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ững điểm nổi bật
- Một thiết bị kích thích thần kinh ngoại biên xuyên da được điều khiển bởi AI (TPNS) đã cải thiện đáng kể các hoạt động sinh hoạt hàng ngày (điểm mADL) liên quan đến rung chi trên trong ET sau 90 ngày so với giả dược.
- Các phân tích tổng hợp từ các thử nghiệm lâm sàng cho thấy kích thích thần kinh ngoại biên (PNS) có thể điều chỉnh mức độ và mức độ nghiêm trọng của rung, cung cấp một lựa chọn điều trị an toàn và không xâm lấn.
- Điều chỉnh thời gian thực của các tham số kích thích do AI nhắm vào các dây thần kinh quay, giữa và尺神经增强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和临床益处。
- 不良事件通常较轻,最常见的皮肤刺激;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背景
原发性震颤(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双侧上肢动作性震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传统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和抗惊厥药,往往只能部分控制症状并伴有全身副作用。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方法,如深部脑刺激(DBS),虽然有效但仅限于少数患者,因为手术风险和成本较高。
新兴的非侵入性周围神经调节,特别是经皮周围神经刺激(TPNS),通过靶向外周感觉通路影响震颤中枢网络,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用户友好的替代方案。这种方法利用外周神经输入调节产生震颤的回路,主要刺激手腕或前臂的正中、桡和尺神经。先前的设备如Cala系统已获得FDA批准,但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参差不齐。Ondo等人(2025年)最近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引入了一种由AI驱动的TPNS设备,通过连续实时调整刺激参数,承诺提高疗效。
关键内容
周围神经刺激在ET中的时间发展与临床进展
早期的试点研究和单次给药研究(例如Isaacson等,2019年)建立了佩戴在手腕上的PNS设备的安全性和短暂疗效,震颤严重程度(TETRA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适度改善。然而,在客观螺旋描图或医生评定的震颤量表方面的改善并不一致。
随后的假对照试验,如Zheng等(2025年)的研究,评估了短暂(40分钟)的PNS会话,结果显示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震颤幅度显著减少,但主观ADL改善不一致,表明单一短时间会话可能不足以持续获益。
Ondo等人(2025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是一个方法学上的进步,引入了一种AI驱动的TPNS设备,设计用于在90天治疗期间动态优化设置,刺激多个周围神经。该研究在美国和中国的12个诊所随机分配了125名中重度ET成人,以2:1的比例分配到主动或假刺激组,并根据震颤严重程度和用药情况进行分层。
干预措施及其机制原理
研究设备连续应用神经调节,靶向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使用AI算法监测神经和震颤信号并实时调整刺激参数。这种自适应神经调节方法与之前设备的固定模式刺激形成对比,假设可以更好地参与产生和抑制震颤的感觉运动网络。
通过调节传入感觉纤维,设备可能会影响小脑-丘脑-皮质回路中的中央振荡器,这些振荡器负责震颤的发生。这种外周-中枢途径的调节可能会减少震颤幅度并改善功能运动控制,同时具有最小的侵入性。
研究结果
主要终点是在90天内,特发性震颤评定量表(TETRAS)的日常活动(mADL)子量表的变化。结果显示,TPNS组平均改善了6.9分(95% CI 5.4-8.4),而假组改善了2.7分(95% CI 1.3-4.0)(P < .001)。
次要疗效指标虽然在主要出版物摘要中未详细说明,但从类似之前的试验中可以推断出临床上有意义的功能改善和震颤严重度降低。
不良事件主要是电极部位的皮肤刺激(33.7%主动组 vs 4.8%假组),通常较轻。主动组较少见的事件包括恶心、关节痛、关节炎加重、肌肉无力和不自主收缩,每种情况都有个别报告。
其他周围神经刺激试验的比较证据
Ondo等人研究之前的类似随机对照试验强化了PNS作为有前途的治疗方式:
- Isaacson等(2019年)的RCT显示,单次神经调节会话后震颤量表和ADL立即但短暂改善。
- Zheng等(2025年)的短期试验强调了基于加速度计的震颤幅度显著减少,但24小时内没有持续的主观或医生评定的获益。
- 对Cala腕戴式周围神经刺激器等设备的回顾反映了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但疗效结果参差不齐,震颤严重度和ADL在3个月内改善20%-25%。
安全性概况和耐受性
周围神经刺激设备通常很安全,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较低。常见的局部副作用是皮肤刺激或轻微不适。最新试验中调查的AI驱动设备保持了这一安全标准,但对于已有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加重情况。
专家评论
AI驱动的TPNS设备在长达90天的使用过程中显著改善了日常活动能力,这标志着相对于之前的固定刺激范式和单次会话研究的重大改进。人工智能的整合提供了个性化的神经调节,适应个体的震颤动态,有可能优化治疗效果。
从方法学角度来看,分层随机化、多中心招募和意向性治疗分析加强了这些发现的有效性。然而,相对较高的设备相关皮肤刺激发生率突显了设计改进的重要性,以提高可穿戴性和皮肤相容性。
尽管功能改善令人鼓舞,但未来的研究仍需关注mADL以外的客观震颤幅度测量和盲法医生评定的评估,以验证和扩展这些发现。此外,超过90天的长期随访对于建立持久性和监测晚期出现的效果至关重要。
从机制角度来看,周围神经调节可能通过改变传入感觉输入来破坏小脑-丘脑回路中的病理振荡活动,提供一种替代中枢神经外科手术的方法。这种非侵入性范式符合生物电子医学的发展趋势,由精准神经刺激和自适应反馈系统推动。
结论
Ondo等人(2024年)的随机对照试验强有力地证明了AI驱动的经皮周围神经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震颤的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在90天内改善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结果。这些结果支持TPNS作为ET患者的新兴临床选择,特别是那些寻求药物治疗或侵入性手术替代方案的患者。
在更大规模、更长期和客观疗效研究进一步验证之前,具有自适应AI算法的TPNS设备可能成为个性化震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设备的人体工程学改进和与数字健康平台的整合将提高依从性和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