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规划干预能否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见解

安全规划干预能否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见解

亮点

  • 单独的安全规划干预未能显著减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尝试或再次就医。
  • 当前证据受到中等到高偏倚风险和小样本量的限制。
  • 安全规划作为其他干预措施的辅助作用仍有待确定。
  • 迫切需要更多严谨的大规模研究来指导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自杀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十年中自杀意念、尝试和住院率不断上升。青少年期是一个心理社会脆弱性增加的时期,因此这一负担尤为严重。虽然安全规划干预(SPIs)——一种结构化、协作的方法,用于识别危机期间的应对策略和支持来源——在高自杀风险成人中被推荐且有效,但其在儿科人群中的证据基础远不如成人那么坚实。鉴于青少年自杀相关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不断增加,有必要明确SPIs对青少年的有效性,并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做法。

研究设计

Albaum等人(JAMA Pediatr. 2025)的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安全规划作为单独干预措施在有自杀意念或自杀相关行为的青少年中的有效性。作者检索了200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6日期间发表在Ovid MEDLINE、OVID PsycINFO、EBSCO CINAHL和Scopus(Elsevier)上的研究。符合条件的研究包括同行评审的研究(有或无对照条件),评估了SPI在青少年中的应用,结果指标包括自杀意念、自杀相关行为(包括尝试)和因自杀相关原因再次就医(如急诊科就诊或住院)。非实证研究、灰色文献和非英文出版物被排除在外。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由两名评审员独立完成,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模型和Joanna Briggs Institute的批判性评估工具。

主要发现

共有10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涉及1002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5.0岁;76%为女性)。其中,5项研究(n=619)提供了足够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 **自杀意念:** 没有发现SPI与随访时自杀意念减少之间存在显著关联(Hedges g = 0.11;95% CI, 0.01-0.21)。观察到的效果大小较小且不具临床意义。
– **自杀相关行为:** 没有发现对自杀相关行为(包括尝试)有显著影响(Hedges g = -0.09;95% CI, -0.20 至 0.02),实际自杀尝试也没有显著影响(风险比 [RR] = 1.03;95% CI, 0.12-8.88)。
– **再次就医:** 没有发现SPI对因自杀相关原因再次就医有显著影响(RR = 0.99;95% CI, 0.29-3.35)。

Figure 2. Forest Plot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afety Planning Interventions (SPIs) and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Figure 2.

值得注意的是,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中等至较高,大多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被评估为中等至较高,主要是由于方法学局限、缺乏盲法和小样本量。在敏感性分析中,缺乏显著发现的情况仍然存在,且未被随访时间、干预忠实度或人群特征的差异所解释。

以下是汇总效应大小表:

| 结果指标 | 效应大小 (Hedges g/RR) | 95% CI | 显著性 |
|——————————|—————————|——————|———————|
| 自杀意念 | 0.11 | 0.01 – 0.21 | 不显著 |
| 自杀相关行为 | -0.09 | -0.20 – 0.02 | 不显著 |
| 自杀尝试 (RR) | 1.03 | 0.12 – 8.88 | 不显著 |
| 再次就医 | 0.99 | 0.29 – 3.35 | 不显著 |

专家评论

这项荟萃分析的结果突显了青少年自杀预防中的关键证据缺口。尽管安全规划是一种实用且广泛实施的临床策略,但其作为单独干预措施在青少年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青少年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专家和自杀预防专家指出几个关键考虑因素:

– **青少年心理病理学的复杂性:** 青少年经常伴有共病(如抑郁症、物质使用、创伤)和复杂的心理社会压力,这可能限制了像SPI这样的简短干预措施的单独效果。
– **实施忠实度:** SPI的交付方式、家庭和护理者的参与程度以及后续支持的变异性可能会影响结果,但这些因素往往报告不足。
– **辅助角色:** 当前的临床指南建议将SPI作为更广泛的多模式方法的一部分,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辩证行为疗法)、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和家庭干预。SPI单独效果有限并不否定其作为全面护理的辅助手段的潜在效用。
– **研究缺口:** 该领域迫切需要样本量充足、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报告干预成分、依从性和长期结果。此外,研究应评估某些亚组(如有既往尝试史、高风险精神疾病特征的人群)是否能从SPI中获益更多。

结论

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强调了关于单独安全规划干预在有自杀风险的青少年中的有效性的高质量证据的缺乏。目前的数据不支持单独使用安全规划来减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尝试或自杀相关的医疗利用。在进一步的稳健证据出现之前,安全规划应被视为全面、个体化和多学科的青少年自杀预防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医生应将SPI与循证心理治疗和家庭参与相结合,并密切监测处于风险中的青少年在护理过渡期间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Albaum C, Irwin SH, Muha J, Schumacher A, Clarissa S, Finkelstein Y, Bridge JA, Korczak DJ. Safety Planning Interventions for Suicide Preven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ediatr. 2025 Aug 1;179(8):886-895.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25.1012 IF: 18.0 Q1 . PMID: 40388177 IF: 18.0 Q1 ; PMCID: PMC12090068 IF: 18.0 Q1 .2. Stanley B, Brown GK. Safety planning intervention: A brief intervention to mitigate suicide risk. Cogn Behav Pract. 2012;19(2):256-264.3. Brent DA, Melhem N. 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suicidal behavior.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2008;31(2):157-177.4. Horowitz LM, Bridge JA, Teach SJ, et al. Ask Suicide-Screening Questions (ASQ): A brief instrument for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2;166(12):1170-1176.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