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TAP-IT 试验评估了在伴有中度胸腔积液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规胸腔穿刺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的作用。结果未显示院外生存天数、死亡率或住院时间有显著改善。手术并发症很少见,支持胸腔穿刺的安全性,但对其常规使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急性心力衰竭 (AHF) 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特征是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快速出现或加重,通常需要紧急住院治疗。常伴有肺淤血,许多患者还因左室充盈压升高和液体超负荷而发展为胸腔积液。这些胸腔积液可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力学受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虽然紧急脱水治疗是 AHF 管理的核心,但心力衰竭引起的胸腔积液是否应进行胸腔穿刺仍不清楚。目前的指南不强烈推荐常规胸腔穿刺,因为证据有限。TAP-IT 试验旨在解决这一临床不确定性,探讨早期治疗性胸腔穿刺是否能改善标准药物治疗之外的临床结局,适用于胸腔积液较大但非巨大的 AHF 患者。
研究设计
TAP-IT 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于 2021 年 8 月至 2024 年 3 月进行。该试验纳入了 135 名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且左室射血分数 ≤45% 和影像学检查可见中度胸腔积液的患者。排除了胸腔积液占胸腔面积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以确保安全性和同质性。
参与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早期超声引导下胸腔猪尾导管穿刺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组或单独标准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是在 90 天随访期间的院外生存天数。关键次要终点包括首次住院时间和 90 天全因死亡率。所有分析均遵循意向治疗原则。
主要发现
在 135 名随机分组的患者中(中位年龄 81 岁,女性 33%,中位 LVEF 25%),68 名患者接受了胸腔穿刺,67 名患者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结局——院外生存天数——穿刺组中位数为 84 天(四分位间距 77–86),对照组为 82 天(四分位间距 7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
90 天死亡率两组均为 13%,胸腔穿刺未显示出生存获益(P=0.90)。此外,首次住院时间在两组间相似(对照组中位数 5 天,穿刺组 5 天,P=0.69)。重要的是,胸腔穿刺相关的重大并发症非常罕见,仅在 1% 的手术中记录,确认了该人群中的手术安全性。
Distribution of days alive out of the hospital through 90 days according to randomization group.
这些结果表明,在伴有轻至中度胸腔积液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规胸腔穿刺并未改善短期临床结局,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相比无明显优势。
专家评论
TAP-IT 试验为管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胸腔积液提供了重要证据。院外生存天数或死亡率未见改善,表明除非胸腔积液非常大或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否则常规胸腔穿刺可能不是必需的。
低并发症率支持当临床指征明确时,超声引导下的胸腔穿刺仍是一种安全的干预措施。然而,总体中性的结果质疑了常规早期使用胸腔穿刺的必要性,强调了优化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以缓解淤血的重要性。
一些局限性包括排除了胸腔积液非常大的患者,这代表了一部分可能更受益于引流的亚组。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针对特定患者的靶向胸腔穿刺在症状缓解中的作用,或调查 90 天以外的长期结局。
结论
TAP-IT 试验表明,在因急性心力衰竭伴中度胸腔积液住院的患者中,立即胸腔穿刺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策略并未改善院外生存天数、死亡率或住院时间,与单独的标准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胸腔穿刺安全但对这些结局无临床益处。
这些发现支持谨慎选择进行胸腔穿刺的患者,并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个性化方法来管理心力衰竭患者的胸腔积液。同时,优化药物治疗仍然是该人群的关键。
参考文献
Glargaard S, Thomsen JH, Tuxen C,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oracentesis in Acute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2025 Apr 22;151(16):1150-116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3521 IF: 38.6 Q1 . PMID: 40166829 IF: 38.6 Q1 ; PMCID: PMC12011436 IF: 38.6 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