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肝脏硬度测量与生化反应:精准预测肝功能失代偿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肝脏硬度测量与生化反应:精准预测肝功能失代偿

亮点

  • 超过一半的PBC患者中,肝脏硬度测量(LSM)和生化反应之间存在不一致。
  • 最新的肝脏硬度测量值(LSMc)是最强的首次肝功能失代偿预测因子,无论生化反应或先前的LSM趋势如何。
  • LSMc >10 kPa的患者有显著增加的肝功能失代偿风险,独立于生化反应状态。
  • 在LSM稳定或改善的患者中,生化反应仍具有预后意义,突显了标志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研究背景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导致胆汁淤积、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并伴有肝功能失代偿(HD)的风险。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优化监测和指导治疗干预至关重要,包括肝移植(LT)的时机。传统的预后评估主要围绕生化反应标准,如巴黎-2标准,该标准评估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的改善情况。同时,通过弹性成像进行的非侵入性肝脏硬度测量(LSM)作为肝纤维化的直接标志物,提供了宝贵的预后信息。然而,临床实践越来越多地揭示了LSM和生化反应之间的不一致变化,这引发了对它们各自的预后贡献及其最佳解释方式的不确定性。

研究设计

这项国际多中心观察队列研究纳入了1,793名至少进行了两次可靠LSM评估的PBC患者,两次评估间隔至少六个月。排除了基线前有肝功能失代偿、肝移植或肝细胞癌史的患者,以专注于首次肝相关事件。根据既定的巴黎-2标准定义生化反应。LSM反应被描述为稳定或测量间的肝硬度降低。主要终点是首次肝功能失代偿,包括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或黄疸。次要终点是肝移植和肝相关死亡。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LSM、生化反应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主要发现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四分位间距12–39个月)期间,3.3%的患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令人惊讶的是,高达55%的患者表现出LSM反应和生化反应之间的不一致。在显示LSM反应(稳定或硬度降低)的患者中,达到巴黎-2标准的生化反应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 0.25,95%置信区间[CI] 0.06–0.97,p=0.044)。相反,在达到生化反应的患者中,LSM反应并未显著改变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HR 0.64,95% CI 0.21-1.96,p=0.429)。

重要的是,当前或最近的LSM超过10 kPa是肝功能失代偿的稳健独立预测因子(HR 14.5,95% CI 6.9–30.6,p<0.001),无论生化反应状态或之前的LSM轨迹如何。这强调了最新LSMc相对于早期肝硬度测量和生化标志物的关键预后优势。

关于次要结局,LSMc升高的患者同样显示出肝移植和肝相关死亡风险增加,尽管未提供详细统计数据。

专家评论

这项大规模国际研究提供了关于PBC预后动态的关键见解,澄清了围绕生物标志物变化不一致的临床难题。生化反应和LSM反应之间的频繁不一致表明,它们捕捉了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生化标志物反映了持续的胆汁淤积和炎症控制,而LSM主要反映了纤维化负担和门脉高压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LSM对历史值或生化反应的主导地位可能标志着一种范式转变——当最新的测量值可用时,纵向跟踪肝硬度的重要性可能不如以前认为的那么重要。因此,临床医生可以优先进行及时的LSM评估以重新校准风险,而不是过度依赖过去的轨迹或生化标准。

然而,研究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3.3%的事件率表明在广泛临床应用之前需要谨慎。此外,在解释结果时应考虑常规LSM的可用性和弹性成像的操作者依赖性变异。LSM和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反映了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不断演变的纤维化、炎症和胆管损伤,这需要进一步的转化研究。

目前的指南仍然强调生化反应作为指导治疗决策的标志物,但本研究表明,应将当前的LSM整合到全面的预后框架中。未来的研究可能会阐明结合使用LSM和生化标志物是否可以优化二线药物或LT转诊的时机。

结论

总之,这项综合研究确立了最新的肝脏硬度测量值是最强的首次肝功能失代偿预测因子,超越了之前的生化反应状态和LSM轨迹。鉴于生化反应和LSM反应之间的不一致较为常见,临床医生在评估预后和制定管理计划时应考虑当前的LSM结果。这些发现支持更广泛地将LSM纳入常规PBC监测,以提高早期风险检测并指导临床决策。

资助和ClinicalTrials.gov

该研究由全球及ERN Rare-Liver PBC研究组进行,有多机构资金支持,具体详见原始出版物。没有列出特定的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

参考文献

1. Wong YJ, Lam L, Soret PA, et al. 肝脏硬度测量与生化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预后价值. J Hepatol. 2025年10月3日;S0168-8278(25)02519-X. doi: 10.1016/j.jhep.2025.09.024.
2.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 EASL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管理. J Hepatol. 2017;67(1):145–172.
3. Parés A, Caballería L, Rodés J.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更新. J Hepatol. 2006;44(4):677-685.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