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因其在骨骼健康之外的关键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和癌症生物学。尽管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在实行防晒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群中,但全球范围内维持最佳血清水平仍不足。本系统评价评估了支持维生素D对癌症发生、进展和死亡率保护作用的证据,并探讨了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意义。
研究设计
利用PRISMA和PICOS框架,本系统评价综合了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性、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的发现。筛选了1991年至2025年发表的文章,重点关注有或无癌症的成人人群,评估的干预措施包括维生素D补充剂、饮食摄入和紫外线B暴露,终点涵盖癌症发生、进展和死亡率。
主要发现
维生素D主要通过其活性形式骨化三醇(1,25(OH)2D)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机制发挥多方面的抗癌作用。这些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增殖、促进分化和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以及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流行病学数据一致显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 水平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和血液恶性肿瘤等各类癌症的风险和死亡率呈负相关。
维持血清25(OH)D浓度高于40 ng/mL(100 nmol/L)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生率并改善生存率,最佳益处通常在50–80 ng/mL附近观察到。然而,达到这种血清水平所需的剂量经常超过当前政府推荐剂量,特别是在超重和肥胖个体中。
最近的大规模RCT如VITAL研究显示了不一致的益处,主要是由于方法设计缺陷,包括纳入维生素D充足的个体、剂量不足方案、随访时间短以及未能测量或达到最佳血清25(OH)D水平。相比之下,设计良好的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了维生素D的保护作用,强调了需要精确的研究设计,以适应微量营养素研究而非经典药物试验范式。
维生素D和钙联合补充的作用仍有争议,一些试验表明,在缺乏人群中可以减少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而其他试验报告的附加效应微乎其微甚至矛盾。
皮肤癌风险,特别是黑色素瘤,与维生素D状态和UV暴露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过度的UV暴露会增加皮肤癌风险,适度的日晒通过皮肤合成维生素D带来益处,并可能改善黑色素瘤的预后。
遗传因素,包括维生素D受体(VDR)多态性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进一步调节个体对维生素D和癌症风险的反应。
专家评论
证据验证了维生素D作为癌症预防和生存改善的经济有效、安全且可修改的因素的潜力。临床实践应纳入维持血清25(OH)D高于40 ng/mL的策略,特别是在高危群体中。重要的是,临床试验必须精心设计,考虑基线维生素D状态、基于体重或BMI的剂量,并执行达到和维持治疗血清水平的补充协议,持续适当的时间。
微量营养素研究需要超越传统RCT的方法创新,包括生态学研究、孟德尔随机化辅助和先进的代谢和遗传分析。此外,个性化补充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安全的日晒——应成为预防肿瘤学指南的基石。
结论
维生素D充足在降低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由于设计限制,RCT数据不一致,全面的证据支持维持血清25(OH)D水平在50–80 ng/mL范围内以获得最佳抗癌效果。临床医生应积极应对维生素D缺乏,通过个性化补充和鼓励平衡日晒,将这些措施纳入常规临床指南。未来研究必须优先改进研究设计,并进一步阐明维生素D在癌症生物学中的机制基础。
参考文献
Wimalawansa SJ. Vitamin D’s Impact on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2025 Jul 16;17(14):2333. doi: 10.3390/nu17142333 IF: 5.0 Q1 . PMID: 40732958 IF: 5.0 Q1 ; PMCID: PMC12298439 IF: 5.0 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