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围手术期应用眼部低水平光疗法(LLLT)显著缓解白内障手术后的干眼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 LLLT增强泪膜稳定性并降低泪液渗透压,这是维持术后角膜表面健康的关键参数。
- 该治疗保持了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如稳定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所示,并且无不良反应。
- LLLT的非侵入性和操作独立性使其成为白内障手术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有前途的辅助手段。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白内障手术是全球最常进行的外科手术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快速的视力恢复。然而,干眼病(DED)被认为是白内障手术后常见且令人烦恼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眼睛不适、流泪、视力模糊和异物感。术后干眼源于手术对角膜表面的创伤、泪膜破坏、角膜神经损伤和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术后干眼的影响不仅限于患者的不适;它还可能损害视觉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并延迟康复。
传统管理术后干眼主要涉及人工泪液和抗炎剂的症状治疗。临床上仍需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针对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减少负担和副作用。
低水平光疗法(LLL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调节细胞功能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治疗方法,在多种眼科和皮肤病条件下已显示出新的干预潜力。先前的研究表明,LLLT可以增强线粒体活性、减少炎症并改善组织稳态。其在预防或减轻术后干眼方面的潜力仍在积极研究中。
研究设计
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围手术期LLLT在预防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纳入了89名患者(45名男性,平均年龄73.75岁),计划接受选择性白内障手术。排除标准包括既往角膜表面疾病、干眼诊断、眼科手术史或存在眼部合并症。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以下治疗之一:
- 使用专门设备在633 ± 10 nm波长下围手术期应用LLLT,持续7天术前和7天术后;
- 模拟所有方面但光强度不足以产生治疗效果的假治疗。
主要终点包括:
- 通过干眼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估的干眼症状;
- 泪膜稳定性;
- 通过Schirmer I型测试测量的泪液分泌;
- 泪液渗透压;
- 通过角膜荧光素染色评估的角膜上皮损伤。
所有参数在基线(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进行评估。
关键发现
接受LLLT的患者与假治疗组相比,症状和客观指标均显著改善。
- 干眼症状:LLLT组的平均OSDI评分从基线时的26.62显著改善至术后1周的15.53,并进一步改善至术后1个月的13.36(P < .001)。相比之下,假治疗组的OSDI评分在术后恶化。
- 泪膜稳定性:LLLT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增加,表明术后泪膜稳定性增强,而假治疗组未见改善。
- 泪液渗透压:作为干眼病的关键致病标志,LLLT组的泪液渗透压在术后显著下降,而假治疗组则上升,反映角膜表面稳态恶化。
- 角膜上皮完整性:LLLT组在整个随访期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保持稳定,表明角膜上皮完整性的保持。假治疗组的染色评分显著增加,表明与手术相关的上皮损伤。
- 不良反应:未报告任何归因于LLLT的不良事件或并发症,强调了其在这一临床环境中的安全性。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围手术期LLLT不仅缓解主观症状,还积极调节术后白内障手术后角膜表面健康的关键机制。
专家评论
试验的双盲随机设计增强了其关于LLLT在预防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有效性的结论的稳健性。排除已有角膜表面疾病的患者使评估LLLT的预防潜力更加清晰。
LLLT益处的生物学合理性可能与其刺激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能力有关,增强ATP生成,促进细胞修复过程,并对围手术期组织产生抗炎作用。这些机制与观察到的泪膜稳定性和上皮完整性保持的改善一致。
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尽管足以显示显著效果,但仍需在更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中进行验证,以评估其持久性。此外,研究人群为老年人,反映了典型的白内障手术人口;对年轻或更多样化人群的普适性值得研究。
当前的白内障手术临床指南尚未将LLLT纳入标准围手术期干预。然而,这些有希望的结果为其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尤其是考虑到该疗法的非侵入性和最小的患者负担。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眼部低水平光疗法可以有效预防白内障手术后的干眼症状,保护泪膜和角膜上皮健康。其良好的安全性及易于应用支持其作为常规辅助手段在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未来的研究应旨在确认这些发现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优化治疗参数,并更详细地探索机制途径。将LLLT纳入临床协议可能是解决白内障手术后干眼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重要进展。
参考文献
Timofte-Zorila MM, Lixi F, Vlas N, Troisi M, Özkan G, Pavel-Tanasa M, Istrate S, Preda C, Coco G, Namazbayeva A, Giannaccare G, Branisteanu DC. 低水平光疗法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表面参数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phthalmol Ther. 2025年8月24日。doi: 10.1007/s40123-025-01228-6。
其他相关文献:
1. Lemp MA. 干眼病的理解和管理进展。Am J Ophthalmol. 2008年5月;145(3):350-356。
2. Hamblin MR. 光生物调节抗炎效应的机制和应用。AIMS Biophys. 2017;4(3):337-361。
3. Li F, Chen H, Ni N, et al. 泪液渗透压在干眼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Ocul Surf. 2021;19: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