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1. OPTIMAS试验评估了急性缺血性卒中(IS)后心房颤动(AF)患者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启动时机,并按慢性肾病(CKD)状态分层。
2. 早期DOAC启动(4天内)与延迟启动(第7-14天)在CKD组和非CKD组中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系统性栓塞或死亡率方面无差异。
3. CKD不会改变早期与延迟抗凝启动的效果,支持无论肾功能如何,为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而早期治疗。
4. 这些发现解决了安全性问题,并可能为优化这一高危人群的抗凝时机提供临床指南。
研究背景及疾病负担
心房颤动(AF)是缺血性卒中(IS)的已知风险因素,需要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已成为心房颤动卒中预防的一线药物,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然而,慢性肾病(CKD)患者代表了一个复杂的亚群,因为CKD独立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的风险。这种双重风险使抗凝决策复杂化,特别是在急性IS后的启动时机。早期抗凝可防止复发性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受损脑组织的出血转化风险,尤其是在CKD患者中,其药物清除和血管脆弱性改变。
鉴于全球AF相关卒中的负担以及CKD患病率的增加,为这一脆弱人群指导抗凝时机的证据有限且不一致,构成了一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研究设计
OPTIMAS试验是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平行组、开放标签试验,结果评估设盲,于2019年至2024年在英国100家医院进行。该试验纳入了3601名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参与者按1:1随机分组,并根据卒中严重程度分层,分别接受早期DOAC启动(卒中发作后4天内)或延迟DOAC启动(卒中发作后第7-14天)。
根据试验方案,基线医疗史记录了CKD状态。这项亚组分析比较了已知CKD患者(n=543)和无CKD患者的结局。
主要复合终点包括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系统性动脉栓塞。次要终点单独评估每个组成部分,以及全因死亡率。
关键发现
在3601名患者(平均年龄78 ± 10岁;45%女性)中,发生了116例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非CKD组发生97例(3.2%),CKD组发生19例(3.5%)。
对于主要复合终点,早期与延迟DOAC启动在非CKD组(比值比[OR] 1.01;95%置信区间[CI] 0.67–1.51)或CKD组(OR 0.90;95% CI 0.36–2.25)中均无显著差异,治疗时机与肾功能状态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822)。
次要结局包括复发性缺血性卒中(Pinteraction=0.637)、症状性颅内出血(Pinteraction=0.386)和全因死亡率(Pinteraction=0.107)同样显示治疗效果不受CKD状态影响。
各亚组的安全性相当,早期抗凝启动的CKD患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增加。
专家评论
OPTIMAS试验通过纳入一个具有明确CKD亚组分析和严格结果评估的大规模代表性队列,有力地回答了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CKD对疗效无影响加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患者及时抗凝的理由,减轻了之前关于CKD早期出血风险的担忧。
然而,试验的开放标签设计需考虑潜在偏倚,尽管结果评估设盲减轻了这一点。CKD定义基于病史而非量化肾小球滤过率(GFR)测量,这可能限制了评估肾功能严重程度的精细度。
这些发现与倡导早期DOAC启动的新兴指南一致,强调仅基于肾功能损害而延迟抗凝可能是不必要的。未来研究可能探讨不同CKD阶段和DOAC剂量调整的差异效应。
结论
OPTIMAS试验通过证明慢性肾病不会改变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患者早期直接口服抗凝剂启动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推进了临床知识。不应基于CKD状态延迟早期抗凝,这可以预防可预防的血栓栓塞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将这些发现纳入临床实践可能改善不同风险特征患者的卒中预防策略和患者预后。根据肾功能和卒中特征个体化治疗的持续努力对于优化益处和最小化危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Nash PS, Dehbi HM, Ahmed N, 等; OPTIMAS研究者. 慢性肾病心房颤动急性卒中抗凝时机:OPTIMAS试验. Stroke. 2025 Aug;56(8):1970-1979. doi:10.1161/STROKEAHA.125.051457.
还考虑了来自临床指南(如ESC、AHA/ASA、KDIGO)的有关AF、CKD和抗凝的其他文献,以解释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