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息肉切除术后成人高危新生物的风险:50岁以下与50岁以上

评估息肉切除术后成人高危新生物的风险:50岁以下与50岁以上

亮点

  • 在筛查结肠镜检查中,50岁以下进行息肉切除术的个体与50岁及以上的个体相比,发生异时性高危新生物的风险相当。
  • 两个年龄组的复发性进展期新生物风险在息肉切除术后约三年达到峰值。
  • 该研究支持将目前主要针对老年人设计的监测指南应用于年轻人群的息肉切除术后。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结直肠癌(CRC)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肠镜检查期间的息肉切除术通过移除癌前腺瘤和锯齿状息肉(SPs),显著降低了CRC的风险,这些病变被认为是CRC的前期病灶。目前的结肠镜监测指南主要基于50岁及以上人群的证据,因为这个年龄段的CRC发病率较高,是传统的筛查年龄阈值。然而,全球50岁以下成年人的CRC发病率正在上升,给这一年轻人群的息肉切除术后监测带来了挑战,因为缺乏关于这一年轻人群的监测数据。临床上迫切需要了解年轻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是否具有类似的高危新生物复发风险,以优化监测间隔并改善预后。

研究设计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07年至2023年期间收集的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结肠镜队列的数据。参与者包括至少接受一次随访结肠镜检查的成年人,无论其初始结肠镜检查是否进行了息肉切除术。队列按年龄分层:50岁以下的个体和50岁及以上的个体。初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三组:无息肉、腺瘤和锯齿状息肉(SPs),包括同步存在的腺瘤和SPs。高危新生物包括高危腺瘤、高危锯齿状息肉和新发结直肠癌。主要结局是通过多变量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的异时性(随后的)高危新生物的风险,以估计风险比(HRs)和95%置信区间(CIs)。

关键发现

共纳入79,694名成年人:37,576人无息肉,26,693人有腺瘤,15,425人有锯齿状息肉(包括8,303名同步病变患者)。其中,分别有10,977人(29.2%)、3,385人(12.7%)和2,659人(17.2%)在诊断时年龄不足50岁。

在整个队列中,初始息肉发现与随后高危新生物之间的关联在年轻成人( 0.05)。

在进行筛查结肠镜检查的个体中,对于初始存在高危病变的个体,两个年龄组的异时性高危新生物风险显著升高。风险在息肉切除术后约三年达到峰值,年轻成人的高危腺瘤风险比为4.60(95% CI: 3.63至5.84),高危锯齿状息肉的风险比为5.59(95% CI: 3.89至8.03)。

重要的是,未发现年龄组之间风险大小的统计学显著差异,这表明息肉切除术后高危新生物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风险与患者是否低于或超过50岁无关。

专家评论

这项全面的研究填补了结直肠癌监测中的关键证据空白,特别是对于历史上未被筛查指南重点关注的年轻成人。严格的纵向设计和稳健的统计调整增强了这些发现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一旦考虑到初始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和风险特征,异时性新生物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动力学可能独立于实际年龄。这一观察结果挑战了当前的监测范式,即由于认为风险较低而停止或延迟对年轻成人进行监测结肠镜检查。

然而,局限性包括单个医疗系统队列中固有的潜在转诊或监测偏倚,以及由于较晚纳入常规筛查而导致的年轻成人平均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来在不同人群中的长期结果研究将有助于确认这些发现。

目前的指南,如美国多学会结直肠癌工作组的指南,可能会考虑修订建议,明确纳入筛查中发现高危病变的年轻患者。

结论

总之,这项来自大型结肠镜队列的前瞻性评估表明,50岁以下的成年人作为筛查的一部分进行息肉切除术,其发展为异时性高危新生物的风险与50岁以上的同龄人相似。风险在息肉切除术后约三年达到峰值,与老年群体一致。这些发现支持将目前主要基于老年人的监测结肠镜指南扩展至年轻患者,尤其是那些因高危结直肠息肉而进行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随着年轻起始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明确监测策略对于优化早期检测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Chen Y, Padilla Aponte J, Wang K, Du M, Lu Y, Polychronidis G, Song M. 比较50岁以下与50岁及以上个体息肉切除术后高危新生物的风险。Gut. 2025 Aug 24:gutjnl-2025-335275. doi: 10.1136/gutjnl-2025-33527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50745.

美国癌症协会. 结直肠癌事实与数据 2020-2022. https://www.cancer.org/

美国多学会结直肠癌工作组. 息肉切除术后监测建议。Gastroenterology. 2020;158(4):1131-1143.

Rex DK, 等. 锯齿状结直肠息肉和癌症:新的临床见解。Gastroenterology. 2017;153(3):665-681.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