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本文探讨了医生同行影响对在输卵管结扎期间进行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采纳情况的影响。研究指出,与经常进行输卵管切除术的同行有联系的外科医生更有可能采用这种预防性手术方法,从而降低卵巢癌风险。研究结果来自一项利用保险理赔数据的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由于卵巢癌往往在晚期才被诊断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它仍然是全球妇科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起源于输卵管,这促使预防策略转向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在结扎时保留卵巢的同时切除输卵管——因此受到关注,作为减少卵巢癌风险而不影响激素功能的措施。尽管倡导日益增加,但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的采纳情况仍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提供者的知识、手术培训和机构政策。了解推动这一实践扩散的社会和专业动态,特别是医生同行影响的作用,对于优化预防护理的提供至关重要。
研究设计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Blue Cross Blue Shield Axis保险理赔数据库的数据。研究对象包括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产后或间隔(非妊娠相关)输卵管结扎手术的18至49岁女性。重要的是,2017-2019年期间,手术医生没有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的基础使用记录。医生同行网络是基于基线期间保险理赔数据中编码的共享患者,使用Louvain聚类方法构建的。主要暴露因素是同一网络内同行医生在基线期的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率。
主要结局是患者手术医生是否在结扎时采用了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定义为双侧切除或保留卵巢的情况下切除剩余的输卵管。
主要发现
队列包括4,520名产后结扎患者和3,376名间隔结扎患者。大多数产后手术(92.3%)发生在剖宫产分娩期间,两组中约77%的女性年龄在30至49岁之间。
在产后队列中,与基线期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使用率最低的同行相比,拥有最高四分位数同行的手术医生的患者接受该手术的调整后几率显著更高(13.6% vs 5.6%),调整后的比值比(aOR)为2.17(95% CI, 1.20-3.92, P < .001)。
同样,在间隔结扎队列中,同行网络基线期采纳率最高的手术医生的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率显著更高(42.3% vs 19.3%),aOR为4.16(95% CI, 1.98-8.77, P < .001)。
这些发现表明,同行医生的实践与个别手术医生采用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强调了社会网络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专家评论
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医生同行网络是推动手术实践向卵巢癌预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Louvain聚类方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不仅限于正式的机构隶属关系,还捕捉了现实世界中的患者共享模式。
与产后结扎相比,间隔结扎中更高的采纳率可能反映了更多机会独立于分娩时间进行咨询和计划预防手术,尽管基于剖宫产的产后结扎为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提供了实用的环境。
局限性包括依赖理赔数据,这可能不完全捕捉临床细微差别或医生意图,以及潜在的其他未测量因素(如机构协议或手术医生经验)的混杂。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补充了越来越多支持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指南,并强调可以利用同行影响机制加速循证实践的采纳。
结论
这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嵌入高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使用率网络的医生显著更有可能在其输卵管结扎手术中整合这种癌症预防方法。研究结果强调了同行影响作为提高卵巢癌风险降低手术采纳率的关键驱动因素的潜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同行参与和最佳实践分享,可以进一步提高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的采纳率,从而有助于卵巢癌预防工作。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利用社会网络并解决广泛实施障碍的策略,以适应不同的临床环境。
参考文献
Xu X, Long JB, Pollack CE, Desai VB, Gross CP, Spatz ES, Wright JD. 医生同行对输卵管结扎和卵巢癌预防中输卵管切除术采纳的影响。JAMA Netw Open. 2025 Sep 2;8(9):e2532998.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2998. PMID: 40982280.
关于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和卵巢癌预防的额外参考文献:
1. Falconer H, Yin L, Grönberg H, Dickman PW, Johansson ALV. 输卵管切除术后卵巢癌风险:全国人口研究。J Natl Cancer Inst. 2015;107(2):dju410.
2.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输卵管在卵巢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COG委员会意见第774号。Obstet Gynecol. 2019;133(5):e330-e336.
3. Nezhat C, Apostol R, Wise M, et al. 用于卵巢癌预防的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实践模式和建议。Obstet Gynecol Surv. 2020;75(9):5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