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疱疹病毒与痴呆之间令人惊讶的联系
几十年来,认为常见病毒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中发挥作用的想法似乎有些边缘化。但越来越多的证据现在指向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导致唇疱疹的罪魁祸首——以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后者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作为未被充分认识的痴呆驱动因素。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日常感染?
考虑琳达的案例,她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在一次带状疱疹发作后,她的家人注意到她的记忆力不如以前。这只是衰老,还是最近的病毒感染触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科学家们揭开病毒性感染与衰老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琳达的故事越来越具有相关性。
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疱疹病毒与痴呆风险
多项大规模研究和实验室实验揭示了一致的关联:有HSV-1或VZV感染史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这些证据来自广泛的研究:
- 脑尸检和遗传学研究:牛津大学的Ruth Itzhaki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中发现了HSV-1 DNA——尤其是那些携带APOE ε4基因的患者,这是一种已知的AD风险因素。这表明基因-病毒协同作用,其中潜伏感染可能‘触发’遗传易感性。
- 细胞实验:HSV-1感染培养的人类神经元会诱导β淀粉样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积累——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斑块和缠结的主要成分。在这些模型中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病理变化和细胞死亡。
- 流行病学证据:2025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涵盖了超过1400万无痴呆症的个体,发现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可使痴呆风险降低29%(HR = 0.71,95% CI: 0.66–0.76)。来自台湾、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其他队列研究也证实了这些发现,抗病毒药物和VZV疫苗均与老年人痴呆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感染HSV-1和VZV的患者面临更高的风险,这表明存在累积效应。
生物学机制:病毒如何影响大脑?
这些常见病毒是如何促进神经退行性的?已经出现了几种合理的机制:
- 潜伏感染和再激活:HSV-1和VZV都可以在神经系统中保持休眠状态,在应激、免疫下降或损伤时再激活。每次爆发都可能造成累积的神经元损伤。
- 慢性炎症:病毒再激活可引发大脑中的持续炎症,这是神经退行性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病理:HSV-1感染可以直接促进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的形成——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标志。
最近的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微的脑损伤或反复感染也可以再激活休眠的HSV-1,触发有毒蛋白质的积累并加速认知衰退。
并非所有疱疹病毒都是平等的
虽然HSV-1和VZV与痴呆有强烈的关联,但并非所有疱疹病毒都具有这种效果。例如,巨细胞病毒并未显示一致的关联。生殖器疱疹(HSV-2)的关联性较低,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可能存在风险。证据最强的是HSV-1和VZV。
预防和治疗: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治疗或预防疱疹感染是否可以保护大脑?最新研究带来了希望:
- 抗病毒药物:在台湾队列中,有症状的HSV-1感染使痴呆风险增加了三倍,但抗疱疹药物减少了90%的风险。美国研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保护效果,尽管一项主要临床试验(VALAD)发现抗病毒药物对已诊断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或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没有益处。
- 带状疱疹(VZV)疫苗:一项涵盖超过28万名成年人的英国里程碑式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在七年内使痴呆风险降低了约20%。澳大利亚的一项准实验研究确认了因果关系:免费疫苗接种资格在7.4年内使新发痴呆症诊断减少了1.8个百分点(JAMA, 2025)。
关键发现总结:
干预措施 | 人群 | 痴呆风险降低 |
---|---|---|
抗疱疹药物 | 台湾队列(HSV-1+) | 约90% |
带状疱疹疫苗 | 英国成年人(VZV+) | 约20% |
带状疱疹疫苗 | 澳大利亚(准实验) | 7.4年内减少1.8个百分点 |
争论、局限性和误解
尽管有令人信服的关联,但并非所有研究都达成一致。一项美国退伍军人研究未发现HSV感染与痴呆之间的关联,尽管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仍显示出保护作用。此外,抗病毒药物尚未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对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效。因此,因果关系尚未完全确立,需要更多研究来澄清时间、机制和受益最多的人群。
常见误解包括:
- “每个有唇疱疹的人都会得痴呆。” — 错误。尽管风险增加,但大多数携带者从未发展成痴呆。
- “只有最近的感染才重要。” — 错误。潜伏的终生感染和再激活最为相关。
- “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愈方法。” — 错误。预防可能有帮助,但已建立的疾病更难逆转。
临床意义和专家建议
临床医生越来越面临患者的问题:“医生,我听说唇疱疹或带状疱疹可能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我应该担心吗?” 答案需要平衡。迈阿密神经学家Shaheen Lakhan博士表示:
“我们不能绝对确定疱疹病毒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们是促成因素——采取措施减轻这些感染是明智的。”
临床医生和公众的实用步骤:
- 与50岁及以上的患者讨论带状疱疹(VZV)疫苗接种的潜在好处,特别是那些有其他痴呆风险因素的患者。
- 对于有症状的疱疹感染,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考虑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饮食、运动和认知参与——已知可以支持大脑健康。
- 监测新兴研究,以获取关于新的抗病毒药物、疫苗或针对疱疹相关神经退行性的免疫疗法的更新。
展望未来:痴呆预防的未来
疱疹-痴呆连接已从边缘假设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焦点。正在开展研究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旨在防止病毒在大脑中的再激活。人们对个性化医学方法的兴趣也在增加——识别具有遗传和病毒风险特征的个体,他们可能最受益于靶向预防。
正如Ruth Itzhaki博士所说,“证据的重量支持因果关系。预防或治疗疱疹病毒再激活可能是痴呆预防的改变者。”
结论
尽管还有很多需要了解,但将疱疹病毒预防作为对抗痴呆策略的理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和及时治疗疱疹感染可能为减少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的负担带来真正的希望。一如既往,最佳策略是科学、警惕和主动医疗保健的结合。
参考文献
- James LM, Stratigopoulos G, Georgopoulos AP. 人类疱疹病毒与认知正常女性血清痴呆生物标志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关系。Sci Rep. 2025 Jul 15;15(1):25475. doi: 10.1038/s41598-025-10102-1。
- Roe K. 疱疹病毒在痴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启动作用。J Neurovirol. 2025 Jul 7. doi: 10.1007/s13365-025-01265-8。
- Yin Y, Deng J, Liu J.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与痴呆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 Alzheimers Dis. 2025 Jun 23:13872877251351593. doi: 10.1177/13872877251351593。
- Pomirchy M, Bommer C, Pradella F, Michalik F, Peters R, Geldsetzer P.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与痴呆发生。JAMA. 2025 Jun 17;333(23):2083-2092. doi: 10.1001/jama.2025.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