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睡眠模式:揭示代谢、心血管和心理健康领域的隐性风险

不规则睡眠模式:揭示代谢、心血管和心理健康领域的隐性风险

亮点

– 不规则的睡眠持续时间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34%,相较于规律睡眠者。
– 睡眠模式的变化与心脏代谢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方面。
– 每日睡眠持续时间波动预示着更高的全因死亡率。
– 过度周末补觉与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睡眠健康越来越被认识到是整体福祉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限于睡眠时间,还包括时间和数量的规律性。最近的流行病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不规则的睡眠模式——以变化的就寝时间、醒来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为特征——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这种变化与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增加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全球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0%,抑郁障碍仍然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睡眠规律性对这些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

研究设计

多项高质量研究探讨了睡眠规律性与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
– 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Kianersi等,《糖尿病护理》,2024年)分析了84,000多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2岁,基线时无糖尿病)的加速度计数据,追踪了7.5年内睡眠持续时间变化与新发2型糖尿病的关系。
– 叙述性综述(Zhang & Qin,《心血管医学前沿》,2023年)综合了关于睡眠规律性指标——睡眠持续时间/时间的标准差(SD)、睡眠规律性指数(SRI)、日常稳定性(IS)和社会时差(SJL)——及其与心脏代谢风险关联的临床证据。
– MIDUS 2生物标志物研究(Katamreddy等,《临床睡眠医学杂志》,2022年)跟踪了388名成年人8.6年,收集了活动记录仪数据,评估了每日睡眠变异性和随后的死亡风险。
– NHANES 2021-2023数据(Sun等,《BMC精神病学》,2025年)评估了4,656人的周末补觉(CUS比率)对抑郁症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影响,使用PHQ-9评分。

主要发现

1. 睡眠不规律与2型糖尿病风险

英国生物银行研究发现,夜间睡眠持续时间波动超过60分钟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模式稳定的人高34%(风险比[HR]=1.34,95%置信区间:未指定)。这一关联在调整关键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并且在睡眠时间较长和糖尿病遗传风险较低的人群中最为显著。这表明睡眠规律性是糖尿病预防的一个独立目标,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2. 心脏代谢风险:机制和指标

Zhang & Qin的综述指出,睡眠规律性,如通过SRI测量的,与较高的心脏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然而,这些关联基于人口和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SD和IS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HbA1c)更密切相关。社会时差(SJL)——工作日和周末睡眠时间的差异——在糖尿病人群中与高血压的关联更强,并且对年龄敏感。

机制上,不规则的睡眠被认为会扰乱昼夜节律,促进炎症,损害自主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这些途径共同增加了代谢和血管风险。

3. 全因死亡率与睡眠变异

MIDUS 2生物标志物研究报告称,在控制平均睡眠持续时间和多个混杂因素后,日间睡眠持续时间变异最大的个体在8.6年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几乎是最低者的四倍(HR=3.99;95%置信区间:1.33-11.94;p=0.01)。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开始时间的变化并未预测死亡率,且未观察到与心血管死亡率的显著关联。这强调了睡眠持续时间稳定性而非时间在长期生存中的重要性。

4. 周末补觉与抑郁症风险

NHANES数据分析显示,周末补觉比率(CUS比率)与抑郁症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CUS比率(周末/工作日睡眠持续时间)保持在1至1.11之间时,抑郁症风险和严重程度下降。比率超过1.11时,抑郁症风险显著增加(比值比[AOR]=2.87,95%置信区间:1.84-4.50)和严重程度增加。超重或无糖尿病、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对睡眠模式波动最为敏感。这些发现表明,适度的周末补偿睡眠损失可能是有益的,但过度补觉可能预示或加剧潜在的情绪障碍。

研究 人群 睡眠指标 结果 主要结果
英国生物银行 84,000+ 成年人 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 2型糖尿病 持续时间变化超过60分钟时风险增加34%
MIDUS 2 388 名成年人 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 全因死亡率 最高三分位数的HR=3.99,p=0.01(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
NHANES 4,656 名成年人 CUS比率 抑郁症风险/严重程度 CUS比率超过1.11时风险增加

专家评论和机制洞察

当前的睡眠指南强调总睡眠时间,但往往忽视了规律性。这些研究集体支持将睡眠规律性纳入临床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机制上,昼夜节律失调、HPA轴紊乱和炎症可能是连接睡眠变异与代谢和心理健康损害的合理中介。然而,特定人群因素(年龄、遗传风险、共病)调节了易感性。局限性包括依赖短时间内的活动记录仪数据、未测量的混杂因素和观察性设计;然而,跨队列的一致性突显了临床警惕的必要性。

结论

不规则的睡眠模式正在成为2型糖尿病、心脏代谢疾病、全因死亡率和抑郁症的重要、可改变的风险因素。除了充足的总睡眠时间外,规律化睡眠持续时间和时间可以为代谢和心理健康带来显著的好处。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干预研究和机制探索上,以完善针对高危群体的睡眠建议。

参考文献

– Kianersi S, Wang H, Sofer T, Noordam R, Phillips A, Rutter MK, Redline S, Huang T. 加速度计测量的不规则睡眠持续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联: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糖尿病护理》。2024年9月1日;47(9):1647-1655。doi: 10.2337/dc24-0213。PMID: 39017683;PMCID: PMC11362127。
– Zhang C, Qin G. 不规则睡眠与心脏代谢风险:临床证据和机制。《心血管医学前沿》。2023年2月17日;10:1059257。doi: 10.3389/fcvm.2023.1059257。PMID: 36873401;PMCID: PMC9981680。
– Katamreddy A, Uppal D, Ramani G, Rios S, Miles J, Wang YC, Faillace RT. 日间睡眠持续时间的变化与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临床睡眠医学杂志》。2022年3月1日;18(3):921-926。doi: 10.5664/jcsm.9664。PMID: 34534068;PMCID: PMC8883106。
– Sun S, Liu M, Liu H, Li R, Liang Q, Quan W. 周末补觉比率与抑郁症风险的关联:来自NHANES 2021-2023的数据洞察。《BMC精神病学》。2025年7月1日;25(1):641。doi: 10.1186/s12888-025-07083-w。PMID: 40596991;PMCID: PMC12219983。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