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幸存者出院后的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全国队列分析

ICU幸存者出院后的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全国队列分析

亮点

  • 约4.2%的阿片类药物初用ICU幸存者在出院后六个月内发展为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
  • 出院后30天内早期阿片类药物处方是持续性的最强预测因素(OR约为20)。
  • 阿片类药物效力不同的风险特征:强效阿片类药物使用主要由癌症诊断驱动,而低效阿片类药物使用与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 研究结果强调了早期阿片类药物减量策略、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管理项目对ICU幸存者的需求。

背景

ICU环境通常涉及强效镇痛药(主要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以管理严重的多因素疼痛。然而,危重病幸存者越来越被认为是长期后遗症的高风险人群,包括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这可能导致阿片类药物依赖、不良事件并使康复复杂化。尽管日益关注,但阿片类药物初用ICU幸存者中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特定阿片类药物效力模式尚未完全明确。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制定风险分层和靶向干预措施以减少这一不断扩大的患者群体中的阿片类药物相关危害至关重要。

关键内容

ICU幸存者中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发生率和模式

韩国Oh和Song(2025年)的一项大规模回顾性全国队列研究利用了国家健康保险服务数据库,包括2020年至2022年间567,260名阿片类药物初用成人ICU幸存者。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定义为出院后90天内至少有一次阿片类药物处方,并在第91至180天之间有额外处方——发生在4.2%(n=23,945)的幸存者中。鉴于ICU幸存者的规模,这一比率反映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多数(4.0%)使用低效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和二氢可待因,而仅0.3%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羟考酮、氢吗啡酮和美沙酮。这种阿片类药物效力的差异表明持续使用的不同临床路径和患者特征。

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的预测因素

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了几个独立预测因素:

  • 年龄较大:风险逐年增加(OR 1.01;95% CI 1.01–1.02,P < 0.001)。
  • 女性:风险增加(OR 1.13;95% CI 1.09–1.16,P < 0.001)。
  • 社会经济劣势:接受医疗援助计划的患者风险增加(OR 1.30;95% CI 1.23–1.38,P < 0.001),突显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 恶性肿瘤和转移瘤存在:风险略有增加(OR分别为1.05和1.2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重症疾病严重程度指标:ECMO治疗在临床因素中风险最高(OR 1.80;95% CI 1.75–1.89,P < 0.001),其次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OR 1.24;95% CI 1.11–1.37,P < 0.001)。
  • 出院后早期阿片类药物处方(30天内):最具影响力的预测因素(OR 19.7;95% CI 19.1–20.3,P < 0.001),强调了出院后关键时期的干预需求。

按阿片类药物效力分析显示,强效阿片类药物持续使用主要由癌症相关诊断驱动,而低效阿片类药物持续使用与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变量的关联更强。

相关文献

先前文献证实了危重病周围阿片类药物使用轨迹的复杂性。Wan等(2025年)的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住院前阿片类药物暴露增加了出院后一年内持续阿片类药物可用性的可能性,并与较长住院时间和较高死亡率等不良结局相关。这补充了Oh和Song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受前期和后期危重病因素影响的阿片类药物暴露模式的连续性。

ICU出院后的疼痛是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分析发现,约35%的患者在ICU出院后一年报告慢性疼痛,轴向骨骼骨折和ICU期间阿片类药物暴露持续时间被确定为显著的风险因素(Muller等,2025年)。这些数据强调了优化ICU期间和之后的疼痛管理以减少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的重要性。

ICU后的认知下降和神经心理障碍可能使阿片类药物使用和减量复杂化。一项采用机器学习的观察性研究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识别出认知表型,发现ICU期间更大的阿片类药物暴露与出院后一个月的认知结果更差相关(Smith等,2020年)。这表明危重病期间的阿片类药物处方实践可能影响ICU后的认知后遗症,从而导致长期依赖。

专家评论

Oh和Song的全面全国队列研究为理解ICU幸存者中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提供了重要贡献。大样本量和稳健的多变量建模提供了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早期出院后阿片类药物处方作为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突显了一个关键的干预窗口。实施严格的阿片类药物管理项目,重点放在出院和早期门诊阶段,可以大幅减少持续使用。

根据阿片类药物效力的不同风险因素提供了可操作的见解。由癌症诊断驱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持续使用反映了适当的镇痛需求,但也需要谨慎管理以防止无意的慢性使用。相反,社会经济劣势和人口统计因素对低效阿片类药物持续使用的影响要求采取公共卫生活动,解决社会决定因素,包括量身定制的教育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的获取。

严重ICU疗法(如ECMO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与阿片类药物持续使用增加的关联与之前的知识一致,即更严重的危重病和侵入性干预措施会放大ICU后的发病率。需要多学科协调,涉及疼痛专科医生、重症监护团队和初级保健医生,以个体化阿片类药物处方。

整合疼痛普遍性和认知障碍研究的证据突显了ICU后恢复的复杂性。持续疼痛综合征、认知下降和社会脆弱性创造了一个有利于长期阿片类药物暴露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社会环境。未来的干预措施应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和认知及心理社会支持。

当前临床指南强调最小化阿片类药物处方和采用多模式镇痛,但依从性仍然不一。现有数据支持旨在出院后30天内早期减量的结构化协议,辅以患者教育和监测。

结论

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影响约4%的阿片类药物初用ICU幸存者,出院后六个月内,对幸存者护理构成了重大挑战。出院后早期阿片类药物处方是主要的风险因素,风险特征因阿片类药物效力和患者特征而异。

强调早期减量、多模式非阿片类镇痛和社会支持的个体化管理项目是必要的。整合疼痛管理、认知康复和社会经济援助可以优化功能恢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害。

进一步的研究应探索针对这一关键早期出院后时期的前瞻性干预措施,并调查不同特征ICU幸存者中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机制。

参考文献

  • Oh TK, Song IA. 新持续阿片类药物使用在ICU幸存者出院后: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全国队列分析. Crit Care. 2025 Nov 3;29(1):469. doi: 10.1186/s13054-025-05716-w. PMID: 41184942; PMCID: PMC12581402.
  • Muller G, 等. ICU出院后一年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及其风险因素.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25 Aug;89:103969. doi: 10.1016/j.iccn.2025.103969. PMID: 39951966.
  • Wan Y, 等. 危重病住院前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模式和结局: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J Intensive Care Med. 2025 Jan;40(1):85-93. doi: 10.1177/08850666241268473. PMID: 39105427; PMCID: PMC11908688.
  • Smith A, 等. 机械通气患者ICU出院后一个月的认知表型:一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 Crit Care. 2020 Oct 21;24(1):618. doi: 10.1186/s13054-020-03334-2. PMID: 33087171; PMCID: PMC7600536.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