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美泊利单抗治疗下儿童哮喘残留加重的多种炎症通路

揭示美泊利单抗治疗下儿童哮喘残留加重的多种炎症通路

引言与临床背景

儿童哮喘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尤其是在城市低收入人群中。尽管针对2型(T2)炎症的生物疗法取得了进展,如美泊利单抗,但仍有部分儿童继续经历残留加重。美泊利单抗是一种抗白细胞介素-5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其相关加重风险;然而,它并不能消除所有加重,表明炎症机制存在异质性。了解这些残留的炎症通路对于制定全面的管理策略和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易受伤害的城市儿科人群中,哮喘加重会增加发病率和医疗负担。

研究设计与方法学

该分析作为MUPPITS-2试验的一部分进行,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临床试验,涉及居住在美国九个城市低收入地区的290名6-17岁哮喘易加重儿童。参与者每四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美泊利单抗(6-11岁儿童40毫克,12-17岁儿童100毫克)或安慰剂,持续52周。在试验记录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期间,收集鼻拭子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RNA测序)。主要终点是识别与加重相关的转录特征,并比较治疗组和疾病类型,同时与肺功能数据相关联。

主要发现与结果

该研究分析了108名儿童中的176次急性呼吸道疾病事件,其中63次导致加重。关键发现包括:

  • 接受美泊利单抗治疗的儿童在加重期间显著下调了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T2炎症模块(对数2倍变化为-0.60;错误发现率[FDR] < 0.05)。这符合预期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效果,但表明残留的炎症活动仍然存在。
  • 相反,与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通路相关的基因模块表达增加(对数2倍变化范围从0.22到0.85;FDR < 0.05),表明独立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替代炎症轴。
  • 两组在加重期间均表现出黏液分泌和细胞应激反应通路上调,与非加重性疾病相比,强调了呼吸窘迫中常见的通路。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存在病毒,美泊利单抗组的上皮细胞炎症通路激活仍然存在,而巨噬细胞通路激活则显著与病毒诱导的加重相关。
  • 确定了三个半正交的炎症轴——嗜酸性粒细胞/T2炎症、上皮细胞应激和巨噬细胞激活——它们独立地贡献于加重的异质性。

这些发现突显了残留气道炎症的复杂性,涉及多个重叠的生物学通路,超出了传统的嗜酸性粒细胞机制。数据表明,仅靶向嗜酸性粒细胞不足以预防所有加重,且不同的炎症轴可以独立或协同运作,受到病毒感染和上皮细胞反应的影响。

机制见解与生物学意义

美泊利单抗治疗儿童中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驱动的炎症持续存在,表明替代通路可能维持或触发加重。上皮细胞是气道屏障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并激活免疫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环境中传播炎症。同样,作为先天免疫调节的关键细胞,巨噬细胞可以对病毒感染作出强烈反应,促进独立于嗜酸性粒细胞活动的炎症级联反应。

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意义

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哮喘管理中采用多靶点方法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使用嗜酸性粒细胞定向生物制剂的患者。同时调节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活性和黏液分泌的治疗策略可能更有效地减少残留加重。开发能够识别主要炎症轴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促进个性化治疗,优化治疗效果。

进一步研究需要阐明这些通路的分子驱动因素,并评估针对上皮细胞完整性和巨噬细胞反应的新疗法。组合生物疗法或小分子药物解决炎症机制的异质性为推进儿童哮喘护理提供了有前景的方向。

研究局限性与普适性

尽管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依赖鼻部转录组学作为下呼吸道炎症的替代指标,这可能无法完全反映支气管过程。此外,城市低收入队列可能限制了其在其他人群中的普适性。更大、更多样化的队列和侵入性气道采样可以增强对这些机制的理解。

结论

接受美泊利单抗治疗的儿童哮喘残留加重涉及多个不同的炎症通路,尤其是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驱动的机制。认识到这种异质性对于制定旨在减少加重负担和改善儿童哮喘长期疾病控制的全面和个性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