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一个全国性的前瞻性队列(ECHO,N=20,034例分娩)中,特定于野火的PM2.5暴露与美国西部早产风险增加相关,但在全国样本中未见此关联。
– 在美国西部(N=5,807),妊娠期间每日平均野火PM2.5每增加1 µg/m3,早产风险增加13.9%(比值比 1.139,95% 置信区间 1.001–1.296)。
– 对于烟雾日强度和持续时间(≥5和≥10 µg/m3的烟雾日和≥4天的烟雾波)以及孕中期至晚期的烟雾暴露,在全国水平上观察到了剂量-反应关系。
– 这些发现支持公共卫生努力减少孕妇对野火烟雾的暴露,并激励在野火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背景和临床背景
早产(妊娠不满37周分娩)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并且显著增加了长期神经发育和心血管代谢风险。环境暴露,包括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中与早产风险增加相关。野火烟雾作为许多地区间歇性PM2.5的重要来源,其化学成分和时间模式与城市PM2.5不同。随着北美大部分地区的野火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增加,确定母亲暴露于特定于野火的PM2.5是否增加早产风险——并识别关键暴露窗口——对于临床咨询和公共卫生政策至关重要。
研究设计和方法
本报告总结了来自美国儿童健康结果环境影响(ECHO)联盟的一项预设队列分析(Sherris等,Lancet Planet Health, 2026)。研究者纳入了从200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怀孕并已知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单胎活产。住宅地址历史与基于先前描述的机器学习模型得出的2006年至2020年的普查区级每日野火特异性PM2.5估计值相关联。
暴露指标包括:
- 妊娠期间每日平均野火PM2.5(µg/m3)。
- 超过预设阈值(>0,≥2.5,≥5.0,和≥10.0 µg/m3)的烟雾日数量。
- 在这些阈值下的连续烟雾日(2、3或≥4天)的数量——称为烟雾波。
主要结局为早产(<37周)。使用调整后的混合逻辑回归估计全国关联;对美国西部普查区进行了分层分析。评估了全国样本中烟雾日与早产之间的妊娠周特异性关联(0-35周)。模型调整了相关协变量(人口统计学、母亲特征和时间因素);论文提供了完整的模型列表和敏感性分析。
主要发现
该分析包括来自30个ECHO站点的20,034例分娩,母亲在妊娠期间的居住地覆盖了美国本土48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总体早产率为8.4%(1,687/20,034)。妊娠期间每日平均野火PM2.5为0.36 µg/m3(标准差 0.46),平均超过0 µg/m3的烟雾日数为22.2天(标准差 16.6)。
全国范围内的混合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暴露指标的估计值包含零。然而,在美国西部(N=5,807),暴露与早产风险增加相关:
- 妊娠期间每日平均野火PM2.5:每增加1 µg/m3,比值比 1.139(95% 置信区间 1.001–1.296)。
- 每个额外的野火PM2.5 ≥5.0 µg/m3的烟雾日:比值比 1.018(95% 置信区间 1.003–1.032)。
- 每个额外的野火PM2.5 ≥10.0 µg/m3的烟雾日:比值比 1.030(95% 置信区间 1.006–1.054)。
- 每个额外的≥4天的≥5.0 µg/m3的烟雾波:比值比 1.185(95% 置信区间 1.044–1.347)。
- 每个额外的≥4天的≥10.0 µg/m3的烟雾波:比值比 1.232(95% 置信区间 1.029–1.475)。
在国家层面的妊娠时间分析中,发现烟雾日与早产之间的关联出现在孕中期(对于>0,≥2.5,和≥5.0 µg/m3的阈值)和孕晚期(对于最高的阈值≥10.0 µg/m3)。这一模式表明,累积暴露和孕晚期急性高浓度事件可能都与早产触发有关。
效应大小的解释
尽管可归因于野火烟雾的PM2.5绝对增量(以µg/m3计)在平均水平上可能较小,但野火烟雾的间歇性和强度及持续时间(烟雾日和烟雾波)的暴露-反应关系表明,受严重影响地区的群体早产风险有临床意义的增加。例如,野火季节期间多次高浓度烟雾日或烟雾波可能会显著改变生活在易发生野火地区孕妇的早产风险。
机制可能性
生物机制合理地将野火PM2.5暴露与早产联系起来,包括全身和胎盘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母体免疫反应的改变。PM2.5可以将颗粒物或颗粒物相关的成分转运到循环系统和胎盘,可能影响胎盘灌注和胎儿生长信号。短期高浓度暴露(烟雾波)可能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增加临产启动的风险或损害妊娠,这与研究发现的孕中期至晚期的脆弱性一致。
优势
- 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地理覆盖美国本土48州和详细住宅历史链接。
- 使用特定于野火的PM2.5模型允许将细颗粒物归因于野火源而非一般大气PM2.5。
- 详细的暴露指标(强度、持续时间、连续烟雾日)和按周分析的时间窗口提供了对暴露-反应和关键窗口的细致洞察。
局限性和考虑
- 可能存在暴露分类错误:普查区的暴露分配可能无法捕捉室内暴露、个人流动性、职业暴露或家庭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差异性分类错误可能导致全国分析中的关联偏向零。
- 残余混杂仍然是一个关注点,包括未测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医疗保健获取、共暴露(如野火事件期间的高温)和烟雾事件期间的母体行为。
- 普遍性:美国西部的较强关联可能反映了区域差异(燃料类型、火灾强度、距离)、人群易感性或暴露对比;结果可能不直接适用于全球其他地区。
- 尽管调整了许多协变量,但观察性设计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然而,与机制数据和暴露-反应模式的一致性加强了因果推断。
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
对于照顾孕妇的临床医生来说,这些发现强调了在野火季节咨询野火烟雾暴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美国西部等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实用建议可以包括减少烟雾事件期间暴露的策略:关闭窗户待在室内、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或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限制剧烈户外活动,并遵循有关空气质量和疏散命令的公共卫生通知。在某些情况下,适当佩戴的呼吸器(如N95)可以在短暂必要的户外活动中减少暴露,尽管其在妊娠期间的使用应个体化,并权衡耐受性和心肺负荷。
在群体层面,这些数据支持将孕妇列为野火准备计划中的易感群体:针对性的公共卫生信息传递、空气过滤资源的分发、建立清洁空气庇护所,并在野火季节将野火烟雾风险纳入产前护理指南。
研究和政策缺口
- 需要干预研究来测试减少暴露的策略(如HEPA过滤器、社区清洁空气中心)是否能降低野火影响地区的早产风险。
- 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来阐明间歇性高浓度暴露与分娩触发途径之间的联系,并识别效应和易感性的生物标志物。
- 标准化暴露指标和改进个体水平的暴露评估(个人监测器、室内测量)将减少测量误差并加强因果推断。
- 政策分析应考虑针对孕妇的靶向缓解措施的成本效益,并将野火烟雾纳入空气质量法规和公共卫生紧急规划。
结论
ECHO队列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前瞻性证据,表明特定于野火的PM2.5暴露与美国西部早产风险增加相关,具有与强度和持续时间一致的暴露-反应关系以及孕中期至晚期的时间脆弱性。这些发现强化了将孕妇列为野火事件中的高风险人群,并支持减少暴露的临床咨询和公共卫生干预。鉴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野火活动增加,将野火烟雾风险缓解措施纳入产前护理和社区韧性规划是一个紧迫的优先事项。
资助
ECHO项目分析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办公室的支持。主要报告:Sherris AR等,特定于野火的细颗粒物与早产:美国ECHO队列分析。Lancet Planet Health. 2026年9月9日:101324。doi: 10.1016/j.lanplh.2025.101324。Epub提前出版。PMID: 41197644。
参考文献
1. Sherris AR, Dearborn LC, Goin DE, 等;ECHO队列联盟。特定于野火的细颗粒物与早产:美国ECHO队列分析。Lancet Planet Health. 2026年9月9日:101324。doi:10.1016/j.lanplh.2025.101324。PMID: 41197644。
2.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空气质量指南2021。日内瓦:WHO;2021。(关于PM2.5及其健康影响的指南。)
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野火烟雾——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信息。CDC;2024。可在:https://www.cdc.gov/disasters/wildfires/health.html(2025年11月访问)。
缩略图提示(AI友好型)
一位孕妇透过客厅窗户望着远处被浓密橙灰色野火烟雾覆盖的风景;屋内,一台便携式HEPA空气净化器正在运行,桌上放着一张名为“妊娠与空气质量”的临床手册——照片写实,色调柔和,情感共鸣和信息传达。


本篇文章基于美国ECHO(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 Health Outcomes)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系统评估了孕期暴露于野火烟雾(wildfire-specific PM2.5)对早产风险的影响,具备重要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纳入2006-2020年期间美国30个研究中心共20,034名单胎活产孕妇,并通过详细的居住地址历史与机器学习反演数据,获取了全孕期不同强度、持续时间的野火PM2.5暴露暴露量。主要结局为早产(胎龄<37周),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分区域/孕周分段分析,调整了多项社会与医学混杂因素。研究不仅关注单一平均浓度,更评估了高强度暴露日数和连续“烟雾波”为代表的急性、累积暴露效应。
证据等级方面,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大样本人群前瞻性队列,暴露和结局均为客观指标记录,且暴露量采用定量建模,证据等级为高水平流行病学研究,仅次于干预性RCT。
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全美总体上野火PM2.5与早产呈正相关但未达统计学意义;而在美国西部地区,每增加1 µg/m³野火PM2.5,早产发生风险增加13.9%(OR 1.139, 95% CI 1.001–1.296),且暴露强度、持续时间与早产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特别是中晚孕期暴露以及高强度、连续多天的烟雾事件与早产风险高度相关。全国分孕周分析也证实了中后期暴露的关键风险窗口。
临床启示包括:医务人员在野火季节需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宣教,建议在烟雾天气减少户外活动、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和关注空气质量警报;同时应将孕妇列为灾害防护重点人群,为其分发空气滤清器、提供避灾场所等。上述措施在野火频发、空气污染重的地区尤为重要。强化临床围产期管理、关注高危孕妇,也可帮助降低环境暴露相关不良妊娠结局。
但仍存在临床问题,包括:暴露估算主要基于户籍数据,难以精细反映个体真实吸入量、室内暴露、日常出行等个人行为影响;未能全面控制社会经济、并发症、医疗服务可及性等可能影响结局的混杂因素;美国西部外地区的可比性和全球推广性有限。
后续研究方向建议:1)加强个体精准暴露评估,发展可穿戴或家庭空气监测与个体行为追踪手段;2)以随机化或干预设计评估空气净化、室内防护等措施能否切实减少早产风险;3)结合动物实验和生物标志物研究阐明高强度暴露致早产的生物学机制,为干预提供更强科学依据;4)进一步开展区域性和全球多中心合作,关注不同人群、不同人种和不同气候背景下的易感性和对策适用性。
综上,该研究为野火烟雾作为孕期重要环境风险因素提供了坚实队列证据,突出了中晚孕期高强度和持续暴露的危害,增强了野火灾害地区孕妇的公共健康防护、个体管理和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