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中风后同侧偏盲视觉扫描训练:来自SEARCH试验的见解

评估中风后同侧偏盲视觉扫描训练:来自SEARCH试验的见解

研究背景及疾病负担

同侧偏盲定义为双眼视野的一半丧失,是中风后的常见且致残的视觉障碍,影响约20-30%的中风幸存者。这种状况严重损害日常功能,包括行动、阅读和执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从而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偏盲的康复选择包括补偿策略,如视觉扫描训练(VST),旨在训练患者向受损视野扫描以补偿损失。尽管其在临床上被使用,但缺乏高质量证据评估VST与安慰剂相比的有效性,导致对这些患者的最优康复策略存在不确定性。SEARCH(中风后同侧偏盲的扫描眼训练作为康复选择)试验特别设计用于严格评估VST与假训练在中风后同侧偏盲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设计

SEARCH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涉及英国34个中风单位。该试验采用平行、两组、双盲设计,确保参与者和主要结果评估者均不知道分组分配,以最小化偏差。

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为成年中风幸存者(≥18岁),经临床确认有稳定的同侧偏盲,从中风发作后超过4周到不足26周。患者必须能够参与训练协议并提供知情或代理同意。基于偏盲类型(部分或完全)的网络随机化系统将患者随机分配至VST干预组或假训练对照组。

干预措施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七天,持续六周的VST或假训练,并继续随访至基线后26周。VST计划包括指导性的视觉扫描练习,旨在改善向受损视野的补偿性眼球运动,而假训练则提供不针对扫描策略的非特异性视觉任务。

主要终点是从基线到26周的视力相关生活质量变化,通过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25项(NEI VFQ-25)测量。次要结局包括功能性能力(诺丁汉扩展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 NEADL)、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欧洲质量生命量表 – EQ-5D-5L)、基于问卷的视觉障碍影响(脑损伤相关视觉障碍影响问卷)、Esterman视野程序客观视野、视觉扫描任务表现和不良事件监测。

关键发现

共有161名患者被随机分配(80名至VST组,81名至假训练组),排除因错误随机分配或撤回同意的患者后,158名患者纳入意向治疗分析。两组在六周干预期间均表现出高依从性,约72-73%的患者每天或大多数日子进行训练。VST组和假训练组在基线时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方面可比。

在26周时,调整基线NEI VFQ-25评分和偏盲类型的ANCOVA分析显示,VST组和假训练组在主要结局上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主要分析中估计的调整后组间平均差异为-4.04(95% CI: -9.45至1.36;p=0.141),敏感性分析中为-2.33(95% CI: -7.42至2.75;p=0.365)。同样,衡量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视野功能和扫描表现的次要结局也未显示出显著的组间差异。

两组在主要和次要结局方面均随时间有所改善,反映了潜在的自发恢复或非特异性训练效应。报告的不良事件较少,包括20名参与者出现短暂的眼部疲劳、头痛和视力模糊,没有与干预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专家评论

SEARCH试验是评估中风后偏盲康复中VST的最大和最严谨的方法学RCT之一。其发现挑战了临床上普遍认为VST在改善视力相关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假训练的观点。

有几个问题值得强调。首先,两组观察到的改善可能与额外的临床医生关注、信息提供和最初六周期间的治疗参与结构有关,这些非特异性因素可能在不考虑具体干预内容的情况下促进了功能收益。

其次,假训练可能通过维持参与者在视觉任务中的参与度而产生某些治疗效益,这凸显了在康复试验中设计真正惰性对照干预的难度。这可能会稀释可检测的组间差异。

第三,参与者之间的偏盲严重程度和神经可塑性潜力的异质性可能会影响对训练的反应,提示未来研究需要个体化的康复方法或分层分析。

第四,鉴于亚急性期中风幸存者的自然恢复轨迹,干预启动时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变量,需要进一步探索。

最后,局限性包括脱落率(37例退出)、依赖自报结局测量以及难以客观量化有意义地转化为日常活动的功能视觉改善。

结论

SEARCH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按本研究方案实施的视觉扫描训练在改善中风后同侧偏盲患者的视力相关生活质量和功能结局方面并不显著优于假训练。两种训练方法均与改善相关,可能归因于临床医生互动、安慰剂效应或内在恢复。

这些发现强调了设计有效的中风后视野缺陷康复干预的复杂性。它们建议未来研究应集中在优化训练的内容和交付方式、检查个体化治疗效果、探索辅助疗法以及揭示观察到的非特异性益处的机制。

临床医生应考虑,尽管VST仍然是合理的康复选择,但结构化的患者支持和信息提供的关注也在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在进行的试验和荟萃分析将有助于完善循证指南,以改善这一常见且具有重大影响的中风后视觉障碍的结果。

参考文献

Rowe FJ, Brayshaw E, Brown M, Chatterjee K, Drummond A, Hazelton C,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canning Eye trAining as a Rehabilitation Choice for Hemianopia after stroke (SEARCH). Int J Stroke. 2025 Oct;20(8):968-976. doi: 10.1177/17474930251330140. Epub 2025 Mar 13. PMID: 40083185; PMCID: PMC12446690.

Zihl J. Rehabilitation of Visual Disorders After Brain Injury. Hove: Psychology Press; 1995.

Pambakian AL, Kennard C. Can visual function be restored in patients with homonymous hemianopia? Br J Ophthalmol. 1997 Jul;81(7):324-8.

Pollock A, Hazelton C, Henderson CA, Angilley J, Dhillon B, Langhorne P, Livingstone K, Munro FA, Orr H, Rowe FJ. Interventions for visual field defect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Oct 5;(10):CD008388. doi: 10.1002/14651858.CD008388.pub2. PMID: 21975758.

Pambakian ALM, Wooding DS, Kennard C. Sca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homonymous hemianopia.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 Sep;75(9):1520-4.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