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自适应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个性化自适应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亮点

自适应深部脑刺激(aDBS)根据实时神经反馈动态调整刺激,与连续深部脑刺激(cDBS)相比,在帕金森病(PD)中具有潜在优势。在一项关键的国际试验中,个性化aDBS的长期家庭使用被证明对于稳定在cDBS上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单阈值和双阈值aDBS模式均达到了增加无不良运动障碍症状控制时间的目标,同时减少了能量传递并最小化了不良反应。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通常伴有左旋多巴治疗引起的异动症。针对丘脑下核或内侧苍白球的深部脑刺激(DBS)已成为难治性晚期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连续DBS(cDBS)无论症状波动如何,都提供固定的高频刺激,可能导致副作用、疗效欠佳和更高的能耗。

自适应DBS(aDBS)利用闭环技术,根据反映患者当前运动状态的神经生物标志物(如局部场电位)调整刺激幅度。这种个性化方法旨在优化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并延长设备寿命。尽管有短期数据支持,但家庭使用的aDBS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仍不清楚,这代表了一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指导帕金森病管理中的治疗决策。

研究设计

这项国际、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关键试验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招募了68名PD参与者。入选标准为在cDBS和药物治疗方案上临床稳定的患者。

基线评估后,能够耐受单阈值和双阈值aDBS模式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进入单盲交叉期,每个模式接受30天治疗,药物使用保持稳定。仅能耐受一种模式的参与者继续使用该模式。随后,参与者可以选择继续其首选的aDBS模式,进行长达10个月的长期随访。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的缺失数据通过多重插补技术解决。

两种主要干预模式使用嵌入式闭环刺激系统:单阈值aDBS(ST-aDBS)和双阈值aDBS(DT-aDBS)。主要对照组为参与者之前的cDBS设置。

主要结果和测量

主要终点目标为临床疗效,定义为至少50%的参与者在aDBS期间比cDBS期间增加了无不良运动障碍的症状控制时间。症状控制时间是指症状控制满意的时期,通过参与者运动日记记录。有意义改善的阈值设定为不少于1个标准差的减少(事后定义为每天减少不超过2小时)。

次要终点包括总电能传递(TEED),作为刺激效率和电池寿命潜力的衡量指标。安全性评估系统记录了整个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AEs)、严重不良事件(SAEs)、刺激相关AEs和设备相关并发症。

关键发现

在68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2.2岁[SD 8.4];70.6%男性)中,40人接受了DT-aDBS,35人接受了ST-aDBS,在交叉期内。

两种模式均超过了主要终点性能目标:DT-aDBS组中有91%,ST-aDBS组中有79%的参与者达到了无不良运动障碍症状控制时间的改善,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χ2(1) = 1.0;P = 0.51)。

TEED分析显示,ST-aDBS相比cDBS平均减少了15%(名义P = 0.01),而DT-aDBS的TEED与cDBS相当。这表明ST-aDBS在能效方面有所提高。

安全性概况良好;所有刺激相关不良事件几乎都在初始aDBS配置期间得到解决。长期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强调了家庭aDBS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探索性分析表明,DT-aDBS可能通过进一步增加无不良运动障碍的症状控制时间来提供额外的好处,尽管需要更大规模的确认性研究。

专家评论

这项研究是对帕金森病个性化长期aDBS治疗的里程碑式评估,从受控实验室环境扩展到患者家中。单阈值和双阈值模式的高度依从性和疗效验证了闭环神经调节可以适应帕金森病中波动的病理生理,优化治疗窗口的概念。

能够在不牺牲疗效的情况下减少电能传递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它可以延长设备电池寿命并减少更换手术。此外,几乎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也证明了这种先进神经调节方法的安全性。

局限性包括开放标签设计和相对较小的样本量,这可能强调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长期益处并评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主要纳入稳定在cDBS上的患者也可能限制其对新植入或症状变化较大的人群的推广性。

机制上,这些发现强调了基于神经反馈的刺激可以动态靶向与运动症状相关的病理振荡,利用技术来细化个性化神经调节。

结论

这项国际关键试验确立了长期家庭自适应深部脑刺激是对于在连续DBS治疗下稳定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选择。单阈值和双阈值aDBS模式均能增加无不良运动障碍的症状控制时间,同时在减少电能消耗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这些结果为个性化闭环DBS的更广泛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未来研究将关注多样化的帕金森病人群、生活质量结果和卫生经济学,进一步指导其常规临床实践的整合。

参考文献

Bronte-Stewart HM, Beudel M, Ostrem JL, 等; ADAPT-PD 研究者. 帕金森病的长期个性化自适应深部脑刺激:一项非随机临床试验。JAMA Neurol. 2025 年 9 月 22 日:e252781。doi:10.1001/jamaneurol.2025.2781。Epub 提前发表。PMID: 40982287;PMCID: PMC12455485。

Kuhn AA, Kempf F, Brucke C, 等. 高频刺激丘脑下核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与运动表现改善平行地抑制振荡β活动。J Neurosci. 2008;28(24):6165-6173。

Little S, Pogosyan A, Neal S, 等. 晚期帕金森病的自适应深部脑刺激。Ann Neurol. 2013;74(3):449-457。

Herrington TM, Cheng JJ, Eskandar EN. 深部脑刺激的机制。J Neurophysiol. 2016;115(1):19-38。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