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1. 对于具有大缺血核心的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标准药物治疗(MM)相比,血管内治疗(EVT)显著改善了1年的功能结局。
2. 1年时的功能独立(mRS 0-2)从MM组的17.1%增加到EVT组的30.4%。
3. 尽管EVT组1年的死亡率较高(31.3% vs. 26.5%),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与MM相比,EVT在功能结局方面的获益在1年内持续存在,但由于MM患者的功鞥能改善,90天至1年之间的治疗效果有所缩小。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卒中仍然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大缺血核心卒中的预后尤其差。由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虽然多项试验已证明EVT在卒中后90天内减少残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对于长期结局,尤其是在可能具有不同卒中病理生理和治疗反应的亚洲人群中,仍存在疑问。大缺血核心患者通常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较差的结局,对医疗系统和生活质量构成巨大负担。ANGEL-ASPECT试验旨在评估EVT在这一高危群体中与药物治疗(MM)相比的1年内的持久性和程度。
研究设计
ANGEL-ASPECT试验是一项在中国46家医院进行的3期、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评估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表现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且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在3到5分之间或大梗死核心体积在70到100毫升之间。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EVT或标准药物治疗。主要终点是1年的功能结局,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布变化来测量(0表示无症状;6,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功能独立(mRS 0-2)、独立行走(mRS 0-3)和死亡率。试验注册号为NCT04551664。
关键发现
分析了425名患者(214名EVT,211名MM)的1年随访数据。平均患者年龄为66岁,女性占38.1%。与MM组相比,EVT组的mRS结局显著更好,广义比值比为1.25(95% CI,1.01-1.56;P=0.04),表明向更少残疾的分布有所改善。
功能独立(mRS 0-2)在EVT患者中达到30.4%,而在MM组中为17.1%(相对风险 [RR],1.87;95% CI,1.27-2.75),独立行走(mRS 0-3)分别为50.0%和35.6%(RR,1.46;95% CI,1.15-1.85)。1年的死亡率在EVT组为31.3%,在MM组为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 CI,0.82-1.53)。
纵向来看,EVT受试者的功能独立率从90天到1年保持稳定(29.4% vs. 30.4%),而MM患者的这一时期功能有所改善(10.9% 到 17.1%),这缩小了但没有消除EVT的相对获益。
专家评论
ANGEL-ASPECT试验提供了严格的证据,支持EVT在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长期疗效,确认了超过90天即刻期的持久残疾改善。尽管死亡率差异不显著,但功能获益具有临床意义,特别是因为功能独立与生活质量及医疗资源利用相关。
MM组随时间的功能改善突显了卒中恢复的动态性质,但并不削弱EVT的优越效果。这些结果强化了不断发展的临床指南,倡导在延长治疗窗口内对大核心卒中进行EVT,特别是在以往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亚洲人群中。
局限性包括开放标签设计和研究仅限于中国医院,这可能影响普遍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患者选择并探索辅助疗法以降低死亡率。
结论
对于在24小时内出现的由近端前循环闭塞引起的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单独的药物治疗相比,EVT显著减少了长期残疾。ANGEL-ASPECT试验的1年数据加强了支持EVT作为改善高危人群功能结局的持久治疗的证据基础。
参考文献
霍晓, 孙东, 阮氏玉兰, 马刚, 等; ANGEL-ASPECT研究者.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大缺血性脑梗死:ANGEL-ASPECT试验1年结果. 卒中. 2025年9月;56(9):2398-2407. doi:10.1161/STROKEAHA.124.050086. Epub 2025年8月25日. PMID:408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