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加仑花青素改善餐后血管功能和血小板反应性:急性交叉试验揭示与益处相关的代谢物

亮点

– 在健康中年人群中,与匹配的安慰剂相比,急性200毫升黑加仑饮料提供约711毫克花青素,在高脂餐后6小时内累积改善了血流介导的舒张(FMD)。

– 该饮料减少了体外血小板对ADP和胶原的聚集,并消除了餐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升高;几种特定的血浆酚类代谢物(马尿酸、异香草酸、异阿魏酸葡萄糖醛酸苷)与这些效应独立相关。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饮食多酚,特别是花青素,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和改善的血管生物标志物有关。内皮功能障碍和增强的血小板反应性是膳食和代谢挑战(如高脂餐)后促进动脉粥样血栓形成的近端机制。急性干预措施可以减轻餐后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因此对于CVD预防具有机制和潜在的临床意义。然而,具体测试富含花青素的干预措施在餐后挑战下的临床证据有限。

研究设计

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NCT02459756)招募了23名健康非吸烟成年人(平均年龄约为39.9±8.1岁;BMI 22.9±2.3 kg/m²;11名女性)。每位志愿者在≥3-4周的时间间隔内完成两次访问,分别饮用200毫升黑加仑饮料(含744毫克总多酚,约711毫克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衍生物为主)或匹配的缺乏多酚但匹配糖分和风味的安慰剂。每个研究日,参与者在食用标准化高脂早餐(约52.3克脂肪)和3小时后的午餐(约30克脂肪)时饮用指定饮料,以模拟现实的餐后挑战。

主要终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FMD)和体外血小板聚集(ADP和胶原刺激)。次要/探索性终点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SBP/DBP)、数字体积脉搏指数(DVP-SI, DVP-RI)、循环内皮源性和血小板源性细胞外囊泡(EDEVs, PDEVs)、血浆IL-8以及血浆/尿液中的酚类代谢物。血液和尿液样本连续采集至24小时;血管测量在基线和摄入后1-6小时进行。

关键发现

血流介导的舒张(FMD)

– 黑加仑饮料在6小时餐后期内显著累积改善了FMD,与安慰剂相比。FMD的增量曲线下面积(iAUC)支持黑加仑,平均ΔiAUC为5.75±1.32(95% CI 2.99-8.51;P=0.014)。混合模型显示治疗和时间的主要效应强烈。

血小板聚集

– 体外血小板聚集由ADP(10 μM和100 μM)和胶原(0.5和1 μg/mL)刺激,在黑加仑饮料后减少,与安慰剂相比。iAUC比较显示ADP 10 μM(ΔiAUC -30.8±8.7;P<0.01)和100 μM(ΔiAUC -18.6±4.1;P<0.001),以及胶原在两种浓度下(P值<0.01-0.001)均显著减少。这些效应表明在整个餐后窗口内具有累积的抗血小板效应。

炎症和血压

– 血浆IL-8:安慰剂组预期的餐后IL-8升高在黑加仑饮料后未出现。IL-8的iAUC支持黑加仑(ΔiAUC -1826.8±618.6;95% CI -3121.5至-532.2;未经调整的P=0.015)。

– 血压:混合模型显示SBP(未经调整的P=0.015)有治疗效应,DBP有趋势(未经调整的P=0.054)。调整多重比较后的SBP和DBP的i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次要结果具有探索性。

血管僵硬度和细胞外囊泡

– 在这个健康人群中,DVP衍生的僵硬度(DVP-SI)或反射指数(DVP-RI)或循环EDEVs/PDEVs没有急性效应。

血浆和尿液代谢物(机制相关物)

– 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到黑加仑摄入后血浆和尿液中的多种酚类代谢物。血浆香草酸、异香草酸、阿魏酸葡萄糖醛酸苷、异阿魏酸葡萄糖醛酸苷和天竺葵素葡萄糖醛酸苷在1-4小时内急性增加。

– 多变量回归确定血浆异香草酸和马尿酸是FMD的独立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约21.3%的FMD变异。异阿魏酸葡萄糖醛酸苷和4-羟基苯甲醛分别是DBP和SBP的预测因子(分别解释了4.7%和16.5%的变异),而3-羟基苯甲酸预测IL-8(约9.2%的变异)。

安全性和耐受性

– 三名参与者经历不良事件(两名在黑加仑组,一名在安慰剂组),导致退出(呕吐/未指明的套管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干预剂量(约711毫克花青素)大致相当于约120克新鲜黑加仑,在筛选的健康人群中通常耐受良好。

专家评论和解读

临床相关性:观察到的急性FMD改善值得注意,因为FMD的小幅变化与人群水平上心血管风险的有意义差异有关;例如,FMD增加1%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约13%相关。同时减轻血小板反应性和IL-8表明餐后期间的多效性血管益处,包括内皮保护、抗炎活性和减少血栓形成倾向。

机制可信度:花青素迅速代谢;未在血浆中检测到母体化合物,而多种结合和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在1-4小时内出现。特定代谢物(异香草酸、马尿酸、异阿魏酸葡萄糖醛酸苷)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联支持一个模型,即花青素生物转化产物通过增加NO生物利用度、抗氧化活性、调节炎症信号(如NF-κB)和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信号通路来介导内皮和血小板效应。这些机制与之前蓝莓和可可研究中将血浆酚类代谢物与血管功能联系起来的结果一致。

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 急性设计:本试验评估即时餐后反应;长期持续性和临床结局益处尚不清楚。
  • 样本量和人口统计学:研究规模较小(n=23名完成者)且招募了健康、正常至超重的中年人群,没有明显的CVD或主要危险因素,限制了其在老年人或高风险人群中的推广。
  • 潜在混杂因素:虽然宏量营养素和糖分匹配,但黑加仑饮料含有微量矿物质(钾、钙、镁),而安慰剂配方中不含这些成分;这些差异可能影响血压急性变化,未来研究应使用完全匹配的基质。
  • 探索性分析:次要结果和代谢物相关性未调整多重比较,因此存在较高的I型错误风险。特定代谢物与临床效应之间的关联不证明因果关系。
  • 剂量:使用的花青素剂量(约711毫克)相对较高,日常摄入量难以达到,除非使用浓缩产品;剂量-反应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和临床意义

在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中,健康中年人在高脂餐时单次摄入富含花青素的黑加仑饮料,在6小时餐后期内累积改善了内皮功能(FMD),并减少了体外血小板聚集和IL-8。特定的循环酚类代谢物与这些生理益处相关,暗示花青素生物转化产物参与了急性生物学活性。

这些发现加强了饮食花青素作为餐后血管应激调节剂的机制依据。然而,在推荐常规治疗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随机长期试验,以评估效果的持久性、剂量-反应关系、安全性和对硬心血管终点的影响。未来研究还应比较全食物来源与标准化提取物,完全匹配安慰剂基质(包括矿物质含量),并调查此处揭示的孤立候选代谢物或代谢途径。

精选参考文献

1. Cassidy A, Mukamal KJ, Liu L, 等. 高花青素摄入与年轻和中年女性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相关. Circulation. 2013;127(2):188–196.

2. Rodriguez-Mateos A, Rendeiro C, Bergillos-Meca T, 等. 蓝莓黄酮类化合物摄入量和时间依赖性对血管功能改善的影响:随机、对照、双盲、交叉研究. Am J Clin Nutr. 2013;98(5):1179–1191.

3. Czank C, Cassidy A, Zhang Q, 等. 人体代谢和消除花青素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13C示踪研究. Am J Clin Nutr. 2013;97(5):995–1003.

4. Inaba Y, Chen JA, Bergmann SR.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meta分析.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0;26(6):631–640.

5. Hooper L, Kay C, Abdelhamid A, 等. 巧克力、可可和黄烷-3-醇对心血管健康的效应: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Am J Clin Nutr. 2012;95(3):740–751.

主要试验:Amini AMA, Zhou R, Austermann K, 等. 富含花青素的黑加仑饮料对健康成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标志物的急性效应: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 (提供的手稿。)

临床医生实用要点

–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浆果、浓缩黑加仑产品)可以在健康成人餐后高脂餐后急性改善内皮功能并减少血小板反应性。

– 考虑将浆果摄入作为减少餐后血管应激的饮食策略的一部分,认识到目前关于花青素补充剂长期心血管益处的证据尚不明确。

– 在做出坚定的治疗建议之前,等待进一步试验,以解决更长时间、高风险人群、完全匹配的安慰剂和候选代谢物或代谢途径的机制验证。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