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基因疗法在重度B型血友病中的持久疗效与长期安全性:13年随访结果

AAV基因疗法在重度B型血友病中的持久疗效与长期安全性:13年随访结果

亮点

  • 单剂量AAV介导的基因疗法在重度B型血友病患者中维持了13年的持久IX因子表达。
  • 年化出血率和IX因子浓缩物使用量分别下降了近十倍和十二倍。
  • 在整个长期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迟发性安全性问题、抑制剂产生、血栓形成或慢性肝病。
  • 高滴度的AAV8中和抗体持续存在,可能对再次给药构成潜在障碍。

临床背景与疾病负担

B型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出血性疾病,由F9基因突变引起,导致凝血因子IX (FIX) 缺乏或功能障碍。重度B型血友病定义为FIX活性水平低于1 IU/dL,常导致频繁的自发性出血,尤其是关节和肌肉内的出血,造成进行性关节病变和生活质量下降。标准治疗包括终生静脉注射FIX浓缩物,这既昂贵又繁重,并伴有抑制剂产生和药代动力学变化等风险。因此,需要持久、侵入性较小且具有潜在治愈性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重要的临床需求。

研究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长的AAV介导基因疗法在B型血友病中的随访数据。10名成年男性重度B型血友病患者接受了单次静脉输注自互补腺相关病毒血清型2/8载体编码的密码子优化人FIX基因(scAAV2/8-LP1-hFIXco)。队列分为三个剂量组:低剂量(2×1011 vg/kg,n=2),中剂量(6×1011 vg/kg,n=2)和高剂量(2×1012 vg/kg,n=6)。主要疗效终点包括持续的FIX活性、年化出血率(ABR)和FIX浓缩物使用量。安全性终点包括临床不良事件、肝功能监测和影像学检查。中位随访时间为13年(范围,11.1–13.8年)。

关键发现

结果显示了显著的长期疗效。所有剂量组的FIX活性水平相对于基线保持稳定升高:低剂量组平均水平为1.7 IU/dL,中剂量组为2.3 IU/dL,高剂量组为4.8 IU/dL。重要的是,10名参与者中有7名停止了常规预防性FIX输注。

中位ABR从治疗前的14.0(IQR,12.0–21.5)降至治疗后的1.5(IQR,0.7–2.2),降低了9.7倍。FIX浓缩物使用量下降了12.4倍(IQR,2.2–27.1)。这些临床改善转化为减少的关节出血、更少的住院次数和大多数参与者的日常功能增强。

安全性分析显示有15例与载体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是短暂的无症状肝转氨酶升高。没有参与者产生FIX抑制剂、血栓形成或慢性肝损伤。随访期间发生两例癌症,但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与基因治疗载体无关。治疗后10年进行的一次肝活检显示,转基因表达持续存在,未见纤维化或异型增生的证据。

高滴度的AAV8中和抗体在整个随访过程中持续存在,表明持续的免疫记忆和如果需要再次给药时的潜在挑战。

机制见解与生物学合理性

AAV载体通过将游离DNA递送到肝细胞来实现持久的转基因表达,而肝细胞是FIX合成的自然场所。选择性地在肝细胞中表达可以最小化脱靶效应,并允许稳定、生理水平的FIX。该队列中未观察到长期肝毒性或基因毒性,支持肝脏AAV基因转移的安全性。然而,输注后持续存在的中和抗体突显了载体选择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重新给药时的替代策略。

专家评论

世界血友病联合会等领先指南机构已将基因治疗视为血友病护理的变革性发展。本13年随访中看到的持久反应为未来试验设定了基准,并支持向一次性、治愈性治疗的范式转变,以治疗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争议与局限性

主要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n=10)和缺乏对照组,这可能限制了普遍性。所有参与者均为成年男性,限制了其在儿科或女性B型血友病患者中的适用性。基因治疗的高成本、制造复杂性和长期致癌风险及重新给药策略的未解问题仍然是重要关切。此外,考虑到持续的肝细胞周转,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疗效的持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scAAV2/8-LP1-hFIXco基因疗法可提供持久的FIX表达,显著并持续减少出血和因子使用,在13年随访中未出现晚期安全性信号。这些数据强烈支持AAV基因疗法在重度B型血友病中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预示着这一具有挑战性疾病的管理新时代的到来。持续的监测和更大、更多样化的患者群体将是全面阐明该疗法的益处和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Reiss UM, Davidoff AM, Tuddenham EGD, et al. Sustained Clinical Benefit of AAV Gene Therapy in Severe Hemophilia B. N Engl J Med. 2025 Jun 12;392(22):2226-2234. doi: 10.1056/NEJMoa2414783. PMID: 40499172; PMCID: PMC7617823.
2. 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philia, 3rd edition. 2020.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