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PCI后的比较:STOPDAPT-3 1年随访的见解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PCI后的比较:STOPDAPT-3 1年随访的见解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核心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PCI术后,推荐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通常是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以减少血栓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复发性缺血事件。然而,延长DAPT会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在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近期临床实践已转向缩短DAPT持续时间,随后进行单药治疗,以平衡缺血保护和出血风险。

直到最近,还没有随机对照试验直接比较PCI后缩短DAPT后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鉴于阿司匹林的历史广泛使用,而氯吡格雷等P2Y12抑制剂作为替代单药治疗可能具有不同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这一知识空白至关重要。STOPDAPT-3试验填补了这一空白,评估了短DAPT后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结局,重点关注一年内的心血管和出血事件。

研究设计

STOPDAPT-3试验纳入了6002名接受DES的PCI患者,包括因ACS就诊或被归类为HBR的患者。该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标签设计,分为两组:

– 阿司匹林组:一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加普拉格雷),随后进行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 氯吡格雷组:一个月的普拉格雷单药治疗,随后进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

次级分析采用了30天地标法,关注单药治疗开始后的结局。主要终点包括:

1. 心血管终点,定义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
2. 出血终点,定义为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型或5型出血。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在两组间平衡,中位年龄为73岁,女性患者占23.4%,ACS患者占74.6%,HBR患者占54.1%。

关键发现

在6002名随机患者中,有5833名(阿司匹林组:2920;氯吡格雷组:2913)被纳入30天地标分析。一年时对分配的单药治疗的依从性高且两组相当(阿司匹林组87.5%,氯吡格雷组87.2%)。

30天后至一年的心血管终点发生率在两组间相当,每100人年事件率为4.5。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危险比(HR)为1.00(95%置信区间[CI]:0.77–1.30;P=0.97),表明缺血风险无差异。

同样,出血事件(BARC 3或5型)也相当:每100人年分别为2.0和1.9,HR为1.02(95% CI:0.69–1.52;P=0.92)。

这些发现表明,在这一高危人群中,短DAPT后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既不优于也不劣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无论是在预防心血管事件还是重大出血并发症方面。

专家评论

STOPDAPT-3 1年随访提供了关键证据,表明短DAPT后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缺血和出血终点方面可以互换。这反映了正在演变的范式,质疑阿司匹林在PCI后抗血小板单药治疗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强效P2Y12抑制剂的背景下。

鉴于患者的中位年龄和ACS及HBR的高发率,研究人群代表了当代临床实践,增强了结果的普遍性。然而,局限性包括开放标签设计和仅日本中心参与,这可能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遗传和临床反应。

机制上,氯吡格雷等P2Y12抑制剂直接阻断与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不同的血小板激活途径。相似的结果可能反映了在初始DAPT期后应用任一策略时,足够的血小板抑制。

本试验补充了现有证据,例如GLOBAL LEADERS和TWILIGHT试验,这些试验探讨了降级策略,但未直接比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STOPDAPT-3的发现可能鼓励医生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风险特征和药物可用性来选择单药治疗,而不是默认使用阿司匹林。

结论

STOPDAPT-3试验的1年随访分析表明,短DAPT后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PCI患者中具有相似的心血管和出血结局。这一证据支持PCI后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临床灵活性,通过使个体化抗栓策略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高出血风险人群,从而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更广泛的人群、长期结局以及影响氯吡格雷代谢的遗传因素分层,以进一步优化PCI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参考文献

1. Watanabe H, Natsuaki M, Morimoto T, et al. Aspirin vs. clopidogrel monotherap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1-year follow-up of the STOPDAPT-3 trial. Eur Heart J. 2024 Dec 16;45(47):5042-5054. doi: 10.1093/eurheartj/ehae617.
2. Mehran R, Baber U, Sharma SK, et al. Ticagrelor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PCI. N Engl J Med. 2019;381(21):2032-2042.
3. Valgimigli M, Bueno H, Byrne RA, et al. ESC focused update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Heart J. 2018;39(3):213-260.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