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青少年急诊科淋病和衣原体筛查:靶向和普遍策略的证据

优化青少年急诊科淋病和衣原体筛查:靶向和普遍策略的证据

亮点

  •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占美国每年新诊断性传播感染(STIs)的很大比例,但在急诊科(EDs)系统地筛查淋病和衣原体并不是标准做法。
  • 一项多中心实用试验比较了常规护理、靶向和普遍筛查方法,发现使用电子健康记录嵌入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靶向筛查在人口水平上检测到的感染率最高。
  • 在急诊科环境中进行的简短教育干预对增加年轻女性接受STI检测的影响有限,突显了综合、系统筛查流程的重要性,而不是依赖患者或医生主动发起的检测。
  • 研究结果支持在儿科急诊科实施大规模、系统的淋病和衣原体筛查,作为改善STI检测和减少青少年中传播的关键公共卫生策略。

背景

15至24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约占美国每年估计250万例新性传播感染(STIs)的近一半。淋病和衣原体感染在这一群体中尤为普遍,且常无症状,导致漏诊和持续传播。未经治疗的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殖健康并发症,包括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症和增加HIV感染的风险。

急诊科是许多青少年的主要医疗来源,通常代表他们主要的临床接触点。然而,与门诊或性健康诊所不同,目前没有广泛接受的指南或政策要求在急诊科对青少年进行常规淋病和衣原体筛查。筛查实践通常仅限于基于症状的检测或医生自行决定,这导致在无症状个体中错失检测机会。

鉴于这一临床空白,有必要评估有效的策略,以在高风险人群中增加急诊环境中的淋病和衣原体感染检测。

关键内容

儿科急诊科筛查策略的比较有效性试验

Reed等(2025年)的标志性研究通过在美国六个儿科急诊科进行多中心、实用型、类型3混合交错楔形交叉试验填补了这一空白。试验期间约为20个月(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共纳入98,413名15至21岁青少年的就诊。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危重疾病、无法提供知情同意、认知障碍以及涉及性侵犯的病例。

比较了三个连续筛查阶段:

  • 常规护理: 在整合性健康调查或电子风险评分之前的标准做法;由医生自行决定检测。
  • 靶向筛查: 患者完成计算机化的性健康调查;经过验证的行为风险评分被整合到电子健康记录(EHR)中,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指导医生向高风险患者提供淋病和衣原体检测。
  • 普遍提供筛查: 所有患者均提供淋病和衣原体筛查,无论风险评分如何,临床决策支持仅基于患者选择加入;EHR不向医生显示风险调查信息。

检测通过尿液核酸扩增检测进行,每两周测量一次每个阶段每1,000名符合条件患者的检测率。

结果总结

– 患者分布:常规护理期间18,633次就诊(19%),靶向筛查期间41,082次(42%),普遍筛查期间38,698次(39%)。
– 人口统计学:平均年龄17.03岁(标准差1.42),大多数为女性(57.9%),主要年龄为16-18岁(51.7%)。
– 检测率:常规护理期间1,432次检测,靶向筛查期间3,216次,普遍筛查期间2,855次。
– 检测率(调整后每1,000次就诊相比常规护理的感染检出差异):靶向筛查+2.59(95%置信区间,2.46-2.73);普遍筛查+1.81(95%置信区间,1.67-1.94)。

这些发现表明,基于EHR风险评分的靶向筛查识别的感染比普遍筛查更多,但两者都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急诊环境中的干预试验补充证据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有关急诊环境中参与度和行为改变的补充见解:

1. 针对年轻女性的简短教育/咨询干预(CDC资助,2014年)
在两个急诊科中进行的随机试验招募了171名18-35岁的性活跃女性,简短咨询干预集中在个性化STI风险和安全套使用上,未能显著增加免费衣原体和淋病检测的接受率。干预组的检测率为48%,对照组为36%,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高行为风险的女性并不更可能接受检测,这表明单独的简短干预可能不足以提高该人群的检测率。

2. 药物阳性成人中的简短动机干预(2012年)
在18-54岁的未接受治疗的海洛因和可卡因使用者中,将简短动机干预添加到标准自愿咨询、检测和药物治疗转介中,并未显著减少6至12个月随访期间的性风险行为或衣原体/淋病感染的发生率。这凸显了在高风险急诊人群中行为改变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检测和转介策略的重要性。

专家评论

Reed等人的试验提供了关键证据,支持在儿科急诊科——传统上不是性健康护理的专业场所——整合系统性STI筛查策略。稳健的交错楔形交叉设计、大样本量和工作流程整合的实用方法增强了这些发现的普遍性和临床相关性。

基于经过验证的风险评分并整合到EHR中的靶向筛查反映了精准医学在传染病检测中的益处。这些算法将行为风险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提示,提高了检测订单效率和检出率。虽然普遍筛查在全面性方面具有直观吸引力,但可能会过度消耗资源,并且每项检测的阳性率低于靶向方法。

然而,此前RCTs记录的简短咨询或动机干预对检测接受率和性风险行为的有限影响确认了急诊科筛查实施应优先考虑系统级整合和临床决策支持,而不是依赖患者主动接受或单独的教育咨询。

机制上,青少年中的无症状淋病和衣原体感染如果没有主动筛查往往会被忽视,从而延续传播链。将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嵌入急诊科工作流程中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减轻并发症和进一步传播。

当前CDC的公共卫生指南强调,对于25岁以下的性活跃女性每年进行淋病和衣原体筛查,并建议对男男性行为者进行基于风险的筛查;然而,明确的急诊科筛查推荐仍然缺失。本试验的结果支持指南更新,以认可在急诊护理环境中对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实施系统性筛查政策。

实施挑战包括确保保密性、整合筛查而不干扰急诊科流程,以及确保阳性病例的转介。机构承诺、员工培训和患者参与策略将是可持续项目成功的关键。

结论

在青少年急诊科系统地筛查淋病和衣原体显著提高了感染检测率,相比于常规护理。基于经过验证的行为风险评分并整合到电子健康记录中的靶向筛查在人口水平上实现了最高的感染识别率,平衡了资源效率和诊断收益。普遍筛查也增加了检测率,但程度较低。

此前的干预试验表明,简短的教育或动机干预单独并不能可靠地增加急诊人群的检测接受率,强调了需要由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支持的综合筛查工作流程。

鉴于青少年不成比例的STI负担和频繁依赖急诊护理,将经过验证的大规模筛查过程整合到儿科急诊科是一个关键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未来的工作应集中于优化工作流程整合,确保后续和治疗,以及探索患者为中心的检测接受障碍。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