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罗氏的奥比妥珠单抗(Gazyva/Gazyvaro)已获得 FDA 批准,用于成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联合标准疗法使用。临床试验显示,近一半的患者在接受奥比妥珠单抗治疗后实现完全肾缓解,该药物在初始强化期后每年给药两次。首次给药后的缩短 90 分钟输注方案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这种疗法是首个被证实可在 LN 中提供完全肾缓解益处的抗 CD20 单克隆抗体。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严重炎症性肾脏并发症,这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和少数族裔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进行性肾损伤。全球超过 170 万人患有 LN,其中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KD),如果治疗不当,需要透析或移植。尽管取得了进展,但目前的标准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通常会导致不完全缓解和显著的毒性,强调了对更有效和更安全疗法的需求。
研究设计
此次 FDA 批准主要基于两项关键研究的数据:2 期 NOBILITY 试验和 3 期 REGENCY 试验。这两项都是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接受背景标准治疗的成人活动性 LN 患者。干预组接受了奥比妥珠单抗(一种人源化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在初始强化期内给药,随后每年维持给药两次。对照组继续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终点集中在完全肾反应(CRR)率,包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稳定、免疫学标志物(补体、抗 dsDNA 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
关键发现
在 REGENCY 试验中,接受奥比妥珠单抗加标准治疗的患者中有近 46.4% 实现了完全肾缓解,而仅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为 33.1%,反映了显著的绝对获益。该终点定义的 CRR 为第 76 周时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达到特定标准以下。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的改善包括补体成分的显著正常化和抗双链 DNA 抗体滴度的降低,表明免疫学疾病控制。患者还表现出临床上有意义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和蛋白尿减少,降低了疾病进展和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
奥比妥珠单抗在 LN 中的安全性与之前在血液学适应症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滤泡性淋巴瘤中的经验一致。输注相关反应可控,首次给药后的新的 90 分钟缩短输注方案被认为是适合患者的,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并减少了医疗资源的利用。
作用机制和科学依据
奥比妥珠单抗靶向表达于 B 细胞上的 CD20 抗原,耗竭驱动自身抗体产生和维持 LN 炎症过程的致病性 B 淋巴细胞。这种选择性的 B 细胞耗竭可以调节 SLE 特征性的免疫失调,保护肾结构,并可能延缓或预防进展至 ESKD。与早期的 CD20 抗体如利妥昔单抗不同,奥比妥珠单抗经过糖基工程改造,增强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这可能在 LN 中提供更好的疗效。
专家评论
奥比妥珠单抗的引入标志着 LN 治疗选项的重要进展,满足了对靶向、有效且更便捷治疗的迫切需求。与标准治疗相比,完全肾缓解率提高约 13% 具有临床意义,鉴于 LN 传统上难以治疗的性质。首次诱导后的允许使用较短输注时间代表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符合当代肿瘤学和免疫学中的输注方案。
尽管令人鼓舞,但这些数据强调了长期真实世界随访的重要性,以监测持续的肾结局、感染风险和任何晚期不良事件。进一步的比较有效性研究将有助于明确其相对于其他生物制剂和新型 LN 治疗的定位。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推荐批准,表明对其临床价值的全球监管共识。
结论
FDA 批准奥比妥珠单抗用于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为治疗武器库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提供了一年两次的可行给药方案,并实现了显著的完全肾缓解率。这一突破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人群带来了改善疾病控制和肾脏保护的希望。未来的研究应重点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成本效益和长期安全性,以充分实现 B 细胞靶向治疗在 LN 中的益处。
资金来源和 ClinicalTrials.gov
关键研究由罗氏资助。相关试验注册包括 NOBILITY(NCT02550652)和 REGENCY(NCT04221477)。
参考文献
1.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批准罗氏的 Gazyva/Gazyvaro 用于狼疮性肾炎治疗。2025 年 10 月。 链接。
2. Furie R, 等. 2 期 NOBILITY 试验:奥比妥珠单抗在增殖性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Lancet Rheumatol. 2022;4(1):e233-e243。
3. Rovin BH, 等. 3 期 REGENCY 试验结果:奥比妥珠单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J Am Soc Nephrol. 2024;35(3):490-502。
4. Mullard A. FDA 批准奥比妥珠单抗用于狼疮性肾炎,首个获批用于此适应症的抗 CD20 抗体。Nat Rev Drug Discov. 2025;2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