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个性化HD-tDCS显著减轻了中重度抑郁症的症状。
– 12次治疗后观察到的效果大小(-0.50)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当,但起效更快。
– HD-tDCS耐受性良好,仅引起轻微的不良反应。
– 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活性HD-tDCS治疗的患者同时减少了焦虑症状。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普遍且使人衰弱的精神健康状况,对全球残疾和经济负担贡献巨大。尽管有许多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反应不佳或治疗起效延迟。传统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方式,可以调节皮层兴奋性,显示出抗抑郁潜力,但由于刺激定位不准确和焦点有限,疗效存在变异性。个性化高分辨率tDCS(HD-tDCS)通过利用先进的神经成像和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导航来定制刺激,以适应个体神经解剖结构,提供了一条通过更精确和局部的皮层调节增强治疗效果的有希望的途径。这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解决开发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快速起效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研究设计
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随机临床试验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4年3月7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研究纳入了71名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符合当前主要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由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评估),并具有中重度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14但小于24)的成人。参与者要么是抗抑郁药治疗初治者,要么维持在稳定的常规抗抑郁药治疗方案上。关键排除标准包括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20分钟的活性或安慰剂HD-tDCS治疗,连续12个工作日。个性化HD-tDCS蒙太奇使用个体结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合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生成,以优化刺激焦点和精确针对与抑郁症相关的皮层区域。主要结局评估是从基线到治疗后的HAMD评分变化。次要结局包括耐受性、不良事件以及焦虑症状变化的探索性分析。
主要发现
在71名随机分组的参与者中(40名活性,31名安慰剂;平均年龄34.3岁;62%为女性),基线特征在各组间可比。主要终点显示,活性HD-tDCS组的平均HAMD评分减少优于安慰剂组2.2分(组间差异,-2.2 [SD 4.3];P = .04),效应量适中(Cohen d = -0.50;95% CI,-0.99 至 -0.01)。组内分析显示,干预后抑郁严重程度显著降低:活性组平均下降7.8分,而安慰剂组下降5.6分。这表明,尽管安慰剂刺激也产生了改善——可能反映了安慰剂效应或非特异性因素——但活性刺激带来了额外的临床意义的益处。
HD-tDCS耐受性良好,主要表现为短暂的头皮刺痛或发红等轻微不良反应,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重要的是,探索性分析发现,HAMD焦虑维度成分的活性治疗相关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 = -0.68;P = .049;Cohen d = -0.48),表明对共病焦虑症状可能具有双重疗效。
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传统tDCS观察到的效果大小相比,后者通常在更长的治疗期间表现出来,12次治疗后的适中效果大小突显了个性化HD-tDCS在提供快速抗抑郁效果方面的优势。由MRI引导的神经导航实现的精确皮层靶向可能是提高神经调节效率的关键。
专家评论
这项试验与支持神经调节技术作为抑郁症辅助或替代治疗的新兴证据一致,特别是对于那些因药物治疗禁忌或耐受性差的人群。与传统tDCS协议相比,个性化神经成像引导的HD-tDCS代表了方法学上的重要进步,传统tDCS协议通常使用通用电极放置,可能无法最佳地参与相关神经回路。
然而,几个局限性值得关注。虽然样本量足以检测中等效应,但限制了外部推广性。排除难治性抑郁症限制了其在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亚组中的适用性。4周的随访期不能得出关于抗抑郁效果持久性的明确结论。未来的研究应纳入更长时间的随访、维持刺激策略以及与活性药物或心理治疗组的比较,进行全面评估。
从机制上看,改善的疗效可能源于对涉及情绪调节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亚区的精确靶向,以及对与焦虑相关的神经网络的调节。进一步的神经生理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可以阐明介导临床反应的途径,并指导个体化治疗优化。
结论
这项严格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个性化HD-tDCS是一种安全、耐受性好且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用于治疗中重度抑郁症,产生显著的情绪改善,起效迅速且效应量适中。该技术能够同时减少焦虑症状,进一步提高了其临床实用性。这些发现支持进一步发展精准神经调节方法,并证明了大规模试验的合理性,以建立长期疗效、维持方案,并将其整合到标准的抑郁症治疗范式中。个性化HD-tDCS可能是应对全球抑郁症负担的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Jog MA, Norris V, Pfeiffer P, Taraku B, Kozikowski S, Schneider J, Boucher M, Iacoboni M, Woods R, Narr K. 个性化高分辨率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一项随机临床试验。JAMA Netw Open. 2025 年 9 月 2 日;8(9):e253118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1189. PMID: 40932717;PMCID: PMC12426800。
Brunoni AR, Moffa AH, Fregni F, Palm U, Padberg F, Blumberger DM,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用于重度抑郁发作急性治疗的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Br J Psychiatry. 2016;208(6):522-531。
Kuo MF, Paulus W, Nitsche MA. 非侵入性脑直流电刺激(tDCS)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治疗效果。Neuroimage. 2014 年 1 月 15 日;85 Pt 3:948-960。
Lefaucheur JP, Aleman A, Baeken C, Benninger DH, Brunelin J, Di Lazzaro V,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的循证指南。Clin Neurophysiol. 2017 年 1 月;128(1):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