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连续使用二甲双胍5年或更长时间的糖尿病患者患黄斑变性(AMD)的风险降低了32%。
- 对干性AMD的保护作用显著;湿性AMD的趋势不显著。
-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与AMD风险降低相关,而胰岛素则没有。
- 排除有早期黄斑变性迹象(如玻璃膜疣)的患者后,保护作用减弱,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在AMD进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潜在益处。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血管和视网膜并发症风险,这可能加剧AMD的风险。目前,针对AMD的有效预防策略,特别是干性AMD,仍然有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已显示出多效性效应,包括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这引发了对其在减轻AMD发展中的潜在作用的兴趣。本研究调查了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AMD发病率,以满足这一易感人群对预防干预措施的迫切临床需求。
研究设计
研究人员利用联邦健康研究网络的数据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队列包括7496名60岁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至少进行了两次间隔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眼科检查,并且基线时未诊断出AMD。使用二甲双胍每年至少一次且连续5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n=3748)按倾向评分与3748名使用二甲双胍少于5年或从未使用的患者匹配。主要终点是在第二次眼科检查后诊断出的新发AMD。次要分析考察了AMD亚型(干性与湿性)和其他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的影响。
关键发现
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与非使用者或短期使用者相比,AMD的发展比例显著较低(3.3% vs 4.9%)。二甲双胍的使用与AMD发生风险降低32%相关(HR 0.68,95% CI 0.54–0.85)。这种保护作用主要集中在干性AMD(HR 0.69,95% CI 0.53–0.90),湿性AMD的趋势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使用二甲双胍6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也表现出风险降低。
进一步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与AMD风险降低相关,而胰岛素的使用则没有这种益处。当排除有早期黄斑变性迹象(如玻璃膜疣)的患者后,二甲双胍的益处减弱,表明二甲双胍的作用可能在预防阶段或早期疾病阶段最为显著,但也可能贯穿整个病程。
专家评论
这些发现支持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作为预防AMD的重要角色,与其已知的抗炎和抗氧化机制相符,这些机制可能保护视网膜组织免受退化。然而,回顾性设计和依赖电子健康记录引入了潜在的混杂和分类错误偏差。排除有玻璃膜疣的患者后保护作用减弱,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或干预研究来确定二甲双胍在AMD发展中的时机和程度。此外,鉴于他汀类药物的观察关联,其在AMD预防中的协同或独立作用值得探索。
结论
这项大型数据库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发AMD的风险显著降低,尤其是干性AMD。这些发现突显了一种有前景且易于获得的药物干预措施,可能预防或延缓高危人群的AMD。未来随机对照试验对于确认因果关系、优化治疗持续时间和了解潜在机制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在管理糖尿病患者时,除了已知的心血管适应症外,还可以考虑二甲双胍的潜在眼科益处。
参考文献
Hong AT, Luu IY, Keenan JD, Stewart JM.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风险降低:一项大型数据库研究. Ophthalmol Retina. 2025 Aug 11:S2468-6530(25)00354-9. doi: 10.1016/j.oret.2025.07.0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0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