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手术中的增强愈合: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在游离龈移植固定中的前景

牙周手术中的增强愈合: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在游离龈移植固定中的前景

引言

牙周整形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FGG)手术,在恢复因角化组织不足而受损的牙周健康和美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尽管该手术广受欢迎,但诸如移植稳定性、收缩和患者不适等挑战依然存在,促使人们寻找创新解决方案。Çankaya等人(2025年)的最新研究调查了丁基氰基丙烯酸酯(CA),一种常用于外科手术的组织粘合剂,作为无缝线替代方案在FGG固定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及临床意义

传统的FGG固定方法涉及缝合,虽然有效,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导致患者不适,并可能影响血流和愈合。CA在简化这一过程、改善早期血管化和减少术后疼痛方面的潜力使其成为牙周治疗的有希望辅助手段。了解其生物学基础,如增强微循环和最小化组织创伤,支持探索CA在软组织移植中的应用。

研究设计与方法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40名非吸烟的健康成年人,他们下颌角化组织不足。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丁基氰基丙烯酸酯(实验组)固定FGG,另一组使用传统缝合(对照组)。主要终点包括通过数字印模技术测量的移植收缩;通过激光多普勒流量计(LDF)评估的微循环血流;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的术后疼痛;以及移植固定的术中持续时间。

数据收集在术后多个时间点进行,直至30天。综合方法结合了临床评估和先进的成像及灌注测量,以评估即时和长期愈合结果。

主要发现及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CA在多个领域显著优于缝合:
– CA组的移植收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23% vs 45.15%)(p < 0.001),表明移植稳定性更优。
– LDF测量显示,CA组在术后第4天和第7天的供区灌注更高(p = 0.002 和 p < 0.001),表明CA促进早期再血管化。
– 术后疼痛在CA组直到第6天显著降低(p < 0.05),反映创伤和不适较少。
– 固定时间显著缩短——大约三倍——在CA组,显示出手术流程的效率。
重要的是,到第30天时,灌注水平趋于一致,未观察到对长期组织愈合的不良影响,支持CA的安全性。

讨论与专家观点

本研究创新地将常规牙周测量与前沿微循环成像相结合,提供了对CA益处的全面评估。这些发现与现有文献一致,支持在口腔手术中使用组织粘合剂,突出了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不适的优势。然而,考虑因素包括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期效果、潜在不良反应和成本效益。

局限性包括相对较小的样本量和较短的随访时间。未来的研究需要涵盖更大的人群和更长时间的监测,才能广泛采用。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CA作为优越的机械屏障,同时最小干扰血流和组织贴附。其聚合过程引起的组织破坏最小,有助于早期再血管化——这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结论与未来方向

在游离龈移植手术中使用丁基氰基丙烯酸酯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传统缝合的方法,提供了稳定性、愈合和患者舒适度方面的优势。这种微创方法可能会重新定义牙周和整形外科手术的规范。展望未来,更大规模的随机试验和长期随访对于制定标准化指南和确认耐久性至关重要。

资金和注册详情未提供,但应在未来的综合报告中予以考虑。经过进一步验证,CA可能成为微创移植固定的标准。

总之,本研究强调了组织粘合剂在增强牙周再生技术方面的潜力,为改善患者结局和简化手术程序铺平了道路。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