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1. 指甲床视频毛细血管镜检查为妊娠期间母体微循环提供了新的见解。
2. 正常妊娠显示适应性微血管变化,与全身血流动力学相关。
3. 子痫前期破坏微循环功能,类似于慢性高血压的微血管病理。
4. 早期微循环改变表明妊娠高血压的发展具有血流动力学基础。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子痫前期仍然是全球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特征是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通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特别是在微血管水平上。母体全身循环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适应,以满足增加的代谢需求和胎儿生长。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在调节外周阻力和营养交换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微循环在母体血流动力学中的研究较少。指甲床视频毛细血管镜检查的创新,通过高倍放大成像指甲床区域的毛细血管,提供了一个非侵入性的窗口来观察微血管形态和功能。了解妊娠中的微循环变化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异常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研究设计
这项观察性研究招募了根据人体测量指标、产科和病史资料分类为高心血管风险的孕妇。招募在比利时根特的Ziekenhuis Oost-Limburg门诊诊所进行,对应于不同妊娠年龄的转诊时间。参与者中,包括正常妊娠(n=142)和子痫前期(n=34)的妇女被纳入分析。指甲床视频毛细血管镜检查在第一、第二和/或第三孕期进行。200倍视频放大成像所有手指(不包括拇指),随后进行离线分析。测量参数包括毛细血管密度(每平方毫米的数量)、平均毛细血管直径(微米)和计算的毛细血管床表面积。同时,通过阻抗心图测量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并使用血压计监测血压。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线性混合模型来探究微血管和全身心血管参数之间的关联。未进行多重检验校正。
主要发现
在正常妊娠的妇女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毛细血管床表面积与总血管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1.807,P=0.01),这表明微循环适应有助于调节血管阻力。此外,还观察到毛细血管密度与心输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β=-0.269,P=0.037),暗示毛细血管招募动态与全身血流量呈反比。
相反,子痫前期的妇女表现出毛细血管密度与平均动脉压之间的负相关关系(β=-0.5649,P=0.010),表明随着血压升高,毛细血管稀疏。还观察到毛细血管直径与心输出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β=-0.165,P=0.032),这表明与全身功能恶化相关的微血管口径改变。
这些观察结果共同强调了正常妊娠与病理性妊娠中微循环行为的对比。随着高血压的发生,毛细血管密度的减少模仿了慢性高血压的微血管变化,据认为这是由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导致的毛细血管闭合;这种微血管修剪减少了组织灌注储备。然而,在正常妊娠中,随着血管阻力的增加,微血管床表面积的扩大似乎是一种保护机制,通过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防止毛细血管溢出,从而维持循环稳态。
专家评论
当前的产科指南认识到子痫前期的全身内皮功能障碍标志,但对微循环动态的了解滞后。这项研究利用复杂的成像和血流动力学测量填补了这一空白,提供了妊娠高血压发展的生物学合理机制。正如W. Gyselaers博士及其同事所强调的,微血管收缩和毛细血管稀疏可以被视为全身高血压的早期预兆,可能为临床表现之前的早期检测提供途径。局限性包括观察性设计和相对较小的子痫前期样本量;缺乏多重检验校正可能会增加I型错误的风险。尽管如此,这些发现值得进一步验证,通过纵向和干预研究评估因果关系和子痫前期微循环的治疗调制。
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微循环在正常妊娠生理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破坏。正常妊娠中适应性微血管扩张和功能调制与高血压妊娠中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和毛细血管丢失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早期微血管改变可能对妊娠高血压障碍的系统性血流动力学紊乱有贡献。在临床研究中实施指甲床视频毛细血管镜检查可以改进风险分层,并激发针对微血管健康的新型干预措施,最终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Thevissen K, Cornette J, Bruckers L, Gyselaers W. 微循环:正常妊娠的主宰者,子痫前期的傀儡。Am J Obstet Gynecol. 2025年8月;233(2):133.e1-133.e12. doi: 10.1016/j.ajog.2025.01.016. Epub 2025年1月22日。PMID: 3984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