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这项大型国际队列研究发现,3.9% 的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血管加压药输注。
- 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在医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 至 18%),这种差异无法用患者或手术因素解释。
- 术后血管加压药的使用与住院死亡率、器官功能障碍和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
- 这些发现强调了对术后低血压管理的临床不确定性以及制定标准化循证协议的必要性。
研究背景
非心脏手术后的低血压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挑战,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成本增加。保持术后适当的血压对于确保足够的器官灌注和预防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和中风等并发症至关重要。当单独液体复苏不足时,常在术后使用血管加压药(一种通过收缩血管来升高血压的药物)。尽管广泛使用,但其频率、给药模式及其与临床结果的关联在全球范围内仍不明确。这一知识空白阻碍了最佳管理策略和指南的开发,以管理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低血压。
研究设计
这项前瞻性国际观察性研究从 2020 年 10 月到 2023 年 10 月在 42 个国家的 228 家医院进行,共纳入 25,675 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定义了两个队列:队列 A 包括每个站点在一个星期内连续接受手术的所有患者,代表未选择的外科人群。队列 B 包括每个站点额外抽取的最多 30 名连续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一年内接受了术后血管加压药输注。
队列 A 的主要结局是术后血管加压药输注的发生率,定义为任何连续的术后血管加压药给药。两个队列的次要结局包括住院死亡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可能与血管加压药使用相关的并发症。数据分析调整了病例组合和手术变量,以识别模式和关联。
关键发现
在队列 A 的 19,768 名患者中,有 770 例接受了术后血管加压药输注,占总人口的 3.9%。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在医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范围从 0% 到 18%。即使在统计调整了患者人口统计学、手术复杂性和基线风险后,这种医院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中位数比值比为 2.30,表明机构实践存在显著差异。
重要的是,接受术后血管加压药输注的患者表现出明显更差的结果。这些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 15.5%,远高于未接受血管加压药的患者。此外,这些患者还表现出更高的器官衰竭率,如急性肾损伤和呼吸衰竭,并且住院时间延长,表明术后过程更为复杂。
这两个队列的发现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了术后血管加压药使用与不良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虽然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但数据表明,术后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可能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严重疾病的标志。
专家评论
这项全面的国际研究阐明了之前被低估的术后血管加压药使用的关键方面。医院之间血管加压药使用的显著差异与患者或手术因素无关,这表明缺乏共识或标准化的术后血压管理协议。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当地临床文化的差异、资源可用性或指南依从性的不同。
血管加压药的使用与死亡率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增加有关,突显了仔细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的重要性。然而,血管加压药本身可能有不利影响,包括某些血管床的组织灌注减少和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因此,其使用必须平衡恢复灌注压力的好处与潜在的危害。
局限性包括观察性设计,这排除了因果推断,以及潜在的未测量混杂因素,如血管加压药剂量、时机和基础血流动力学轨迹的差异。尽管如此,大规模的国际范围和稳健的风险调整增强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展望未来,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哪些亚组患者在术后受益于血管加压药,并定义最佳的启动阈值和目标。此外,增强围手术期监测可以更早地识别低血压并指导个体化治疗,以改善结果。
结论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关于非心脏手术后血管加压药使用的大型国际视角。尽管血管加压药输注相对较少见,但其使用在医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与显著更差的临床结果相关,包括死亡率和器官功能障碍。这些发现强调了制定标准化临床指南和前瞻性试验的迫切需求,以优化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提高患者安全和结果。
资金和临床试验注册
该研究在欧洲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学会 (ESAIC) 的主持下进行,追踪编号为 ESAIC_CTN_SQUEEZE,并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NCT03805230)。
参考文献
Jammer I, Martin P, Wunsch H, Debouche S, Harlet P, Moonesinghe R, Forni L, Creagh-Brown B; Squeeze 研究写作委员会. 非心脏手术后血管加压药的使用:一项国际观察性研究。Br J Anaesth. 2025 年 8 月 11 日:S0007-0912(25)00450-7。doi: 10.1016/j.bja.2025.07.034。Epub 提前出版。PMID: 40796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