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CBT-I 显著改善了患有癌症、慢性疼痛和中风等慢性病的成年人的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效率和入睡潜伏期。治疗可接受性高,辍学率低且不良反应罕见。效应量与没有慢性病的一般人群相当。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失眠在慢性病患者中非常普遍,包括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癌症、肠易激综合症和中风。这种睡眠障碍会加剧症状负担,损害生活质量,并与不利的疾病结果相关。尽管其影响已得到公认,但慢性病患者的失眠治疗不足,部分原因是担心标准疗法在这些复杂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CBT-I)被推荐作为一般人群中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但在慢性病队列中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在此次全面综合之前尚不明确。
研究设计
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综合了 67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涉及 5,232 名成人参与者(≥18 岁),诊断为慢性病和共病失眠。符合条件的研究纳入了通过各种形式提供的 CBT-I 干预措施,并测量了客观和主观睡眠结果。搜索策略包括主要数据库(PsycINFO、Medline、Embase、CENTRAL)从创刊至 2025 年 6 月 5 日。数据提取由两名评估者独立完成。主要终点包括经过验证的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效率和入睡潜伏期的测量指标。次要结局涉及治疗可接受性和不良事件。效应量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下的 Hedges g 计算,并进行了亚组分析,探讨了传递方法、疾病亚型和对照组等调节因素。
关键发现
CBT-I 在慢性病人群中对主要睡眠结果表现出强大的疗效。失眠严重程度的汇总效应量较大(g = 0.98;95% CI, 0.81–1.16),表明症状显著缓解。睡眠效率(g = 0.77;95% CI, 0.63–0.91)和入睡潜伏期(g = 0.64;95% CI, 0.50–0.78)的改善适中但具有临床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
– 较长时间的 CBT-I 协议在睡眠效率和潜伏期方面比短期治疗有更显著的改善。
– 癌症、慢性疼痛综合征、肠易激综合症和中风等疾病类别的疗效大致一致。
– 传递方式(面对面、数字、团体与个人会话)对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治疗可接受性高,反映在适度的平均辍学率为 13.3%。报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罕见,突显了 CBT-I 在医疗复杂患者中的安全性。
这些发现与非慢性病失眠人群记录的效应量和耐受性高度一致,表明其普遍性和治疗可靠性。
专家评论
CBT-I 在多种慢性病人群中表现出的疗效和可接受性解决了其在多因素健康挑战人群中适应性的临床关注。由于失眠通常会放大慢性病的身心痛苦,通过 CBT-I 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显著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然而,必须承认个体反应的变异性以及潜在的障碍,如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的可及性和资源限制。
识别出较长疗程改善睡眠指标支持在临床方案中优化会话时长。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特定亚群的个性化适应(例如癌症相关失眠、中风康复)和在多学科慢性病护理模式中扩大 CBT-I 交付的实施策略。
结论
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CBT-I 是一种有效、广受认可且安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成年人的失眠。对关键睡眠参数的中等到大效应量和良好的耐受性突显了将 CBT-I 整合到常规慢性病管理中的潜力,以提高睡眠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解决实施挑战并定制干预措施有望带来更广泛的临床影响。
参考文献
Scott AJ, Correa AB, Bisby MA, Chandra SS, Rahimi M, Christina S, Heriseanu AI, Dear BF.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病失眠: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AMA Intern Med. 2025 年 9 月 22 日:e25461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5.4610. Epub 提前发表。PMID: 40982264; PMCID: PMC12455488。
Morin CM, Benca R. 慢性失眠。Lancet. 2012 年 3 月 24 日;379(9821):1129-41. doi:10.1016/S0140-6736(11)60750-2。
Espie CA. “阶梯式护理”: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线失眠治疗的健康技术解决方案。Sleep. 2009 年 12 月;32(12):1549-58。
Trauer JM, Qian MY, Doyle JS, Rajaratnam SM, Cunnington D. 慢性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Ann Intern Med. 2015 年 8 月 4 日;163(3):191-204。
Riemann D, Baglioni C, Bassetti C, 等. 欧洲失眠诊断和治疗指南。J Sleep Res. 2017 年 10 月;26(6):6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