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中,喉管(LT)与气管插管(ETI)之间的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值无显著差异。
- 两种气道管理组中,EtCO2上升趋势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相关。
- 气道装置类型与EtCO2趋势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OSC,但不影响72小时生存率。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院外心脏骤停(OHCA)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生存率通常低于20%。心脏骤停期间有效的气道管理和充分的通气是复苏后护理的关键组成部分。高级气道装置用于确保气道通畅并促进通气,气管插管(ETI)历来被认为是金标准。然而,声门上气道装置如喉管(LT)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具有更容易插入和更少不良事件的潜在优势。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通过毛细管图监测提供心脏复苏期间肺血流和心输出量的间接、无创测量,作为复苏质量的生理指标和ROSC等结果的预测因子。尽管广泛使用,但OHCA期间LT与ETI之间反映的通气指标差异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查基于气道管理策略的EtCO2轨迹及其与临床结果的关系,填补了这一关键知识空白。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对实用气道复苏试验(PART)的二次分析,PART是一项多中心集群交叉随机临床试验,涉及27个急救医疗服务(EMS)机构,分为13个集群。该试验于2023年1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进行,主要PART试验将经历非创伤性OHCA的成人患者(≥18岁)随机分配至使用喉管或气管插管进行气道管理。
在此次二次分析中,仅包括至少50%可解释的EtCO2毛细管图信号的病例,共1113名患者(818名LT,295名ETI)。主要暴露因素是在复苏过程中使用的气道装置。主要评估结果包括:
- 复苏过程中连续1分钟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最大EtCO2值。
- 整个复苏过程中的EtCO2趋势。
- EtCO2轨迹与持续ROSC和72小时生存率等临床终点的关联。
统计比较使用Mann-Whitney检验在复苏开始后的20、10和1分钟时的EtCO2值,Cochran-Armitage检验趋势分析,以及调整基线协变量并测试气道装置与EtCO2趋势交互效应的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主要发现
在分析的1113名患者中,队列主要为男性(62.4%),中位年龄为64岁,大多数表现为不可电击复律的心律(84.6%),且大部分发生在非公共场所(89.8%)。LT组中有17.6%的患者实现了ROSC,ETI组为18.3%,反映了相似的即时复苏成功率。
Figure 2.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EtCO2) Capnography vs Time.
Figure 3.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EtCO2) Capnography vs Time, Stratified by Advanced Airway Technique.
在不同的复苏时间点,LT和ETI组之间的EtCO2值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 20分钟时间间隔:33.9 mm Hg(LT)vs 29.4 mm Hg(ETI),P = .07
- 10分钟时间间隔:30.9 mm Hg(LT)vs 28.5 mm Hg(ETI),P = .89
- 1分钟时间间隔:32.2 mm Hg(LT)vs 28.3 mm Hg(ETI),P = .28
根据ROSC状态分层时,出现了不同的EtCO2轨迹。实现持续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表现出EtCO2水平上升,无论使用哪种气道装置:
- LT有ROSC:从27.9 mm Hg增加到52.3 mm Hg
- LT无ROSC:从32.6 mm Hg下降到23.5 mm Hg
- ETI有ROSC:从38.2 mm Hg增加到46.7 mm Hg
- ETI无ROSC:从27.7 mm Hg下降到20.0 mm Hg
气道装置类型与EtCO2趋势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ROSC(OR 1.75,95% CI 1.25–2.45;P < .001),但与72小时生存率无显著关联(OR 1.21,95% CI 0.90–1.61;P = NS)。针对ROSC的分层比值比在ETI组(OR 2.34,95% CI 1.67–3.26)相对LT组(OR 1.33,95% CI 1.20–1.47)更高,表明EtCO2趋势变化可能因气道管理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专家评论
此次二次分析为OHCA复苏过程中相对于气道装置的通气和循环的细微生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LT和ETI之间绝对平均EtCO2值无显著差异,这与先前的知识一致,表明这两种装置在紧急情况下都能实现充分的通气。然而,EtCO2趋势及其与气道装置选择的交互作用对ROSC的影响突显了解释心脏骤停情景中毛细管图信号的复杂性。
这些发现提出了几个考虑因素。首先,ROSC患者的EtCO2轨迹上升反映了肺血流的恢复和二氧化碳代谢,验证了EtCO2作为一个动态标志物而非单一阈值的重要性。其次,ETI患者中EtCO2趋势与ROSC的更强关联可能与气道密封、通气效果或设备放置对肺力学和二氧化碳清除的影响有关。
局限性包括在随机设计内进行的二次分析的观察性质,潜在的未测量CPR质量参数的混杂因素,以及原始队列中约三分之二的EtCO2信号不可用。此外,非电击复律心律和非公共场所心脏骤停的高比例可能限制了其在其他OHCA人群中的普遍性。
这些发现支持当前复苏指南中推荐多种气道管理选项,以适应提供者的技能和情境。它们还警告不要过度依赖孤立的EtCO2值,而不考虑设备类型和时间趋势,这可能会影响复苏过程中的临床决策。
结论
在这项对PART随机试验的全面二次分析中,喉管和气管插管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值无显著差异。然而,气道装置与EtCO2趋势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持续自主循环恢复,但不影响短期生存率,这表明需要对毛细管图数据进行细致的解释。
这些结果突显了心脏骤停期间生理监测的复杂性,并强化了气道装置选择、操作者专业知识和实时EtCO2轨迹评估共同指导最佳复苏策略的观点。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阐明特定气道的EtCO2模式机制,并完善整合毛细管图与其他复苏指标的预测算法,以改善临床结果。
参考文献
- Nassal MMJ, Elola A, Aramendi E, 等. 心脏骤停中高级气道装置与呼气末毛细血管图趋势: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 JAMA Netw Open. 2025;8(9):e253151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1511
- Panchal AR, Bartos JA, Cabañas JG, 等. 第3部分:成人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复苏和急诊心血管护理指南. Circulation. 2020;142(16_suppl_2):S366-S468.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0.026347
- Grunau B, Tubman A, Molchanova M, 等. 院外心脏骤停中气管插管与声门上气道结局的比较: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Resuscitation. 2018;131:91-100. 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18.07.007
- Kramer-Johansen J, Beekley A, Aneman A, 等. 心肺复苏期间的毛细血管图:当前证据和临床实践建议. Resuscitation. 2020;147:168-178. 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2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