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无阻塞性冠状动脉(INOCA)胸痛患者通常缺乏明确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N = 250)中,使用定量心肌血流成像的腺苷应激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策略修订了53%参与者的基于冠脉造影的诊断,并在12个月内显著改善了心绞痛(调整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问卷总评分平均差异20.9,95% CI 15.8–26.0)。健康相关生活质量(EQ-5D-5L)也有所改善(调整后的平均差异0.09,95% CI 0.04–0.13)。
背景:临床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
胸痛是转诊进行侵入性冠脉造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尤为突出——在冠脉造影中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这一群体被描述为缺血性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具有异质性,可能包括冠状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变异性心绞痛或非心脏性胸痛。尽管症状负担明显且生活质量受损,但许多患者在导管室检查后仍未接受针对性测试或个性化治疗,因为常规冠脉造影无法评估冠脉血管运动功能或心肌灌注。
无法识别可操作的原因导致持续的心绞痛、重复就医和较高的社会负担。能够识别微血管缺血和特定表型的功能测试可以实现分层管理,但在非侵入性定量成像表型的临床效用方面,随机证据一直有限。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平行组、1:1随机优效性试验,评估了250例因胸痛而接受侵入性冠脉造影并发现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的患者中,腺苷应激CMR指导管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关键特征如下:
– 研究人群:250名成人(平均年龄63.3岁;50.4%为女性),有胸痛且冠脉造影显示无阻塞性病变。
– 干预措施:使用定量心肌血流(MBF)成像的腺苷应激CMR检测CMD,并根据主要机制(例如,全局或区域MBF减少与CMD一致)对患者进行表型分类。表型分类指导了靶向药物治疗。
– 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不常规进行应激CMR表型分类。
– 诊断目标:相对于基于冠脉造影的诊断,CMR后诊断修订的比例。
– 主要结局(随机试验):随机化后12个月的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总评分。
– 关键次要结局:12个月时通过EQ-5D-5L测量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该试验注册于ClinicalTrials.gov(NCT04805814),并在Bradley等人的《自然医学》杂志上报道(2025年;doi:10.1038/s41591-025-04044-4;PMID: 41214345)。
主要发现
诊断重新分类
– 在247名评估参与者中,CMR诊断部分修订了131名(53.0%;95% CI 46.6–59.3%;P < 0.001)参与者的基于冠脉造影的诊断。这表明应激CMR经常提供超出冠脉解剖学的增量诊断信息。
主要临床结局:心绞痛
– 12个月时,干预组的平均SAQ总评分为70.9 ± 23.6(基线变化+21.7 ± 22.6),对照组为52.1 ± 24.1(基线变化−0.8 ± 20.4)。
– 12个月时调整后的SAQ总评分平均差异为20.9(95% CI 15.8–26.0),有利于CMR指导的表型分类方法。这种程度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先前研究表明,SAQ评分10分的变化是一个中度重要的临床差异。
次要结局: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12个月时的EQ-5D-5L指数评分也倾向于干预组(调整后的平均差异0.09;95% CI 0.04–0.13)。这一变化接近通用健康效用的有意义改善。
其他结局和安全性
– 发表的摘要强调了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简短报告未提供详细的不良事件数据;读者应查阅完整手稿以了解安全终点、卫生资源使用情况以及任何下游测试或程序的差异。
效应量解释
调整后的SAQ评分20.9分的改善是显著的。作为参考,许多稳定心绞痛的医疗疗法只能产生个位数到十几分的SAQ改善。这里的效益大小反映了准确诊断(减少不确定性)、针对表型的靶向治疗(例如,需要时使用扩血管药或设备/监测)以及可能由更清晰的机制解释指导的非药物管理的综合效果。
基于CMR的表型分类的意义——机制和合理性
定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应激CMR测量静息和高血流状态下的绝对心肌血流量,允许计算心肌灌注储备(MPR)。高血流时MBF降低或MPR降低表示微血管舒张能力受损(CMD)。局灶性灌注缺陷伴正常冠状动脉可能提示变异性心绞痛或微血管区域性功能障碍,而全局性减少则典型地见于弥漫性微血管疾病。
分配一个表型(例如,主要为微血管缺血、变异性倾向或非心脏性疼痛)使临床医生能够开具机制导向的治疗方案: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盐用于变异性心绞痛;抗心绞痛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并考虑最近在微血管疾病中研究的新药)用于微血管性心绞痛,并优化风险因素控制。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病理生理解释本身可能会改善依从性和症状控制的感知。
与既往证据的比较
之前的研究表明,侵入性冠脉功能测试和分层治疗在单中心随机试验中(例如CorMicA试验)改善了结果,这些试验使用侵入性测试定义血管运动功能障碍并指导治疗。当前试验将这一概念扩展到广泛采用的非侵入性成像方式(CMR),避免了额外的侵入性冠脉生理测试的需要。重要的是,这种随机CMR指导策略的症状益处的幅度与之前的机制试验一致甚至更大,支持非侵入性表型分类的临床相关性。
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设计增强了普遍适用性。
– 使用定量CMR灌注成像提供了客观、可重复的表型分类,可以在不同地点标准化。
– 以患者为中心的主要结局(SAQ)和长期(12个月)随访展示了持续的益处。
局限性
– 发表的摘要未提供完整的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理解诊断成本、下游测试和资源使用的权衡是必要的。
– 诊断策略试验中患者和治疗临床医生的盲法可能是不可能的,这可能导致期望或表现偏差,从而增强患者报告的结果。然而,改善的幅度和诊断重新分类的客观性质减轻了但并未消除这一担忧。
– 研究人群包括进行了冠脉造影且发现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的患者;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低先验概率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的分流方式不同。
– 高质量定量应激CMR及其专业知识在某些地区仍然有限;操作和培训挑战将影响实施。
临床意义和行动点
– 对于冠脉造影显示无阻塞性冠状动脉且持续胸痛的患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介进行定量灌注成像的应激CMR。该测试可以阐明缺血机制,重新分类大约一半患者的诊断,并启用显著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靶向治疗。
– 表型导向的治疗应遵循循证推荐:对于疑似变异性心绞痛,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盐;对于CMD,优化抗心绞痛治疗、风险因素控制(他汀类药物、血压控制、必要时使用ACE抑制剂/ARBs)和生活方式措施。多学科护理,包括心血管生理学家、影像学专家和专科护士,可以支持治疗优化和随访。
– 卫生服务应评估本地定量应激CMR的能力、培训需求和成本效益分析。随机试验证据显示症状益处令人信服,但政策决策将取决于资源限制和与替代诊断途径(例如侵入性冠脉功能测试)的相对价值。
研究空白和未来方向
– 需要在更大的、多样化的患者群体和卫生系统中复制,以确认普遍适用性。
– 详细的安全性、下游测试和卫生经济学分析对于指南采纳和报销政策至关重要。
– 比较非侵入性CMR表型分类和侵入性冠脉功能测试之间的有效性的研究将阐明最佳诊断途径。
–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与成像的整合(例如,基于血液的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可以进一步细化表型分类并个性化治疗。
结论
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胸痛患者中进行的随机试验表明,基于表型的CMR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益处:CMR修订了超过半数参与者的初步诊断,并在12个月内显著改善了心绞痛相关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这些发现支持将定量应激CMR作为非侵入性策略,以机制性表型分类INOCA并指导靶向治疗,同时强调了扩大实施研究、安全性和经济评估以及提高高质量CMR灌注成像可及性的卫生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资金来源和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4805814。资金来源在原始出版物(Bradley等,《自然医学》,2025年)中有报告;读者应查阅完整文章以获取详细的资助声明和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Bradley CP, McKinley G, Orchard V, et al. Endotyping-inform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randomized trial. Nat Med. 2025 Nov 10. doi: 10.1038/s41591-025-04044-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214345.
2. 2020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 Eur Heart J. 2020;41(3):407–477.
3. Ford TJ, et al. 使用侵入性冠脉功能测试分层治疗心绞痛:CorMicA试验. Lancet. 2018. (参见完整参考文献以获取试验详情。)
4. Spertus JA, Winder JA, Dewhurst TA, et al. 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的开发和评估:一种新的冠状动脉疾病功能状态测量工具. J Am Coll Cardiol. 1995;25(2):333–341.
(读者应查阅原始《自然医学》文章以获取更多的协议细节、安全性数据和预先指定的次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