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多武装溶瘤HSV-1 (VG161) 编码IL-12、IL-15和PD-L1拮抗剂,在24例晚期肝内胆管癌(ICC)患者中耐受良好,并产生客观的免疫激活。
– 纵向肿瘤活检的多组学分析显示抗原呈递细胞(APC)扩张、CD8+ T细胞激活和M2样巨噬细胞耗竭;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确定上皮(Epi-C2)和巨噬细胞(Macro-C1QC)亚群作为反应生物标志物。
– 临床信号包括在重度预处理队列中的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以及与历史二线FOLFOX相比的整体生存获益;先前暴露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与增强的获益相关。
背景:肝内胆管癌的未满足需求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生物学上具有侵袭性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许多地区上升,且预后通常较差。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晚期疾病;系统化疗(一线吉西他滨-顺铂)提供的生存获益有限,进展后的治疗选择有限。基于随机证据,二线FOLFOX已被用于胆道癌症,但许多患者的结局仍不理想。迫切需要能够产生持久反应或使之前免疫学上“冷”的肿瘤转化为炎症性、治疗敏感微环境的新治疗策略。
VG161的治疗原理
溶瘤病毒提供双重机制:选择性肿瘤内细胞溶解加上通过抗原释放和局部免疫刺激诱导抗肿瘤免疫。VG161是一种工程化的单纯疱疹病毒-1(HSV-1),被称为多武装,因为它表达三种免疫增强转基因: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5(IL-15)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拮抗剂。IL-12和IL-15促进1型免疫反应,支持CD8+ 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激活和记忆形成,而局部PD-L1阻断可以减少注射微环境中T细胞的耗竭。这些特性为在ICC中测试VG161提供了明确的生物学依据,ICC通常以免疫抑制基质和低基线T细胞浸润为特征。
研究设计和方法(汇总分析)
本报告汇总了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数据:一项I期剂量递增研究和一项IIa期探索性试验。共有24例经组织学确认的晚期I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肿瘤内VG161注射。患者接受过重度预处理(大多数在第三线或更晚接受VG161);一部分患者有先前接触系统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的历史。纵向收集连续肿瘤活检样本进行多组学分析,包括批量转录组学、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以探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变化。评估了安全性、客观肿瘤反应和生存结果;结果与历史二线FOLFOX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提供假设生成基准。
关键临床发现
安全性:当超声引导下将VG161注入肝病变时,总体耐受良好。不良事件与局部病毒递送和免疫激活一致;在汇总队列中未报告新的安全信号,排除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
抗肿瘤活性:尽管主要在第三线或更晚使用,VG161在小队列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汇总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出现客观肿瘤缩小,重度预处理个体也表现出临床获益。作者指出,与接受二线FOLFOX的历史对照相比,整体生存信号有所改善——考虑到VG161在较晚线使用,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尽管分析是假设生成而非决定性的。
与先前CPI暴露的相互作用:探索性分析表明,先前接受过系统性CPIs的患者从VG161中获得了更大的益处。这一观察结果表明,VG161可能特别擅长重新激发或扩展CPIs最初启动或部分激活的预先存在的抗肿瘤免疫。
多组学分析中的免疫和分子相关性
汇总研究的转化优势在于其纵向、高分辨率的组织分析。VG161给药后观察到的关键变化包括:
- 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相关髓系APC群体)的扩张和激活,与增强的肿瘤抗原呈递一致。
- CD8+ T细胞显著浸润和激活,转录组学特征指示细胞毒性效应功能。
- M2样、免疫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群体的减少,表明抑制性髓系区室的重编程。
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进一步解析了肿瘤内的异质性,并提名与反应或抵抗相关的细胞亚群:一个上皮亚簇(命名为Epi-C2)和一个巨噬细胞簇(Macro-C1QC)。这些群体与不同的免疫细胞募集和激活的空间模式相关,使其成为后续研究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候选者。
机制解释
VG161的转基因为观察到的免疫重塑提供了机制上的合理性。IL-12驱动Th1分化并增强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IL-15支持记忆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局部PD-L1拮抗作用减少了可能削弱效应T细胞功能的抑制信号。肿瘤内病毒复制导致肿瘤抗原释放和局部炎症线索,共同将“冷”肿瘤转化为适应性免疫攻击的炎症微环境。这里观察到的M2样巨噬细胞的耗竭或重编程与从抑制性基质到允许性基质的免疫学转变相一致。
临床意义和潜在开发路径
这些数据支持几种转化策略:
- 在更早的治疗线中随机评估VG161与系统标准治疗(如化疗、CPIs)的比较或联合使用,以确定此处观察到的信号是否转化为有意义且可重复的生存获益。
- 将VG161与系统性PD-1/PD-L1抑制剂或其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的组合方案,因为VG161不仅提供局部PD-L1阻断,而且似乎与先前CPI暴露协同作用。
- 前瞻性验证生物标志物候选者(Epi-C2、Macro-C1QC),以丰富最有可能受益的患者或监测治疗中的生物学反应。
- 优化针对肝病变的肿瘤内递送操作,包括选择适合的患者标准和考虑重复注射的安全性。
优势和局限性
汇总分析的优势包括将临床结果与丰富的纵向组织多组学相结合,可以直接将生物学效应与临床信号联系起来。研究的多中心性质支持跨治疗设置的通用性,且包括重度预处理患者强调了该疗法在高需求人群中的活性。
局限性也很重要,限制了解释:分析规模较小(n=24)且非随机,无法做出确切的疗效声明。与二线FOLFOX的比较是历史性的而非同期的,因此存在选择偏差和混杂因素。先前治疗和活检时间的异质性进一步复杂化因果推断。最后,肿瘤内递送带来了物流问题;持续的系统性免疫控制需要证明局部治疗能否产生临床上有意义的远处(远隔效应)影响。
专家评论
VG161代表了溶瘤病毒治疗的合理演变——结合直接溶瘤与局部细胞因子和检查点阻断的递送来驱动多模态免疫激活。此处的转化数据对于早期阶段工作来说是令人信服的:APC招募、CD8+ 激活和巨噬细胞重编程的证明为观察到的临床信号提供了机制证据。然而,热情必须与严格的随机评估和生物标志物验证的需求保持平衡。如果得到验证,VG161或类似的多武装溶瘤平台可能成为传统系统治疗未能满足需求的ICC中的有用手段。
结论
汇总的I/IIa期评估显示,多武装溶瘤HSV-1 (VG161) 在晚期肝内胆管癌中可以通过肿瘤内递送安全地诱导实质性的局部免疫重塑,并在重度预处理人群中显示出早期临床活性信号。先前CPI暴露可能增强反应,多组学分析已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候选细胞生物标志物。这些假设生成的结果证明了随机试验的必要性,以定义临床获益、最佳组合和预测生物标志物。
资助和clinicaltrials.gov
完整的资助、赞助商和试验注册详情已在主要手稿中报告:Shen Y et al., Gut. 2025 (gutjnl-2025-335904)。读者应查阅原始出版物以获取完整的试验标识符和资助致谢。
参考文献
1. Shen Y, Jin X, Song W, et al. Hypothesis-generating evaluation of multi-armed oncolytic HSV-1 (VG161)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ooled insights from multicentre studies. Gut. 2025 Sep 29:gutjnl-2025-335904. doi:10.1136/gutjnl-2025-335904.
2. Andtbacka RH, Kaufman HL, Collichio F, et al. 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improves durable response r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J Clin Oncol. 2015;33(25):2780–2788. doi:10.1200/JCO.2014.58.3377.
3. Lamarca A, Palmer DH, Wasan HS, et al. ABC-06: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second-line FOLFOX chemotherapy versus active symptom control for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Lancet Oncology. 2021. [See original trial report for full citation and details]
注
本文综合并解读了Shen等(Gut, 2025)报告的汇总发现,并将其置于临床和机制背景下。此处的结论旨在生成假设,并为考虑在胆道恶性肿瘤中采用溶瘤病毒治疗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