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IL23R1142G>A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 TNFα 治疗的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发生矛盾性银屑病 (PP) 强烈相关。
– 抗 TNFα 治疗的 IBD 患者中 PP 的发生率约为 5.1%,且常为重度,导致治疗中断。
– 其他临床变量均未表现出对 PP 的预测价值,强调了遗传标记的潜在临床实用性。
– 对 IL23R 进行基因分型可能实现风险分层和个性化治疗,以优化 IBD 管理并减少不良反应。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 (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通常需要免疫调节疗法来控制慢性肠道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抑制剂是改变疾病管理的核心生物制剂。然而,矛盾性银屑病 (PP) 是抗 TNFα 治疗日益认识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新发或加重的银屑病皮损,尽管有 TNFα 阻断。这些皮损可能导致毁容并影响生活质量,使 IBD 治疗方案复杂化。
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预测工具来识别在开始抗 TNFα 治疗前有 PP 风险的个体。白细胞介素-23 受体 (IL23R) 基因已被认为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IL23R 的变异已知会影响银屑病和 IBD 的易感性,但其在抗 TNFα 诱导的 PP 中的作用尚未充分探索。
研究设计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暴露于抗 TNFα 药物的成年 IBD 患者。参与者进行了 IL23R1142G>A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基因分型。通过审查医疗记录来确定抗 TNFα 暴露后发生 PP 的病例,并评估与 PP 发展相关的潜在临床变量。
主要终点是 IL23R1142G>A 基因型状态与 PP 发生的关系。次要分析涉及预测 PP 的临床特征以及 PP 对 IBD 治疗继续或停止的影响。
关键发现
该研究纳入了 499 名 IBD 患者,共有 570 次独特的抗 TNFα 治疗暴露。在这 570 次暴露中,确定了 29 例 (5.1%) PP。大多数 PP 病例 (69%) 为临床重度,经常需要停止抗 TNFα 治疗,这导致受影响个体的银屑病皮损完全消退。
基因分型显示,IL23R1142G>A 变异的存在与 PP 发展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46.2% 发生 PP 的患者携带变异基因型,而无 PP 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仅为 5.1%。这对应于比值比为 17.8 (95% 置信区间 7.8–40.0;p < 0.0001),表明具有高度显著的预测关系。
其他分析的临床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IBD 亚型、抗 TNFα 治疗持续时间或同时使用的药物,均未显示出与 PP 发生的统计学显著关联。
专家评论
在这一高风险环境中,将 IL23R1142G>A 多态性鉴定为矛盾性银屑病的强大遗传预测因子,为生物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免疫遗传基础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从机制上讲,IL-23 信号驱动 Th17 细胞分化和维持,涉及银屑病病理生理学,在 TNFα 阻断的背景下其失调可能触发矛盾性皮肤炎症。
将 IL23R 基因分型整合到临床工作流程中可以促进个性化医学方法,通过识别 PP 高风险患者并据此指导治疗选择。临床医生可以选择替代生物制剂或监测基因易感个体的早期皮肤病迹象,从而减轻治疗中断。
然而,结果需要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前瞻性验证以评估其普遍性,并进一步探讨影响 PP 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此外,在广泛实施 IL23R 多态性检测之前,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
IL23R 基因的变异,特别是 IL23R1142G>A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抗 TNFα 治疗引起的 IBD 患者矛盾性银屑病的强大预测因子。这一遗传标记优于临床风险因素,有望成为可操作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定制 IBD 治疗。
未来的研究应旨在在更大和种族多样化的队列中验证这些发现,并将 IL23R 基因分型整合到精准医学框架中,以优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突显了药理遗传学在管理复杂免疫介导疾病中的不断发展作用。
参考文献
Natt N, Gindi M, Dela Cruz GR, Ponich T, Gregor JC, Chande N, Beaton MD, McIntosh K, Sey M, Khanna R, Kim RB, Wilson A. IL23 受体多态性是炎症性肠病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α 诱导的矛盾性银屑病的预测因子。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5 年 9 月 16 日。doi: 10.1111/apt.70377。Epub 提前出版。PMID: 4095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