远少于特发性SLE。
– 血清学:抗双链DNA(抗-dsDNA)阳性率降低(32% vs 76%)。这些区别表明许多情况下并非经典SLE病理生理机制,而是支持另一种机制。
病理和分子一致性
– 集中皮肤病理学审查重新分类了一半可用皮肤活检为MDS/CMML皮肤病变——即恶性髓系细胞浸润皮肤,而不是原发性自身免疫界面皮炎。
– 在8名接受配对血液和皮肤靶向NGS检测的患者中,6名患者在两个部位均检测到相同的髓系变异,提供了强烈的分子证据,证明克隆性炎症过程驱动皮肤表现。
治疗反应和临床过程
– 标准红斑狼疮治疗(全身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在本队列中通常效果不佳或不足以控制疾病。
– 针对克隆的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产生了临床有意义的反应:地西他滨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7名接受这些策略治疗的患者中,5名患者出现了平行的血液学和LE反应。这表明控制恶性髓系克隆可以减轻炎症表现。
临床和机制解释
临床意义
– 诊断警惕性:新发红斑狼疮样疾病在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或具有不典型特征(主要皮肤受累,无关节炎或肾炎,血清学自身免疫弱,细胞减少症)时,应评估潜在的髓系肿瘤。
– 检查建议:基线检查应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涂片检查、必要时进行骨髓评估、皮肤活检及皮肤病理学审查,以及针对髓系突变的血液和病变皮肤的靶向NGS面板。
– 治疗意义:认识到克隆性髓系驱动的炎症过程具有直接的治疗后果。单独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如果延迟确定性的克隆定向治疗甚至可能有害。低甲基化药物如地西他滨和在选定患者中进行异基因HSCT可能同时治疗血液疾病和副肿瘤炎症表现。
生物学合理性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克隆性造血和髓系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驱动系统性炎症:异常固有免疫激活、细胞因子产生改变以及突变髓系前体细胞的免疫失调。
– 血液和皮肤中检测到相同的髓系突变支持克隆性髓系细胞直接浸润或募集到靶组织,产生局部炎症病变,这些病变模拟自身免疫疾病。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病变可能是真正的肿瘤性皮肤浸润(MDS/CMML皮肤病变),而不仅仅是自身免疫界面皮炎。
专家评论和局限性
优势
– 该研究跨越数十年的全国数据收集,并结合集中病理学和配对分子检测,允许强大的临床病理相关性。
– 病例对照比较突出了与特发性SLE的明显临床差异,具有实际诊断价值。
局限性
– 回顾性设计和转诊偏倚:符合严格纳入标准的病例可能过度代表严重或不寻常的表现,而较轻的关联可能被低估。
– 样本量和缺失数据:队列较小(n=24),分子检测仅在部分患者中可用;需要更大的队列来估计真实发病率并定义最佳的克隆定向治疗阈值。
– 治疗异质性:治疗决策个体化,未标准化,限制了关于特定克隆定向方法比较有效性的坚定结论。
普适性
– 研究结果最适用于新发或不典型红斑狼疮样疾病的老年人群,并伴有血液学异常。不应将其推广到未经临床或实验室特征证实的经典青少年发病或血清阳性的SLE。
临床医生的实用建议
当遇到具有以下任何特征的类似LE的表现时,考虑MDS/CMML评估:
– 50岁以上新发疾病,尤其是男性。
– 显著的皮肤疾病(冻疮或其他CLE亚型),关节或肾脏受累有限。
– 外周血涂片显示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或发育不良特征。
– 弱或无SLE特异性血清学(抗-dsDNA,低补体异常)。
诊断步骤应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涂片、皮肤活检的皮肤病理学审查(包括免疫表型)以及血液和可行的病变皮肤的靶向髓系NGS。
管理应个体化;对于明确由克隆驱动的疾病或MDS/CMML皮肤病变,优先选择血液学治疗(低甲基化药物,根据情况转诊进行HSCT评估)并在处理潜在克隆的同时谨慎使用免疫抑制。
结论
Chauffier等定义了一种与MDS/CMML相关的独特红斑狼疮样实体,这种实体伪装成特发性系统性或皮肤红斑狼疮,但通常由克隆性髓系炎症驱动。认识这一表型至关重要,因为它改变了诊断流程和治疗重点:可能需要针对克隆的治疗,而不是长期升级传统红斑狼疮免疫抑制治疗来控制疾病。需要前瞻性研究和更广泛的分子谱型来完善诊断标准,确定最佳的克隆定向治疗时机和选择,并量化这些副肿瘤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患病率和预后。
资金来源和clinicaltrials.gov
资金和披露已在原始出版物中报告。读者应查阅Chauffier等,JAMA Dermatology 2025,了解详细的资助声明和作者披露。原始报告中未提供临床试验注册号。
参考文献
1. Chauffier J, Jachiet V, Battistella M, Romero P, Fenaux P, Zakine E, Zhao LP, Mahévas T, Bouaziz JD, Hadjadj J, Amoura Z, Mathian A, Breillat P, Hirsch P, Bourguiba R, De Voeght A, Grobost V, Begon E, Jandus P, Brenaut E, Laumondais V, Fain O, Moguelet P, Mekinian A, Chasset F; EMSED Group and MINHEMON Group. Lupuslike Manifestation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nd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JAMA Dermatol. 2025 Nov 19:e254586.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25.458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259063; PMCID: PMC12631568.
2. Jaiswal S, Ebert BL. Clonal hematopoiesis in human aging and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380(4):363-373. doi:10.1056/NEJMra1807761.
作者注
本文综合了Chauffier等(JAMA Dermatol 2025)的研究发现,并将其置于临床实践中,旨在帮助识别需要血液学评估的不典型LE表现,并支持皮肤病学、风湿病学和血液肿瘤学之间的多学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