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全国前瞻性APSU监测(1999-2024年)共报告586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CMV)病例,其中479例确诊,但这一数字仅占基于发达国家患病率估计值的约1%。
–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小头畸形、肝脏受累和血小板减少症。
– 新生儿干血斑(Guthrie卡)PCR检测在91.7%的检测样本中检出CMV,并且在许多病例中是唯一的确诊依据。
– 自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2004年引入)以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然而,监测仍不足以定义真正的患病率或负担。
背景:疾病负担和临床背景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CMV)是导致先天性畸形的主要感染原因,也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和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非遗传性原因。国际上在高资源国家的患病率通常估计在0.3%至0.7%之间(每1,000例活产中有3至7例),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患病率更高。大多数cCMV婴儿出生时无症状,但一部分婴儿会发展成临床明显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后期并发症如进行性SNHL。
早期诊断可以实现听力监测,并且对于选定的有症状婴儿,抗病毒治疗(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或口服缬更昔洛韦)已被随机试验证明可以改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的听力和发育结果。减少cCMV负担的公共卫生策略包括关于卫生教育以减少原发性母体感染、考虑某些情况下的母体筛查或孕期干预、疫苗开发以及新生儿筛查方法(目标性或普遍性)以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
研究设计
澳大利亚儿科监测单位(APSU)从1999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开展了全国性的前瞻性观察监测项目。临床医生报告疑似先天性CMV感染;根据实验室确认(包括Guthrie卡干血斑PCR证据)将病例分类为确诊先天性CMV感染。该研究测量了监测期间报告的确诊cCMV病例数以及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后的病例数,描述了就诊时记录的临床后果,并报告了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有症状确诊婴儿的比例。
主要发现
病例识别和患病率估计
在25年的监测期内,向APSU报告了586例先天性CMV病例(粗率8.15/10万活产;95% CI 7.50-8.83)。其中479例(82%)符合确诊先天性CMV感染的标准。重要的是,作者得出结论,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仅相当于如果澳大利亚患病率与发达国家估计值相同所预期病例数的约1%。这一巨大差异强烈表明当前临床和监测系统存在大量漏报。
临床表现和后果
在确诊感染中,最常见的后遗症包括:
- 小于胎龄或宫内生长受限:135名婴儿(28.2%)。
- 神经系统疾病:183名婴儿(38.2%)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89名婴儿(18.6%)出现小头畸形。
- 肝脏疾病:130名婴儿(27.1%)出现黄疸;75名婴儿(15.7%)出现肝肿大;85名婴儿(14.7%)出现肝炎。
- 骨髓受累和出血倾向:139名婴儿(29.0%)出现血小板减少;89名婴儿(18.6%)出现紫癜/瘀斑。
这些发现与经典描述的有症状cCMV一致,强调了许多婴儿在确诊时呈现多系统疾病。
干血斑(Guthrie卡)检测的作用
在168例Guthrie卡干血斑PCR检测中,154例(91.7%)呈CMV阳性。对于143名婴儿,阳性Guthrie卡PCR是将其分类为确诊先天性CMV的唯一依据。这一观察结果突显了使用存储的新鲜血斑进行回顾性PCR检测以确认先天性感染的实际效用,并支持在目标性或人群水平的新生儿筛查策略中使用干血斑检测的可行性。
时间趋势、听力筛查和治疗
自2004年至2024年澳大利亚引入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以来,共报告506例病例,其中447例(88.3%)为确诊cCMV。在这447例确诊病例中,366例(81.9%)为有症状婴儿,其中116例(32%)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和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比例随时间增加,这表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能有助于病例检测和转诊治疗,并且临床医生开具抗病毒药物的意愿也在增加。
解读和临床意义
漏报和公共卫生监测差距
显著的漏报(报告的确诊病例约为预期的1%)表明,基于临床医生报告和被动病例发现的监测错过了绝大多数先天性CMV感染。原因可能包括高比例的无症状婴儿从未接受检测、检测实践不统一、缺乏普遍新生儿CMV筛查以及没有中央报告系统。鉴于许多婴儿可能会发展成迟发型或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未能早期检测cCMV代表了错过实施听力监测的机会,对于选定的有症状婴儿,也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机会。
筛查策略:普遍筛查与目标性筛查
两种实际选择是:普遍新生儿CMV筛查(例如,唾液或干血斑PCR)或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进行目标性筛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后进行目标性检测被提议为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折衷方案,因为它可以高效地识别许多立即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婴儿。APSU数据显示,普遍听力筛查的引入与病例检测增加同步,支持目标性筛查作为临时措施。然而,目标性筛查将错过后来发展成听力损失的无症状婴儿,而普遍筛查可以在出生时检测到这些病例并进行结构化的随访。
治疗考虑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延长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缬更昔洛韦)可以保留或改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先天性CMV婴儿的听力和发育结果。例如,随机试验支持对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症状婴儿使用长达6个月的缬更昔洛韦,同时仔细监测血液毒性。在APSU队列中,只有32%的有症状婴儿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这反映了有限的适应症、临床医生偏好、对毒性的担忧或延迟诊断。更广泛和更早的检测可以增加基于证据的抗病毒治疗机会,但也必须平衡潜在的药物毒性和监测基础设施的需求。
Guthrie卡检测的可行性
在检测的婴儿中,Guthrie卡PCR的阳性率为91.7%,显示使用新生儿干血斑进行回顾性检测是确认先天性感染的敏感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监测和程序评估中的回顾性病例识别。然而,在需要及时行动的即时新生儿筛查中,首选在出生后前三周内的唾液或尿液PCR,因为其诊断敏感性和速度更高。
专家评论、局限性和普适性
APSU研究的优势包括全国性的长期前瞻性监测、系统的病例分类和临床表型及管理的报告。然而,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报告的监测系统,它容易漏报和偏向于有症状和更严重病例的识别。观察到的不足几乎肯定反映了这些局限性,而不是澳大利亚cCMV的真实低发病率。
在其他高收入国家的普适性在于临床表现和新生儿筛查模式的有用性,但当地的患病率和卫生系统的容量将影响最佳筛查策略。公平性考虑至关重要:cCMV在许多环境中不成比例地影响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和某些族裔群体,目标性预防和筛查应优先考虑高风险人群。
实用建议和下一步行动
- 扩展和标准化监测:将新生儿CMV检测数据(例如,唾液/干血斑PCR)纳入国家登记册,以捕捉无症状和有症状病例及其长期结果。
- 实施实用的筛查政策:考虑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进行目标性检测作为立即的政策步骤,同时评估普遍新生儿CMV筛查的成本效益和基础设施需求。
- 确保及时的诊断途径:在怀疑CMV的情况下,应在出生后21天内提供早期检测(唾液/尿液PCR),以指导治疗决策。
- 澄清治疗协议:采用基于证据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例如,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症状婴儿),并建立监测血液毒性及长期结果的系统。
- 加强预防:强调母体卫生教育,支持CMV疫苗开发,并考虑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目标性产前咨询。
结论
APSU全国前瞻性监测数据显示,尽管自引入新生儿听力筛查以来病例识别和抗病毒使用增加,但在澳大利亚仅有一小部分预期的先天性CMV负担被检测到。这些发现支持紧急扩展系统监测,考虑目标性或普遍新生儿筛查策略,明确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路径,以及加强预防措施。更好的数据将使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医生能够将资源与先天性CMV的真实临床和社会负担对齐。
资金来源和ClinicalTrials.gov
APSU研究作者在原始出版物中报告了资金和详细信息。有关新生儿缬更昔洛韦治疗cCMV的相关临床试验已注册并报告(参见Kimberlin等,NEJM,2015)。
参考文献
1. Egilmezer E, Teutsch SM, Nunez C, Hamilton ST, Bartlett AW, Palasanthiran P, Elliott EJ, Rawlinson WD. 出生患病率、临床后果和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管理:1999-2023年全国前瞻性研究。Med J Aust. 2025年9月11日。doi: 10.5694/mja2.70047. Epub提前发表。PMID: 40936229。
2. Kimberlin DW, Jester PM, Sanchez PJ, et al. 缬更昔洛韦用于有症状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N Engl J Med. 2015;372(10):933-943。
3. Dollard SC, Grosse SD, Ross DS. 美国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患病率估计。Rev Med Virol. 2007;17(5):343–352。
4.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临床医生常见问题解答。CDC网站。更新资源和指南:https://www.cdc.gov/cmv/index.html(2025年访问)。
缩略图AI图像提示
温馨的医院场景:一个新生儿躺在透明的婴儿床里,裹着淡色的毯子,旁边托盘上有Guthrie血斑卡和移液器;背景柔和聚焦处有PCR扩增曲线和小型听力测试耳机;中性临床色彩,温和的光线,充满希望但严肃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