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到青年期的跨诊断临床阶段进展:证据与意义

亮点

  • 纵向证据支持从家族风险(第0阶段)到轻度青少年症状(第1a阶段),再到临床上显著的青年症状(第1b阶段)的阶段性进展,独立于早期混杂因素。
  • 神经质在症状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强调了人格特质作为潜在干预目标的重要性。
  • 跨诊断前驱特征在严重精神障碍中大多共享,支持跨诊断和基于阶段的早期检测和干预策略。
  • 将临床分期与神经生物学和现象学维度相结合,强化了高分辨率表型在理解精神病理轨迹中的实用性。

背景

精神障碍对全球健康负担巨大,并且常常表现出跨越传统分类诊断的重叠症状。临床分期模型,特别是跨诊断框架,提供了一种动态的方法来描述从高风险状态到全面阈值障碍的早期和演变的精神病理学特征。尽管跨诊断分期模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但其基础假设——例如,不同阶段的进展是否独立于预先存在的风险因素——仍需进一步探讨。了解家族风险、早期症状和神经发育特征如何影响疾病轨迹,对于优化精神病学中的早期干预和预防护理至关重要。

关于跨诊断阶段进展的纵向队列研究证据

英国的阿冯纵向父母和儿童研究(ALSPAC)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了跨发育时期的强大数据(Ratheesh等,2025)。对7342名加权参与者的分析显示,童年期患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的家族风险(第0阶段)显著预测了青少年期轻度抑郁、焦虑或精神病症状(第1a阶段),调整后的比值比(OR)为1.65(95% CI, 1.30-2.11)。随后,第1a阶段的症状预测了青年期临床上显著的症状(第1b阶段),OR为2.07(95% CI, 1.07-4.01),独立于人口统计学、家庭逆境、气质和早期神经认知等混杂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期的神经质介导了18%的这一进展,突显了人格特质作为可调节路径的重要性。

大规模电子健康记录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表征了包括单相和双相情绪障碍及精神病障碍在内的严重精神障碍(SMDs)的跨诊断前驱期(Marwaha等,2025)。时间网络分析显示,大部分前驱特征如攻击性和流泪,在接近障碍发作时加剧。SMD亚型之间的差异最小,除了阳性症状(如妄想、幻觉),这进一步证实了具有重叠症状的跨诊断早期风险状态的有效性。

巴西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执行功能障碍与青少年期心理病理学之间存在双向关联,支持症状进展和持续性的动态过程(de Oliveira等,2025)。同时,跨诊断框架下对童年不良经历(ACEs)的研究确认,创伤暴露显著增加后期第1b+阶段症状的风险,效应受性别和人格特质的影响,强调了环境和个人脆弱因素的作用。

跨诊断阶段的神经生物学和现象学相关性

出生队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一般心理病理学(p因子)得分与小脑-丘脑-皮层回路和视觉联合皮层的结构改变有关(Romer等,2021),这些区域涉及执行控制。类似地,早期青少年期的功能脑网络拓扑与跨诊断心理病理学的多基因风险评分相关(Jones等,2025),为临床分期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此外,将临床分期与自我意识、身体体验、情感性等现象学领域相结合,已被提议用于精炼高分辨率临床表型,有助于个体化预后、治疗和病因理解(Fusar-Poli等,2021)。

临床意义和预测效用

临床严重性和不稳定性轨迹,通过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等工具测量,独立预测多种精神诊断的六个月住院风险,强化了分期框架在预后和资源配置中的跨诊断效用(Nelson等,2023)。此外,人格特质的维度性自恋特征影响抑郁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突显了人格特质在临床分期和治疗模式中的相关性。

证据还表明,基于原因的认知偏差(如“仓促下结论”)对精神病症状的进展和持续性有贡献,进一步验证了涉及阶段过渡的认知机制(van Os等,2021)。

专家评论

现有证据强有力地支持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独立于早期生活混杂因素的渐进式临床分期假设。研究结果强调神经质和其他人格特质是部分中介因素,邀请进行治疗性靶向。精神病谱系中大部分共享的前驱特征合理化了跨诊断早期干预服务,而非特定障碍方法。将现象学见解与分期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表型精度。

然而,阶段内的异质性、前驱期持续时间的变化和个体生物基础等问题仍然存在。神经影像学相关性提供了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但需要复制并阐明与症状进展的纵向相互作用。环境暴露如ACEs、社会因素和韧性特质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的建模。此外,临床实践中的转化需要精炼、可扩展的评估工具,用于分期和监测。

指南越来越认识到早期临床分期模型的价值,同时强调系统的纵向评估和定制干预。未来的研究必须利用多模态数据,整合遗传和环境风险,并采用动态建模以优化预防精神病学。

结论

总体而言,纵向队列和电子健康记录研究证实了从童年到青年期的跨诊断临床阶段的渐进性质。这些转变独立于传统混杂因素,但部分由人格和神经认知特质介导。精神病障碍中共享的前驱特征支持跨诊断预防框架。神经生物学表征的进步和现象学深度的整合,有望精炼临床表型和更精确的预测模型。根据这些发现实施全面的分期评估,可以改善早期识别、资源分配,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参考文献

  • Ratheesh A, Chen Y, Hammond D, 等. 从童年到青年期的跨诊断阶段进展. JAMA Psychiatry. 2025 年 9 月 24 日:e252648.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5.2648. PMID: 40991272; PMCID: PMC12461601.
  • Marwaha S, 等. 严重精神障碍跨诊断前驱期的纵向演变: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电子健康记录的动态时间网络分析. Mol Psychiatry. 2025 年 7 月;30(7):2931-2942. doi: 10.1038/s41380-025-02896-3. PMID: 39843546.
  • de Oliveira LS, 等. 研究心理病理学中执行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和后果:巴西高风险个体的8年研究. Psychol Med. 2025 年 7 月 14 日;55:e192. doi: 10.1017/S0033291725100639. PMID: 40653810.
  • Jones HJ, 等. 青少年期多基因风险、心理病理学和个性化功能性脑网络拓扑. JAMA Psychiatry. 2025 年 9 月 1 日;82(9):905-915.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5.1258. PMID: 40560555.
  • Romero MJ, 等. 与一般心理病理学相关的结构性脑改变的可重复性:来自代表性出生队列的证据. Mol Psychiatry. 2021 年 8 月;26(8):3839-3846. doi: 10.1038/s41380-019-0621-z. PMID: 31796893.
  • Fusar-Poli P, 等. 整合临床分期和现象学心理病理学以增加临床表型的深度、细微差别和实用性:一个启发式挑战. Lancet Psychiatry. 2021 年 2 月;8(2):162-168. doi:10.1016/S2215-0366(20)30316-3. PMID: 33220779.
  • Nelson B, 等. 临床总体印象早期轨迹作为跨诊断精神病住院的预测指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Lancet Psychiatry. 2023 年 5 月;10(5):334-341. doi: 10.1016/S2215-0366(23)00066-4. PMID: 36966787.
  • van Os J, 等. “仓促下结论”推理偏差作为导致精神病进展和持续性的认知因素:来自NEMESIS-2的发现. Psychol Med. 2021 年 7 月;51(10):1696-1703. doi:10.1017/S0033291720000446. PMID: 32174291.
  • Kotov R, 等. 精神障碍和多种不良结果的风险:一项全国前瞻性研究. Mol Psychiatry. 2021 年 3 月;26(3):907-916. doi:10.1038/s41380-019-0459-4. PMID: 31350462.
  • Newbury JB, 等. 童年不良经历及其与青年期跨诊断心理健康结果的差异关系. Psychol Med. 2025 年 5 月 22 日;55:e147. doi:10.1017/S0033291725000893. PMID: 40400444.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