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未满足的需求和康复缺口:对韩国卒中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长期未满足的需求和康复缺口:对韩国卒中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引言

卒中是全球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幸存者通常在急性事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一系列未满足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帮助、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的获取。尽管来自西方人群的研究已经记录了这些未满足需求对生活质量(QoL)的负面影响,但在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韩国的数据仍然有限。

本文深入分析了一项最近在韩国进行的横断面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卒中幸存者中长期未满足需求的普遍性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探讨了社区护理策略的含义。

研究背景

卒中在韩国构成了重要的健康负担,随着生存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生活在卒中后的残疾状态中。尽管急性卒中管理取得了进展,许多幸存者仍面临影响恢复轨迹和长期福祉的未满足需求。

先前的证据表明,未满足的需求与较低的生活质量有关,但这些发现主要来自西方背景。文化因素、医疗保健系统差异和社会支持结构可以调节这些关系,突显了本地化数据的重要性。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项横断面调查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韩国四家区域心脑血管疾病中心接受治疗的1002名卒中幸存者中进行。参与者年龄范围广泛,卒中严重程度各异。

未满足的需求通过改编自《卒中后长期未满足需求(LUNS)问卷》的项目进行评估,涵盖福利申请、日常生活建议和心理问题等领域。生活质量使用《欧洲生活质量量表5维度3水平(EQ-5D-3L)》进行测量。EQ-5D指数得分最低四分位数的参与者被归类为低生活质量。

统计分析涉及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以识别独立与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包括未满足需求的数量、未满足的康复需求以及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的功能状态。

主要发现

研究显示,绝大多数(94%)的参与者至少有一个未满足的需求。33%的队列报告了未满足的康复需求,表明持续护理存在显著缺口。最常见的未满足需求包括福利申请帮助(49%)、日常生活建议(47%)和跌倒恐惧(38%)。

未满足的需求与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每增加一个未满足的需求,低生活质量的几率增加17%(OR=1.17,95% CI: 1.10-1.24)。未满足的康复需求与低生活质量的可能性高71%相关(OR=1.71,95% CI: 1.10-2.64)。较高的mRS评分,表明更高的残疾程度,也与较低的生活质量强烈相关(OR=2.82,95% CI: 2.35-3.39)。

这些发现强调,未满足的需求,特别是与康复相关的需求,是卒中幸存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专家评论

结果强化了长期全面护理模式的重要性,不仅要解决医疗需求,还要解决心理社会领域的需求。对残疾的文化态度和社会支持结构影响未满足需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表明需要定制的社区干预措施。

局限性包括研究的横断面性质,无法推断因果关系,以及可能的选择偏倚,因为参与者是从专门中心招募的。此外,相对年轻且卒中较轻的人群限制了对更广泛患者群体的推广。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数据支持将系统的长期需求评估整合到卒中康复计划中,并扩展社区支持系统。政策举措应优先考虑可及性、心理支持和功能恢复,以优化生活质量结果。

结论

解决长期未满足的需求,特别是与康复和日常生活支持相关的需求,可以显著提高卒中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发展以社区为中心、文化敏感的护理路径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应探索不同人口群体中的纵向关系和干预效果。

本研究的资金由国家健康研究拨款支持。继续努力进行跨文化验证和纵向研究是必要的,以完善最能服务于全球卒中人群的策略。

本研究提供了关于卒中幸存者面临的持久挑战的重要见解,并提出了全面的、基于社区的卒中后护理解决方案的有力理由。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