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肠道-皮肤轴 (GSA) 代表了胃肠道和皮肤之间的双向通信路径,主要由微生物群介导。
– 平衡的微生物群通过先天免疫、维生素D受体和芳基烃受体信号传导途径支持组织稳态。
– 一个部位的失调可以破坏屏障功能并触发另一个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
– 新兴证据表明,皮肤暴露于紫外线B (UVB) 光可以有益地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并改善肠道健康,展示了新的治疗潜力。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和胃肠道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 (IBD))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并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管理策略通常集中在局部治疗或全身免疫抑制,但经常未能解决潜在的复杂病理生理相互作用。肠道-皮肤轴 (GSA) 的新兴概念强调了两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双向通信,主要通过其常驻微生物群驱动。理解这一轴对于阐明疾病机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如何通过胃肠或皮肤失调引发慢性炎症,从而提出同时解决肠道和皮肤健康的新综合治疗策略。
研究设计
本综述综合了当前关于 GSA 的研究,包括临床观察、微生物组分析、机制动物模型和干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患有炎症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胃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变化、益生菌、益生元和 UVB 光疗作为微生物群和宿主免疫信号的调节剂。对照组通常涉及标准护理或基线微生物组成。终点强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变化、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免疫途径激活以及皮肤和肠道部位的屏障完整性。
关键发现
1. 微生物群作为中心介质: 肠道和皮肤拥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屏障完整性和免疫稳态至关重要。平衡的微生物群调节先天免疫反应、维生素D受体 (VDR) 和芳基烃受体 (AhR) 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组织修复和抗菌防御。
2. 失调引起的屏障功能障碍和炎症: 肠道或皮肤的微生物失衡会损害上皮屏障,导致通透性增加。这会触发免疫激活并产生全身性后果,表现为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炎症或 IBD 等肠道炎症。
3. 双向信号传导和疾病传播: 一个部位的失调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微生物代谢物和免疫细胞传播炎症信号,破坏另一个部位的稳态,从而强化致病反馈回路。
4. 肠道微生物群和饮食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通过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在改善皮肤状况方面显示出前景。例如,某些益生菌通过恢复微生物平衡和稳定免疫反应来减轻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
5. 皮肤 UVB 暴露影响肠道微生物群: 最近的证据表明,控制皮肤暴露于紫外线 B (UVB) 光可以有益地重塑肠道微生物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减少肠道炎症。UVB 诱导的维生素 D 合成在这一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
6. 治疗潜力: 理解 GSA 提供了针对微生物群和免疫途径的新型综合治疗机会。结合光疗、饮食调节和靶向微生物组干预的临床试验有望同时改善皮肤和肠道疾病。
7. 安全性和局限性: 回顾的研究强调,虽然微生物群调节通常是安全的,但个体差异和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需要个性化的方法。长期效应和机制澄清需要进一步研究。
干预措施 | 目标部位 | 对微生物群的影响 | 临床结果 |
---|---|---|---|
益生菌和益生元 | 肠道 | 增强有益物种,减少失调 | 改善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增强屏障功能 |
UVB 光疗 | 皮肤 & 肠道 | 有利地调节微生物群多样性 | 减少肠道炎症,改善肠道健康 |
膳食纤维 | 肠道 | 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细菌 | 减轻皮肤炎症 |
专家评论
肠道-皮肤轴的概念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皮肤病学和胃肠病学的孤立方法。正如 Jimenez-Sanchez 等人(2025)所指出的,微生物群驱动的双向信号传导的综合视角揭示了涉及通过 VDR 和 AhR 等受体调节的免疫和屏障途径的新维度的病理生理学。临床医生应意识到,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治疗策略可能对皮肤产生有益影响,反之亦然。然而,患者之间的异质性和动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了个性化精准医疗方法的必要性。尽管前景广阔,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这些相互作用并定义最佳干预方案。这项工作还鼓励探索非经典疗法,如 UVB 光疗,不仅用于皮肤疾病,而且作为全身调节器,扩展治疗武器库。
结论
肠道-皮肤轴代表了一个新兴前沿,通过微生物群介导的双向通信连接胃肠病学和皮肤病学。皮肤和肠道界面的平衡微生物群协调免疫稳态和屏障功能,对于预防慢性炎症条件至关重要。任何一个部位的失调和屏障破坏都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并在两个器官系统中产生临床表现。调节微生物群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策略、益生菌和新方法如 UVB 暴露,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途径。未来的研究将揭示个体差异、长期影响和 GSA 的机制途径,为针对肠道和皮肤健康的综合个性化医学铺平道路,解决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未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 Jimenez-Sanchez M, Celiberto LS, Yang H, Sham HP, Vallance BA. The gut-skin axis: a bi-directional, microbiota-driven relationship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Gut Microbes. 2025 Dec;17(1):2473524. doi: 10.1080/19490976.2025.2473524. Epub 2025 Mar 6. PMID: 40050613; PMCID: PMC11901370.
2. Salem I, Ramser A, Isham N, Ghannoum MA.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ajor regulator of the gut-skin axis. Front Microbiol. 2018;9:1459. doi:10.3389/fmicb.2018.01459.
3. Grice EA, Segre JA. The skin microbiome. Nat Rev Microbiol. 2011;9(4):244-53. doi:10.1038/nrmicro2537.
4. Willing BP, Russell SL, Finlay BB. Shifting the balance: antibiotic effects on host-microbiota mutualism. Nat Rev Microbiol. 2011 Apr;9(4):233-43. doi: 10.1038/nrmicro2536.
5. Gallo RL, Huang CM. The skin microbiome and its role in cutaneous health and disease. Curr Opin Immunol. 2019;62:48-55. doi:10.1016/j.coi.2019.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