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T1映射和细胞外体积: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新兴预后工具

心肌T1映射和细胞外体积: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新兴预后工具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心力衰竭(HF)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挑战,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并且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它包括一系列以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为特征的疾病,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心肌纤维化在心力衰竭的进展和不良结局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增加心肌僵硬度、损害收缩功能和形成心律失常基质来促进疾病进展。传统上,心肌纤维化通过活检进行侵入性评估,但这种方法存在风险并受到采样误差的限制。无创的心脏磁共振(CMR)技术,特别是T1映射和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测量,已成为定量表征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工具。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携带显著的心力衰竭进展和心律失常事件风险。了解T1映射和ECV与NIDCM患者不良事件的关系对于风险分层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研究设计

两项最近的荟萃分析全面评估了心肌T1映射和ECV在不同心力衰竭人群中的预后价值。第一项由Zhang等人进行的研究涵盖了整个心力衰竭谱系,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共纳入19项研究,总计5,384名患者。研究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中进行了文献检索,以识别报告基线原生心肌T1和ECV值及其与临床结局(如死亡率和心力衰竭相关事件)关联的研究。计算了危险比(HRs)和平均差异,并按心力衰竭类型和临床因素进行了亚组分析。

第二项由Marchini等人进行的荟萃分析重点关注了12项观察性研究,涉及4,025名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力衰竭相关事件和心律失常事件。该研究使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评估了原生T1和ECV的预后意义,报告了经历事件和未经历事件患者的合并HRs和加权平均差异。

关键发现

在Zhang等人的荟萃分析中,经历不良结局的患者其原生心肌T1和ECV值显著升高,与未经历事件的患者相比,加权平均差异分别为41.17毫秒和4.73%。这两个标志物在整个心力衰竭人群中与终点均表现出一致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ECV每增加1%,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20%(HR 1.20,95% CI 1.13–1.28),更大的增幅与成比例的风险增加相关(HR二元 2.62)。原生T1同样显示风险升高(HR每增加1毫秒:1.02;HR二元:2.93)。然而,在HFpEF中,原生T1的预测价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ECV在心力衰竭各亚型中仍保持预后效用。NYHA III-IV级严重心脏功能不全的年轻患者、随时间ECV持续升高的患者或未检测到晚期钆增强但T1映射异常的患者处于特别高的风险中。

Marchini等人的NIDCM结果显示,原生T1和ECV均显著预测MACE。原生T1每单位增加的合并HR为1.07(95% CI 1.04–1.09),ECV每单位增加的合并HR为1.37(95% CI 1.29–1.44)。对于次要终点,包括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T1和ECV仍然是显著的预测因子。经历事件的患者其原生T1(平均差异30.91毫秒)和ECV(平均差异4.52%)均高于未经历事件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2个月,支持这些标志物在短期至中期预后的稳健效用。

专家评论

这些荟萃分析强化了心肌纤维化作为心力衰竭和NIDCM不良结局的关键驱动因素的地位,并验证了CMR T1映射和ECV作为重要的定量生物标志物。ECV在预后性能上的优越性,尤其是在HFpEF中,可能与其特定反映细胞外基质扩张和纤维化有关,而原生T1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肿或浸润。

临床上,ECV测量提供了一个可靠、可重复的定量评估方法,可以在不同中心标准化,促进了其纳入常规风险分层算法。亚组发现强调了对症状严重的年轻患者和持续ECV升高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监测的必要性,这些患者可能从加强治疗或更密切的监测中受益。

尽管如此,研究中的局限性包括CMR协议和人口特征的异质性。虽然荟萃分析方法在统计上解决了变异性,但未来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统一的成像协议和更长时间的随访,将增强其普遍性。重要的是,这些成像生物标志物应与临床指标和其他模式结合,以实现综合管理。

结论

心肌T1映射和细胞外体积分数通过心脏MRI正在成为心力衰竭全射血分数谱系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强大无创预后工具。ECV在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表现一致,特别是在HFpEF中优于原生T1。将这些高级成像生物标志物纳入临床实践有望改善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治疗,最终改善心力衰竭和NIDCM患者的预后。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共识努力将是优化其临床实施和阐明其与心肌纤维化和重塑机制联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Zhang H, Yang W, Zhou D,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Myocardial T1 Mapping and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in Heart Failure: A Meta-Analysis.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5 Aug 28:S1936-878X(25)00369-9. doi: 10.1016/j.jcmg.2025.06.01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84516.

2. Marchini F, Dal Passo B, Campo G, et al. T1 mapping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non-ischa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SC Heart Fail. 2025 Aug;12(4):2621-2630. doi: 10.1002/ehf2.15279. Epub 2025 Apr 25. PMID: 40285366; PMCID: PMC12287780.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