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进展:贝梅尔斯托巴特联合安罗替尼与舒尼替尼的疗效

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进展:贝梅尔斯托巴特联合安罗替尼与舒尼替尼的疗效

研究背景和临床背景

肾细胞癌(RCC),尤其是透明细胞亚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挑战,占成人恶性肿瘤的约2-3%。晚期RCC常伴有转移,导致预后不良和治疗选择有限。历史上,如细胞因子等免疫疗法的效果有限,但靶向治疗的出现,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舒尼替尼,通过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彻底改变了管理方式。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仍需要更有效和可耐受的一线治疗方案。针对PD-L1和PD-1通路的免疫疗法在各种癌症中显示出潜力,包括RCC,但其潜力尚未充分探索。免疫检查点阻断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增强抗肿瘤效果。本试验研究了新型PD-L1抑制剂贝梅尔斯托巴特与多靶点TKI安罗替尼的联合使用,作为晚期RCC的潜在更优一线治疗方案。

研究设计和方法

ETER100试验是一项在中国37个地点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旨在评估贝梅尔斯托巴特联合安罗替尼与舒尼替尼在未治疗的晚期透明细胞RC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无既往系统治疗,东部合作肿瘤学组(ECOG)表现状态为0或1,且器官功能良好。患者按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风险类别分层。

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贝梅尔斯托巴特(静脉注射,每三周1200毫克)联合口服安罗替尼(每日12毫克,3周周期的前2周)或口服舒尼替尼(每日50毫克,6周周期的前4周)。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医生决定或退出。

主要终点是由盲法独立中央审查(BICR)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特征。

主要发现和疗效结果

从2020年8月到2023年2月,共评估了687名患者;其中531名被随机分配,527名纳入全分析集(FAS)。中位年龄为60岁,多数为男性(76%)和中国国籍。

中位随访时间为约23个月。研究表明,贝梅尔斯托巴特联合安罗替尼相比舒尼替尼显著改善了PFS。在FAS中,中位PFS分别为19.0个月和9.8个月(风险比[HR] 0.53;95% CI 0.42-0.67;p<0.0001)。

这些结果在符合方案集(PPS)中也一致,中位PFS分别为19.0个月和11.0个月;HR 0.55;95% CI 0.43-0.70;p<0.0001。

总体缓解率在中期分析中未详细报告,但PFS的显著延长表明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安全性概况和不良事件

最常见的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AE)是高血压,影响贝梅尔斯托巴特-安罗替尼组的34%患者,而舒尼替尼组为21%。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24%对16%,组合组中有三例治疗相关死亡(各因心脏呼吸骤停、肾衰竭和不明原因),而舒尼替尼组无治疗相关死亡。

总体而言,安全性概况与已知的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药物的毒性一致,且在适当监测下被认为是可控的。

临床意义和未来展望

试验结果表明,贝梅尔斯托巴特联合安罗替尼相比传统的晚期透明细胞RCC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在PFS方面有显著改善。结合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这一组合成为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评估长期结果,如总生存期、生活质量以及生物标志物驱动的反应预测。此外,将这一方案整合到国际指南中可能会显著改变RCC的管理格局。

局限性和考虑

作为仅限中国的队列的中期分析,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可能有限。开放标签设计可能引入偏倚;然而,由盲法独立审查评估的PFS减轻了这一点。长期数据,包括OS,有待确认以证实持续的益处。

结论

这项III期试验表明,贝梅尔斯托巴特和安罗替尼的联合使用在未治疗的晚期透明细胞RCC中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相比舒尼替尼。这一创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可能重塑这种侵袭性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策略。

资金和试验注册

该研究由北京泰德天晴制药集团和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资助。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4523272)。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