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血管杀手:同型半胱氨酸如何独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隐匿的血管杀手:同型半胱氨酸如何独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引言:超越胆固醇的隐秘威胁

数十年来,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三驾马车”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增厚和硬化最终引发心脏病和中风。这些广为人知的“罪魁祸首”会损害血管内壁,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

然而,在我们的血液中潜伏着一个不那么熟悉但同样危险的对手: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胆固醇不同,同型半胱氨酸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被传统的脂质指标所掩盖。然而,新兴证据表明,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独立加速动脉老化和功能障碍。

最近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生物材料学报》上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揭示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如何在没有高胆固醇的情况下使主动脉(人体主要动脉)硬化并失去弹性。这一发现可能改变心血管预防和治疗的范式。

被忽视的独立杀手: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长期以来被认为主要是由脂质驱动的疾病。然而,临床上观察到许多胆固醇正常的患者仍然发生心血管事件。这一困惑促使研究人员提出:是否有其他独立的风险因素超出高血脂?

答案是肯定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医学上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就是这样一个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最早是在50多年前建立的。1969年,美国病理学家Kilmer McCully发现,患有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一种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过多的疾病)的儿童表现出严重的早发性动脉疾病。这一关键观察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损伤联系起来。

自那时以来,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联系:
– 血液中每增加2.5 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约10%。
– 约40%的早期冠状动脉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有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
– 同型半胱氨酸不仅独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预测心血管死亡率。

直到最近,同型半胱氨酸如何机械地改变血管仍然是个谜。最新的动物研究现在揭示了直接的生物力学效应。

新见解:同型半胱氨酸如何削弱和硬化动脉

研究人员使用兔子进行了一项对照实验,将它们分为接受不同饮食和治疗的组别:

– 标准饮食(SD):正常营养的对照组。
– 维生素-胆碱缺乏饮食(VCDD):缺乏叶酸、维生素B6、B12和胆碱。
– 高胆固醇饮食(HCD):促进动脉斑块形成。
– 双重缺乏+高胆固醇(DD):营养缺乏和高胆固醇的组合。
– 一些兔子额外接受了同型半胱氨酸注射以进一步提高血液水平。

结果令人震惊:

– 接受VCDD的兔子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翻倍。
– 接受VCDD加上同型半胱氨酸注射的兔子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了3.5倍。
– 关键的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但胆固醇正常的兔子表现出显著的主动脉硬化。

模拟生理条件下血管应力的机械测试显示,维生素和胆碱缺乏——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使主动脉在纵向和环向上变得更僵硬。额外的同型半胱氨酸注射放大了这些效应,表现为应激反应增强和能量耗散增加,表明血管弹性下降。

相反,高胆固醇组虽然形成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其动脉整体变得柔软。

这项研究表明了一个基本的区别:

– 胆固醇通过形成斑块阻塞动脉。
– 同型半胱氨酸主要通过改变血管壁结构和力学特性来驱动血管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为何会使血管硬化?

生化上,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其清除依赖于三个关键途径:

1. 再甲基化途径: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回甲硫氨酸所必需的。
2. 转硫途径:维生素B6有助于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半胱氨酸。
3. 甜菜碱途径:甜菜碱(源自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帮助同型半胱氨酸代谢。

叶酸、维生素B6和B12或胆碱的缺乏会破坏这些途径,导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积累。

过量的同型半胱氨酸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生长。
– 促进胶原蛋白过量生成同时抑制弹性蛋白合成,降低动脉弹性。
– 激活炎症和氧化应激过程,损害内皮功能。
– 干扰胶原蛋白交联,导致异常的结缔组织生长,类似于“血管马凡综合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过程会使血管壁变硬、变脆,并损害其弹性——这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标志。

您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正常?

通常认为,正常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15 μmol/L。然而,在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风险的人群中,超过10 μmol/L的水平值得关注。

例如,在中国,超过20%的成年人表现出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尤其是老年男性和饮食不平衡的人群。

更令人担忧的是,“H型高血压”——特征为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个体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的人患中风的风险高出10倍以上。

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策略

好消息是,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可以通过营养和生活方式措施预防和管理的:

1. 补充甲基供体:叶酸和甜菜碱
– 每天补充叶酸(0.8 mg)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 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肝脏和豆类。
– 甜菜碱(也称为三甲基甘氨酸)存在于甜菜、全谷物、菠菜和贝类中;典型补充剂剂量为每天500–2000 mg,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2. 完成B族维生素三联
– 维生素B6(男性1.7 mg/天,女性1.5 mg/天):来源包括鸡肉、鱼、香蕉、坚果和土豆。
– 维生素B12,对老年人、素食者和二甲双胍使用者尤其重要,通常在红肉、深海鱼、乳制品和贝类中找到。
– 含有叶酸、B6、B12和甜菜碱的复合补充剂具有协同作用。

3. 考虑基因变异
– 大约5–15%的人携带MTHFR C677T基因变异,影响叶酸代谢。
– 这些个体可能无法有效将标准叶酸转化为其活性形式5-甲基四氢叶酸(5-MTHF)。
– 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哪些人可以从直接补充5-MTHF和维生素B2中受益,以优化酶功能。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尽管基因和营养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中占主导地位,但高脂肪/高糖饮食、久坐习惯、吸烟、过量饮酒和衰老都会增加水平。
– 均衡饮食、定期锻炼、戒烟和适量饮酒可以全面保护心血管健康。

案例分析:约翰的隐秘风险

约翰是一位55岁的办公室职员,患有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最近发生了一次轻微中风。尽管他的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正常,但同型半胱氨酸为14 μmol/L,超过安全阈值。基因检测显示他携带MTHFR变异。开始针对性补充活性叶酸、B族维生素和甜菜碱,加上生活方式改善后,他的同型半胱氨酸降至安全水平,降低了未来的心血管风险。

约翰的案例展示了同型半胱氨酸的隐秘危险以及靶向筛查和干预的好处。

结论:重新思考心血管风险超越脂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且渐进的疾病。虽然胆固醇、血压和血糖仍然是重要的指标,但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隐秘的“血管杀手”,独立硬化动脉并加速疾病进展。

最近的生物力学发现阐明了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如何独特地改变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导致斑块形成前的早期动脉硬化。

定期筛查同型半胱氨酸,特别是在高风险群体中,结合个性化维生素补充和健康生活方式选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保护血管健康需要将关注点从“降低脂质”扩展到“解毒”代谢,即解决同型半胱氨酸——一个被忽视但可调节的威胁动脉完整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中导致主动脉硬化,《生物材料学报》,第201卷,2025年,第412-428页。
– McCully KS.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血管病理学:对动脉硬化发病机制的影响,《美国病理学杂志》,1969年;56(1):111-128。
– Wang X, Qin X, Demirtas H, 等. 叶酸补充在中风预防中的有效性:一项荟萃分析,《柳叶刀》,2007年;369(9576):1876-1882。
– Refsum H, Ueland PM, Nygård O, Vollset SE.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年度医学评论》,1998年;49:31-62。
– Stanger O, Herrmann W, Pietrzik K, 等.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B族维生素在心血管和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管理,《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93(4):439-453。

[注:开始任何补充剂或治疗前请咨询医疗保健提供者。]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