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餐后高血糖,表现为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日益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即使在健康个体中,短暂的血糖峰值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长期病态。因此,减轻餐后血糖波动的策略对于糖尿病预防和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采用天然抗高血糖剂的饮食方法已获得关注,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易于获取的方法来抑制血糖峰值。特别是,植物来源的多酚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一种来自桑叶(Morus alba)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显示出有希望的碳水化合物消化调节特性。水栗(Trapa japonica)壳同样含有可水解多酚,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降解酶,可能与DNJ活性互补。
Kanzaki桑叶和水栗茶(MW茶)结合了这些植物成分,但关于其短期每日摄入效果和安全性的证据仍然有限。本研究通过评估连续两周饮用MW茶对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填补了这一空白,使用连续血糖监测(CGM)工具可以在实际条件下进行高分辨率血糖动态评估。
研究设计和方法
这是一项在日本招募的31名无糖尿病成年参与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两周期交叉试验。每个干预期持续两周,期间有一周的洗脱期。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在餐前饮用MW茶或外观相似的安慰剂,MW茶包含2.85克标准化剂量的桑叶粉和0.15克含5.10毫克DNJ和87.3毫克多酚的水栗壳。
每个周期内,使用FreeStyle Libre系统每15分钟连续记录间质葡萄糖测量值。主要结果是血糖变异系数(CV),从每个干预阶段的中间10天计算得出,以排除适应效应。次要结果包括餐后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AUC)、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通过血液生化指标、身体活动、睡眠监测和参与者报告的症状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关键发现
主要终点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MW茶期间血糖CV显著降低(平均差异:-0.0203;95% CI:-0.031至-0.010;p=0.0006),表明血糖波动减少。在交叉设计中控制序列和周期效应后,这一发现仍然存在。
餐后1小时的血糖AUC在MW茶摄入时显著低于安慰剂(p=0.020),表明早期餐后血糖峰值受到抑制。2小时和3小时的减少不显著,表明MW茶主要影响初始碳水化合物吸收。
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一种与血糖波动呈负相关的标志物,在MW茶摄入期间显著增加(p=0.005),进一步支持血糖控制的改善。总胆固醇水平下降(p=0.021),LDL胆固醇有下降趋势,提示多酚含量可能带来的脂质代谢益处。
重要的是,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肝、肾或炎症标志物均无显著差异,强调了MW茶在短期使用中的安全性。自报的不良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也没有显著差异。
身体活动和睡眠指标在各周期间保持一致,减少了混淆因素。饮食摄入分析显示,研究期间总能量和食物重量略有下降,但宏量营养素组成稳定,不太可能导致血糖变化。
专家评论
这项设计良好的交叉研究利用了CGM技术,允许对波动的血糖动力学进行精确洞察,超越了传统的空腹血糖或偶发的餐后测量。通过短期饮用MW茶减少血糖波动的稳健发现与先前关于DNJ和水栗多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机制研究结果一致。
缺乏低血糖事件表明抑制效应适中且餐特异性,有利于安全性。观察到的脂质谱改善值得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因为多酚可能调节胆固醇吸收和代谢。
研究局限性包括持续时间短和样本量较小,限制了向长期临床终点或已确诊糖尿病人群的外推。此外,饮食摄入是自我报告的,可能会引入报告偏差。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时间和不同人群(包括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来确认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
短期每日饮用Kanzaki桑叶和水栗茶显著降低了健康成人餐后血糖波动和早期血糖峰值,且不影响安全性。这些发现支持MW茶作为血糖管理和糖尿病预防策略的有希望的天然辅助手段。需要更广泛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些效果在高危人群中的表现,并评估长期摄入的结果。
参考文献精选
References
1.Shinkawa Y, Yasuda M, Nishida Y, Tokiya M, Takagi Y, Matsumoto A, Kawaguchi A, Hara M. Evaluation of the Postprandial-Hyperglycemia-Suppressing Effects and Safety of Short-Term Intake of Mulberry Leaf and Water Chestnut Te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Nutrients. 2025 Jul 13;17(14):2308. doi: 10.3390/nu17142308 . PMID: 40732933; PMCID: PMC12300009.
2. Yasuda M, Yasutake K, Yoshinaga I, et al. Mulberry leaves and water chestnut tea reduce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borderline diabetic Japane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Asia Pac J Clin Nutr. 2025;34:174-182.
3. Nakano T, Kondo H, Ken’o I,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intake of mulberry leaves o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humans—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study. J Glob. 2016;44:391-397.
4. Yasuda M, Yasutake K, Hino M,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polyphenols from water chestnut (Trapa japonica) husk on glycolytic enzymes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levation in mice. Food Chem. 2014;165:42-49.
5. Bailey T, Bode BW, Christiansen MP, et al. The 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of a factory-calibrated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5;17:787-794.
6. Buse JB, Freeman JLR, Edelman SV, et al. Serum 1,5-anhydroglucitol (GlycoMark): A short-term glycemic marker.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3;5:35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