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PARTNER 3试验报告称,在7年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死亡、卒中或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无显著差异。瓣膜耐久性和患者报告的结局在两种干预措施之间保持可比。
研究背景
主动脉狭窄(AS)是一种进展性的瓣膜疾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影响左心室流出,如不治疗会导致症状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传统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金标准。然而,TAVR已成为一种公认的选择,尤其是在高风险和中等风险患者中,提供更少的侵入性和更快的恢复。
随着TAVR在低风险患者中的接受度提高,评估包括瓣膜功能耐久性、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内的长期结局对于指导临床决策至关重要。PARTNER 3试验之前的5年数据显示,TAVR和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可比性。将随访时间延长至7年提供了更多关于该患者群体持续效益和风险的确定性证据。
研究设计
PARTNER 3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1,000名低风险重度、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患者。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经股动脉TAVR或当前标准的外科手术方法SAVR。
在7年时评估了两个主要终点:(1)与程序、瓣膜或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卒中或再住院的非层次复合终点;(2)通过胜率分析的层次复合终点,包括死亡、致残性卒中、非致残性卒中和再住院天数。次要评估包括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血流动力学、生物假体瓣膜失败率和患者报告的健康状况。
关键发现
在7年时,对第一个主要终点的分析显示,TAVR组的事件率为34.6%,而SAVR组为37.2%,绝对差异为-2.6个百分点(95% CI,-9.0至3.7),无统计学意义。这反映了两种策略在死亡、卒中或再住院方面的长期风险相当。
第二个主要终点的胜率分析为1.04(95% CI,0.84至1.30),表明在考虑层次临床事件和再住院持续时间时,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优劣。
个别终点成分的发生率相似:TAVR组死亡率为19.5%,SAVR组为16.8%;卒中发生率分别为8.5%和8.1%;再住院率分别为20.6%和23.5%。这些可比的结局进一步强调了TAVR和手术在低风险患者中长期随访后的等效性。
超声心动图评估显示,TAVR后7年的平均主动脉瓣梯度为13.1 ± 8.5 mm Hg,手术后为12.1 ± 6.3 mm Hg,表明血流动力学性能相似。生物假体瓣膜失败的百分比也接近:TAVR组为6.9%,SAVR组为7.3%。
患者报告的结局,包括生活质量测量,在两组之间一致,表明从患者的视角来看,临床获益相当。
专家评论
PARTNER 3的七年数据对于验证TAVR作为低风险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可行替代方案至关重要。类似的生存率和卒中率挑战了之前对年轻或低风险人群在TAVR后长期耐久性和晚期并发症的担忧。
局限性包括精心选择的低风险和手术成功的人群,这可能限制了其在更异质的临床环境中的推广。超过7年的继续随访将是监测非常晚期的瓣膜耐久性和并发症的关键。此外,自试验开始以来TAVR技术和技术的进步可能会进一步改善结局。
目前的临床指南已将TAVR纳入某些患者的首选选项。这些扩展的结果支持基于解剖和患者偏好的个体化瓣膜置换策略,而不损害长期安全性。
结论
在低手术风险且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TAVR和外科瓣膜置换术在7年内的死亡率、卒中、再住院和瓣膜耐久性方面具有可比的结局。这些发现支持TAVR作为标准治疗选择,将微创治疗范式扩展到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持续的监测和真实世界数据对于细化患者选择和优化瓣膜置换策略仍非常重要。
资助和ClinicalTrials.gov
本研究由Edwards Lifesciences资助。PARTNER 3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2675114)。
参考文献
Leon MB, Mack MJ, Pibarot P, Hahn RT, Thourani VH, Kodali SH, 等. 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低风险患者中的7年结果。N Engl J Med. 2025年10月27日。doi: 10.1056/NEJMoa2509766. 网络版提前发表。PMID: 41144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