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和背景
精神疲劳(MF)——由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认知努力产生的短暂心理生物学状态——已成为运动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其对决策、技术技能和耐力表现有明确的影响。然而,正如Schampheleer及其同事(2025年)在新的《运动医学》共识式综述中所指出的那样,关于MF的文献因广泛的方法学异质性而受到阻碍:研究人员使用许多不同的诱发任务、不同的持续时间和不同的结果测量方法。这种变异性使得综合分析变得复杂,复制研究变得困难,并限制了向精英体育、军事训练、康复或职业健康等应用环境的转化(Schampheleer等,2025年)。
SPeCIFY倡议(设置、协议建立、混杂因素、个体、框架、产出)不是治疗指南,而是提高运动科学中MF研究方法学水平的实际报告和设计框架。其目的是使诱发任务、操作检查和结果测量透明、可比较和可重复。
本文总结了Schampheleer等(2025年)的核心建议,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发布该指导,以及为在应用和实验室环境中测量或管理MF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从业者提供的实际行动建议。
为什么现在需要这一指导?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疲劳可以有意义地改变身体和认知表现(Marcora等,2009年;Van Cutsem等,2017年),但关于效应大小和发表偏倚的争论也在增加(Holgado等,2020年;Holgado等,2023年)。
– 研究之间的方法学异质性(不同的认知任务、持续时间、对照条件和结果测量)削弱了元分析的清晰度和实际转化。
– 新的生理工具(EEG、HRV、fNIRS、瞳孔指标)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陷阱——更大的客观性但也增加了复杂性和不一致的结果。
– 实践者(教练、临床医生)越来越问如何在现实世界环境中监测、预防或逆转精神疲劳,但证据仍然难以解读。
简而言之:该领域需要关于如何设计、测量和报告MF研究的共识,以便使研究结果值得信赖并能够进行比较。
新指南亮点(关键要点)
– 使用以三个相互作用属性为中心的原则任务设计框架来诱发MF:持续时间、难度和认知任务的性质(“三项任务属性”)。
– 通过多方法方法量化MF:至少两个领域的测量(主观、行为和(神经)生理);理想情况下包括所有三个领域。
– 仔细选择和预试验对照任务;对照应匹配持续时间/唤醒度但最小化认知负荷和情感内容,以避免无聊混淆。
– 根据研究背景的要求个性化诱发难度,以确保参与者之间具有可比的主观负担(例如,精英运动员与新手)。
– 记录并报告使用SPeCIFY清单的关键背景变量——涵盖环境设置、协议细节、混杂因素、参与者特征、测量框架和预期的转化产出。
– 促进透明度:预先注册、预试验数据、完全报告操作和操作检查,以及可能的情况下开放数据。
更新的建议和与过去典型做法的关键变化
过去的许多研究(a)任意变化诱发任务,(b)仅依赖单一主观测量(如VAS),或(c)使用匹配不当的对照任务。SPeCIFY通过四项变化升级了标准做法:
1) 设计:从非结构化的认知任务选择转向结构化的三项任务属性框架(持续时间、难度、性质)。这迫使研究人员根据背景和参与者来证明参数选择的合理性(Schampheleer等,2025年)。
2) 量化:从单一方法检查转向多模态操作检查。SPeCIFY建议至少包括两个领域——主观评分(M-VAS或Likert量表)、行为检查(认知或运动任务的表现下降)和客观测量(EEG/HRV/fNIRS/瞳孔指标)——以三角验证MF。
3) 报告:引入研究方法和背景的简明SPeCIFY清单(例如,室温、一天中的时间、硬件/软件、参与者睡眠、咖啡因摄入、基线精神负荷)。清单补充了标准报告工具(CONSORT、STROBE)。
4) 对照任务:强调精心设计、预试验的对照任务的重要性,这些任务避免无聊和低唤醒度,同时保持低认知负荷(例如,受控持续时间的中性纪录片)因为不适当的对照可能会掩盖或模仿MF效应(Mangin等,2021年)。
这些变化反映了累积的证据,即(a)任务参数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b)主观量表敏感但容易产生偏差,(c)生理信号提供客观性但尚未成为独立验证器(Tran等,2020年;Csáthó等,2023年)。
分主题建议
1. 精神疲劳的诱发——三项任务属性
建议:
– 持续时间:平衡任务长度与生态和实验需求。没有普遍的最低要求;在某些背景下,短时间、高难度的任务(<30分钟)可以诱发MF,而更典型的实验室协议是30-90分钟。选择持续时间时考虑后续表现测试——全身耐力任务可能需要更长的诱导时间才能显示效果(Van Cutsem等,2017年;Dallaway等,2022年)。
– 难度:适当的情况下个性化。使用熟悉化会话和适应程序(例如,Stroop-max,TloadDback),使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挑战但不会失去动力(O’Keeffe等,2020年;Hassan等,2023年)。
– 性质:包括需要执行控制的任务,尤其是反应抑制和注意力。组合或电池任务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负荷,但需要仔细预试验以避免任务切换效应导致的意外MF减少(Smith等,2019年;Hassan等,2023年)。
诱发任务的实用清单:
– 明确说明目标认知功能(例如,反应抑制、工作记忆、持续注意力)。
– 报告确切的任务参数(一致性率、刺激呈现时间、ISI、块、休息)。
– 报告预试验数据,显示诱发可靠地增加主观MF以及(如果可用)行为/生理标志物。
2. 对照条件
建议:
– 使用匹配持续时间和设置但最小化认知需求和情感变化的对照任务。允许参与者自主选择(中性纪录片的选择)以尽量减少无聊引起的低唤醒度(Schampheleer等,2025年)。
– 避免未经预试验的同向Stroop或其他简化版本;此类任务可能会在后续体力测试中反常地增加感知努力(Schücker & MacMahon,2016年;Mangin等,2021年)。
3. 量化——操作检查和结果
SPeCIFY建议跨领域三角验证。实用指南:
主观(几乎所有研究中使用):
– 主要工具:精神疲劳视觉模拟量表(M-VAS)或简短的Likert量表。报告确切的措辞以及参与者是否收到了MF的定义。
– 补充简短的情绪(BRUMS)、嗜睡(Karolinska或Epworth)和工作负荷(NASA-TLX)测量作为混淆因素检查,而不是直接的MF测量。
行为(推荐):
– 包括一个认知表现检查(在诱导期间或立即之后)和至少一个对MF敏感的表现结果(例如,决策准确性、计时赛表现)。
– 尽可能使用单独的简短认知任务进行后诱导检查,以避免时间-任务效应的模糊性。
(神经)生理(可行时使用):
– EEG:跟踪α/θ变化和ERP成分(例如,P300),但报告预处理管道和运动伪影缓解方法(Tran等,2020年;Gorjan等,2022年)。
– HRV:谨慎报告时间域指数和LF/HF——证据不一;标准化记录窗口。
– fNIRS:用于前额叶氧合变化但发现不一致——报告探头位置和信号质量控制。
– 眼部指标和唾液生物标志物(皮质醇、α-淀粉酶):有前景但目前是支持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最小操作检查建议:包括至少一个主观评分(M-VAS或Likert量表)加上一个行为测量。资源允许时添加生理标志物以进行客观三角验证。
4. 必须测量和报告的混杂因素
SPeCIFY要求报告(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控制):
– 睡眠和嗜睡(Pittsburgh睡眠质量指数用于慢性质量;Karolinska/Epworth用于急性嗜睡)。
– 咖啡因和药物摄入、最近的餐食和水分。
– 相关的基线精神负荷和倦怠筛查(例如,多维疲劳量表、倦怠评估工具)。
– 动机测量和任务参与指数(例如,动机VAS;情境动机量表)。
5. 特殊人群和背景
– 运动员:个性化精英运动员的难度;验证诱发任务的生态相关性(例如,足球传球练习以模拟认知压力)并控制训练负荷和赛季阶段。
– 临床人群:筛查情绪和认知障碍(BDI-II,MoCA)并承认基线疲劳性可能干扰MF测量。
– 老年人:预期不同的神经生理特征和较慢的恢复;调整任务以避免天花板/地板效应。
6. 报告:SPeCIFY清单(核心项目)
至少,手稿应报告以下内容(改编自Schampheleer等,2025年):
– 设置:室温、湿度(如有必要)、一天中的时间、研究人员的数量、使用的硬件和可穿戴设备。
– 协议建立:使用的MF操作定义;任务具体参数(持续时间、难度参数、休息时间),熟悉化程序,盲法和随机化方法,软件和硬件版本。
– 混杂因素:咖啡因、药物、补品、之前的睡眠(数量/质量)、动机分数、水分、情绪。
– 个体:训练/水平、职业、基线疲劳或工作负荷、纳入/排除标准。
– 框架:明确映射诱发任务的性质/持续时间/难度以及选定的量化方法(主观/行为/生理)。
– 产出:声明预期的转化影响和推荐的未来协议。
专家评论和见解
Schampheleer及其同事强调实用性:SPeCIFY是一个灵活的报告和设计工具,而不是僵化的处方。在论文中总结的小组讨论中,专家们强调了几种紧张关系和开放问题:
– 持续时间与强度:一些专家认为,极长的任务(>60分钟)可能会将MF与无聊或低唤醒度混淆;另一些专家指出,非常短但高难度的任务可以产生类似MF的行为效应。共识: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匹配的持续时间和难度组合并进行预试验。
– 反应抑制的作用:反应抑制任务(例如,不一致的Stroop,Go/NoGo)似乎会产生更稳健的MF效应,可能是因为它们需要努力控制。然而,仅包括抑制可能会降低生态效度;组合任务可能更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但需要仔细预试验。
– 生理标志物:对EEG和HRV持乐观态度,但对过度解释单一标志物持谨慎态度。专家建议严格的预处理和透明的管道;生理测量应该是辅助性的而不是独立的指标。
– 自我耗竭辩论:一些作者指出,自我耗竭文献(短期任务,自我控制框架)和MF文献(长时间的认知负荷)可能存在重叠但并不相同。SPeCIFY避免与任何单一理论模型的规范性对齐,而是专注于操作透明度。
– 可重复性和开放科学:小组成员强烈建议预先注册、共享代码和刺激物,以及即使在负面情况下也发布操作检查数据,以便该领域可以汇聚于可靠的诱发协议。
实际意义: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应用SPeCIFY
对于研究人员:
– 在数据收集之前填写SPeCIFY格式的协议附录:列出设置变量、带有参数的任务、操作检查和计划的混杂因素测量。将其包含在预先注册中并作为出版物的补充材料。
– 用一个小样本(例如,相似的运动水平)预试验诱发和对照任务,并报告预试验结果。
– 所有研究中至少使用一种行为和一种主观测量;在实际和适当验证的情况下添加生理监测。
对于临床医生和应用实践者(教练、力量与体能工作人员):
– 了解短暂、高强度的认知活动(例如,电话/电子邮件分类、决策密集型会议)可能会产生可能改变后续技术和耐力表现的精神疲劳——监控主观MF并在必要时调整训练。
– 在关键训练或比赛前考虑快速主观检查(M-VAS,任务特定动机VAS);如果MF较高,修改会话需求或恢复策略。
对于资助者和期刊编辑:
– 鼓励SPeCIFY风格的报告并要求报告关键混杂因素和操作检查;这将使已发表的研究更具可解释性和可比性。
应用SPeCIFY:简短案例
萨拉,一位27岁的大学自行车手,自愿参加一项实验室研究,探讨30分钟的高难度Stroop任务是否会影响10公里计时赛。研究团队:
– 使用三项任务属性框架来证明30分钟的理由:足够短以适应参与者的时间安排,但结合高不一致性及减少的刺激呈现时间以确保足够的认知负荷。
– 用四名队友预试验Stroop并调整难度,使平均准确率保持在约85%(个性化步骤)。
– 选择对照:30分钟的中性纪录片供参与者选择(持续时间匹配),并指定选项和任务后的无聊测量。
– 收集诱导前后的M-VAS和BRUMS评分,进行后诱导的简短侧翼任务作为行为检查,并记录休息期间的心率和HRV。
– 在方法中报告所有SPeCIFY项目,预先注册协议,并将匿名的操作检查数据上传到存储库。
这种方法提供了更清晰的解释:如果萨拉的主观M-VAS增加,侧翼任务RT减慢且HRV变化,研究可以更自信地断定MF的诱发并将其与任何10公里计时赛差异相关联。
局限性和争议
– 没有单一的MF金标准诱发或生物标志物;SPeCIFY旨在提高透明度和趋同性,而不是声称能够明确诊断MF。
– 生理测量有前景但对伪影和个体间变异敏感;昂贵的设备和分析专业知识限制了现场部署。
– 主观MF与客观表现结果之间的关系复杂,受动机、任务类型和个人差异的调节。
未来方向和研究重点
– 开发和验证跨人群和设置的标准、简短的MF诱发范式,并公开共享刺激物。
– 使用SPeCIFY风格的报告进行大规模复制研究,以量化常见结果(计时赛、决策准确性、技术技能测量)的真实效应大小。
– 进一步研究生理标志物(EEG/HRV/fNIRS的标准化预处理和报告)和可穿戴指标的现场监测验证。
– 研究恢复和对策(咖啡因、短时间锻炼休息、策略性小憩)并使用SPeCIFY合规测量构建稳健、可操作的建议(参见Proost等,2022年关于对策的综述)。
结论
Schampheleer等(2025年)的SPeCIFY指导是朝着更高品质、更可比较的运动科学中精神疲劳研究迈出的实际一步。其优势在于鼓励结构化的任务设计(三项任务属性)、要求多方法操作检查、控制混杂因素并使用简洁的清单标准化报告。采用SPeCIFY的研究人员将产生更容易综合、更可重复且可能对教练、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更有用的研究结果。
精选参考文献
– Schampheleer E, Habay J, Proost M, Arenales Arauz YL, Russell S, Roose M, Bian C, Meeusen R, De Pauw K, Roelands B. 当前运动科学中精神疲劳量化和诱发的实践:介绍SPeCIFY指南。Sports Med. 2025年10月;55(10):2387–2413. doi:10.1007/s40279-025-02286-3.
– Marcora SM, Staiano W, Manning V. 精神疲劳损害人类的体力表现。J Appl Physiol. 2009;106(3):857–64. doi:10.1152/japplphysiol.91324.2008.
– Van Cutsem J, Marcora S, De Pauw K, Bailey S, Meeusen R, Roelands B. 精神疲劳对体力表现的影响:系统回顾。Sports Med. 2017;47(8):1569–88. doi:10.1007/s40279-016-0672-0.
– Tran Y, Craig A, Craig R, Chai R, Nguyen H. 精神疲劳对大脑活动的影响:来自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证据。Psychophysiology. 2020;57(6): e13554. doi:10.1111/psyp.13554.
– O’Keeffe K, Hodder S, Lloyd A. 用于诱发精神疲劳的方法的比较:个性化的、双重任务和短持续时间的认知测试最有效。Ergonomics. 2020;63(1):1–12. doi:10.1080/00140139.2019.1687940.
– Smith MR, Chai R, Nguyen HT, Marcora SM, Coutts AJ. 比较三种认知任务对精神疲劳指标的影响。J Psychol. 2019;153(8):759–83. doi:10.1080/00223980.2019.1611530.
– Proost M, Habay J, De Wachter J, De Pauw K, Rattray B, Meeusen R, Roelands B. 如何应对精神疲劳:潜在对策及其潜在机制的系统回顾。Sports Med. 2022;52(9):2129–58. doi:10.1007/s40279-022-01678-z.
– Csáthó A, Van der Linden D, Matuz A. 时间-任务增加作为精神疲劳标志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系统回顾。Biol Psychol. 2023;185:108727. doi:10.1016/j.biopsycho.2023.108727.
– Mangin T, André N, Benraiss A, Pageaux B, Audiffren M. 没有良好的对照任务就没有自我耗竭效应。Psychol Sport Exerc. 2021;56:102033. doi:10.1016/j.psychsport.2021.102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