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的放大效应:代谢重编程的新见解

酒精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的放大效应:代谢重编程的新见解

引言

肝细胞癌(HCC)仍然是全球最常见和致命的癌症之一,位列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致命癌症。其多因素病因包括持续的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酒精摄入以及代谢性肝病(如MASLD)。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酒精和HBV感染在加速肝癌发生中的协同效应。

本文讨论了Zhou等在《肝脏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进展,揭示了酒精加剧HBV相关HCC的新型分子机制。强调脂质代谢重编程和内质网应激的作用,这些发现为创新治疗途径提供了启示。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HCC通常在慢性炎症、纤维化和基因改变的病变肝脏中发展。在HBV流行地区,感染是主要触发因素,而酒精进一步加重肝损伤和癌变。复杂的发病机制涉及氧化应激、脂毒性及表观遗传失调,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尽管存在现有疗法,但预后仍然不佳,需要识别特定的分子靶点。

研究设计与方法

Zhou等使用表达HB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该蛋白是HBV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这些HBx转基因小鼠,研究人员实施了模拟人类酒精摄入的慢性乙醇喂养策略。他们进行了脂质组学分析、转录组学和细胞实验,包括使用shRNA在HepG2.215肝癌细胞中进行基因敲低。该研究旨在阐明乙醇和HBV相互作用激活的细胞通路。

主要终点包括评估脂质种类,特别是双(单酰甘油)磷酸盐(BMP),溶血磷脂酶A2(LPLA2)的表达水平、内质网应激标志物和肿瘤发展指标。

主要发现

Zhou等证明,慢性酒精摄入显著加速HBx小鼠自发性HCC的发展,表明“二次打击”效应。脂质组学分析显示,乙醇喂养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MP水平显著增加,这与溶酶体改变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LPLA2(负责BMP积累的酶)的表达上调,由乙醇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驱动。

从机制上看,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诱导内质网应激,激活转录因子ATF4,后者结合到编码LPLA2的PLA2G15启动子上,增强其表达。升高的LPLA2促进BMP积累,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支持肿瘤细胞增殖。

功能实验确认,敲低肝癌细胞中的LPLA2可降低BMP水平并抑制增殖,而过表达BMP合成酶CLN5则促进肿瘤生长。重要的是,在人类HCC组织中,LPLA2的表达高于非肿瘤组织,其水平与更差的预后和更严重的疾病相关,尤其是在同时有HBV感染和酒精摄入的患者中。

讨论与临床意义

本研究表明,酒精通过涉及内质网应激和脂质重编程的致病级联反应促进HBV相关HCC。确定LPLA2和BMP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分子在肿瘤细胞生存和增殖中起关键作用。

虽然这项研究具有创新性,但局限性包括使用自发性HBx转基因小鼠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人类ALD-HCC的复杂性。此外,BMP与MAPK/ERK激活之间的机制细节需要进一步阐明。

针对参与BMP代谢的酶(如LPLA2或CLN5)可能是新的干预策略。此外,测量血清LPLA2或BMP水平可能作为疾病进展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特别是在有酒精使用的HBV患者中。

结论

该研究强调了酒精通过涉及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新途径加剧HBV相关HCC的作用。LPLA2和BMP代谢的治疗调控为减少疾病负担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有希望的机会。这些发现还强化了HBV感染者戒酒的临床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临床试验中验证这些靶点,并探索不同肝病模型中的广泛适用性。将分子见解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能有助于个性化治疗和更好的预后预测在HBV-HCC中。

参考文献

1. Qian S, He Y. 酒精摄入加剧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肝细胞癌的第二打击事件。J Hepatol. 2025;10:S0168-8278(25)02548-6.
2. 文献中关于HBV、酒精和脂质代谢在HCC中的其他相关参考文献。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