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一项多中心、随机初步试验(N=26)表明,在成人静脉-静脉ECMO患者中,招募和维持低强度与中等强度抗凝策略之间的分离是可行的。
– 低强度组主要出血发生率较低(8.3% vs 28.6%);血栓栓塞事件较少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 该研究旨在评估可行性,而非提供明确的有效性或安全性估计;更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是合理的,并且看起来是可以实现的。
背景和临床背景
出血是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ECMO)最常见的临床后果之一。抗凝用于限制体外回路和氧合器中的血栓形成,但会增加危重患者出血的风险(这些患者已经存在多种出血倾向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侵入性操作)。在ECMO管理中,平衡抗凝强度以最小化出血和血栓是一个核心问题,尚未解决。
不同中心和临床医生的做法差异很大:一些项目倾向于使用传统实验室目标的全身肝素,而其他项目则探索了低强度甚至抗凝最小化的策略,尤其是在出血风险高或更换氧合器及使用新型回路涂层的情况下。观察登记数据和单中心系列研究提出了一个平衡点,即低强度抗凝是否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血栓事件的情况下减少出血并发症,但缺乏随机试验证据。
研究设计
这项多中心、平行组、随机初步试验在美国三个中心招募了26名接受静脉-静脉ECMO的危重成人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低强度或中等强度全身抗凝,持续整个ECMO治疗期。该试验主要评估可行性结果:各中心的招募率和对指定抗凝强度的依从性(即组间的分离)。临床终点在入组后至拔管后24小时内进行评估。
试点的主要临床结局定义为:
– 主要疗效结局:主要出血(根据试验预定义,符合常见的重症监护出血定义)。
– 主要安全性结局:血栓栓塞事件(包括有临床意义的回路或患者血栓)。
试验报告(Gannon等人,Chest 2025)提供了预定义结局的事件数、绝对风险差异、95%置信区间(CI)和P值。
关键发现
招募和依从性
– 所有26名随机分组的患者都接受了指定的抗凝强度,表现出极高的协议依从性和组间分离。这证实了在多个中心进行静脉-静脉ECMO抗凝强度干预性随机试验的可行性。
出血结局
– 低强度抗凝组12名患者中有1人(8.3%)发生主要出血,而中等强度组14名患者中有4人(28.6%)发生主要出血。
– 绝对风险差异为-20.2个百分点(95% CI,-48.6至8.1);P=0.33。
– 尽管绝对点估计值有利于低强度抗凝(风险降低20个百分点),但由于样本量小和研究的初步性质,置信区间较宽且跨越零点。
血栓栓塞事件
– 低强度组1名患者(8.3%)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而中等强度组无患者发生(差异,8.3个百分点;95% CI,-7.3至24.0;P=0.46)。
– 事件数较少;试验未设计为排除减少抗凝强度导致的临床重要血栓增加。
死亡率和其他临床结局
– 低强度组无患者在出院前死亡,而中等强度组2名患者(14.3%)在出院前死亡;这两例死亡均发生在主要出血事件之后。
– 鉴于样本量和患者风险可能存在偶然不平衡,抗凝策略与死亡率的关系应谨慎解读。
效应大小的解释
– 该试点提供了低强度抗凝可能减少出血而不会明显增加血栓事件的信号,但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 置信区间较宽;试验数据既兼容临床重要的益处,也兼容潜在的危害。
机制原理和生物学合理性
ECMO回路通过血液-材料相互作用、剪切应力和血液暴露于非内皮表面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系统性抗凝(最常用的是未分级肝素)可减少回路血栓形成,但也损害止血功能。许多ECMO中的出血事件发生在粘膜部位、手术插管部位或有基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自发性出血。降低抗凝强度可能合理地减少出血频率或严重程度,而现代回路涂层、改进的氧合器设计和仔细的回路监测可能减轻血栓风险。然而,抗凝不足可能会增加回路交换、氧合器故障或有临床意义的血栓事件的需要,从而抵消出血减少。
专家评论和与当前实践的比较
这项试点试验解决了ECMO临床医生的一个高优先级问题。当前的指南和实践文件(包括ELSO指导)承认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来指定抗凝目标,并强调个体化决策的重要性。随机试点确认了一个实用的多中心随机试验是可行的,这是生成确定性证据的关键步骤。
研究的优势
– 随机分配消除了影响观察比较的选择偏差。
– 多中心实施相比单中心系列增加了普遍性。
– 高依从性和保持策略分离表明了操作可行性和临床医生的接受度。
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 样本量小:只有26名患者,试验不足以检测主要出血或血栓的可能差异,无法提供确定性的安全结论。
– 事件定义和抗凝目标(特定的实验室目标、剂量范围)对于解释适用性至关重要;试点报告概述了策略,但确定性试验应预先指定目标和管理算法,以确保可重复性。
– 中心经验、回路组件(涂层、氧合器型号)、输血实践和回路交换阈值的差异可能实质性地影响出血和血栓的发生率,可能限制外部有效性。
– 短期监测窗口(至拔管后24小时)捕获了大多数与ECMO相关的院内事件,但可能会错过与血栓并发症或出血相关发病率相关的晚期后果。
对临床医生的意义
– 试点数据表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可能会减少出血,但临床医生不应仅基于这一小规模试验就普遍改变实践。
– 面临高出血负担的中心可以考虑在质量改进框架内尝试低强度抗凝,并严格监测血栓并发症并透明报告。
确定性试验的设计考虑
需要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关键设计要素包括:
– 明确规定的抗凝目标(例如,抗Xa、aPTT范围、ACT)和调整和管理出血或疑似血栓的标准化算法。
– 足够的样本量以检测主要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临床有意义差异,具有可接受的效能;样本量估计应考虑来自登记和试点数据的预期事件率。
– 主要出血和血栓事件的标准化定义和临床事件的盲法裁决。
– 按关键混杂因素(如基线出血风险、ECMO指征、体重指数、中心)分层,以减少不平衡。
– 次要结局包括输血需求、回路交换频率、氧合器寿命、ECMO持续时间、ICU/医院住院日和出院后的功能结局。
– 嵌入式经济评估以了解资源影响(例如,减少输血与更多回路变化)。
结论和要点
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期间抗凝策略的试点试验表明,多中心随机比较低强度与中等强度抗凝在多个美国中心是可行的,具有极高的依从性和可分离的治疗策略。试点观察到低强度抗凝组的主要出血事件较少,且未明显增加血栓栓塞事件,但该试验未设计为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基于这些可行性数据,进行大规模、实用、多中心随机试验,具有预定义的抗凝目标、稳健的事件裁决和临床有意义的终点是合理的,并且看起来是可以实现的。
在确定性试验结果可用之前,临床医生应个体化ECMO患者的抗凝强度,平衡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并记录机构协议和结果,以指导实践和未来试验设计。
资助和试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4997265。资金来源在原始出版物(Gannon等人,Chest 2025)中报告。
参考文献
Gannon WD, Pratt EH, Vogelsong MA, Adkisson WH, Bacchetta M, Bloom SL, Ford DJ, Guenthart BA, Landsperger JS, Qian ET, Rackley CR, Rice TW, Fielding-Singh V, Stokes JW, Stollings JL, Semler MW, Casey JD; Pragmatic Critical Care Research Group. 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期间低强度与中等强度抗凝: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期间抗凝策略试点试验。Chest. 2025年9月;168(3):639-649. doi: 10.1016/j.chest.2025.02.032. Epub 2025年3月11日。PMID: 40081660;PMCID: PMC12489345。
(读者还被推荐参阅当代ELSO指导和机构关于ECMO期间抗凝的协议;综合指南参考和登记数据在试验手稿中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