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一项为期60天的双盲RCT(n=60)测试了含有黑米花青素(≈0.28克/天)+菊苣根菊粉和米糠(每种约1.26克/天;总剂量约2.8克/天)的复合补充剂与麦芽糊精安慰剂的对比。
– 补充组在空腹血糖(平均下降约45 mg/dL;交互作用p=0.03)、HbA1c(绝对下降0.7%;交互作用p=0.002)和LDL-C(下降14 mg/dL;交互作用p=0.02)方面显示出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降低。未观察到安全性信号。
– 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维生素C、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肺适应性无显著变化;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背景及疾病负担
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即使使用药物治疗,残余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安全、廉价且可扩展的营养补充剂和饮食辅助疗法——特别是那些可以调节餐后血糖和脂质代谢或肠道微生物群的疗法——作为补充治疗具有吸引力[1,4]。
花青素(存在于有色谷物和浆果中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潜在的降血糖作用。单独来看,可发酵的可溶性纤维如菊粉和米糠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增加短链脂肪酸,并在一些试验中与改善血糖和血脂有关。先前的证据大多评估单一成分;联合(类似合生元的)产品可能具有协同效应,但在T2DM中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9,17]。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在泰国孔敬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关键特征如下:
– 人群:60名经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大部分为女性;每组28名女性/2名男性),正在接受稳定的口服降糖治疗和稳定的降脂/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 干预措施:多成分胶囊混合物(总剂量约2.8克/天,分为每日8粒350毫克的胶囊),含黑米花青素(≈0.28克/天)和可溶性纤维(菊苣根菊粉和白米糠,每种约1.26克/天)。安慰剂为麦芽糊精。
– 持续时间:60天。
– 主要/次要终点:空腹血糖(FPG)、HbA1c、血脂(LDL-C、TC、TG、HDL-C)、胰岛素/HOMA-IR、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抗氧化状态(维生素C)、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肾/肝安全性(肌酐、eGFR、SGPT)和功能能力(6分钟步行测试估计VO2peak)。
– 分析:正态分布结果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偏斜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修正意向治疗分析。
主要发现
人口和依从性
– 60名参与者随机分组1:1(每组30人);补充组依从性高(≈97.8%)。未报告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基线特征和饮食/体力活动保持平衡。
血糖控制
– 空腹血糖:补充组平均值从230.1降至187.8 mg/dL(组内p=0.01);对照组从217.9升至220.7 mg/dL(无显著差异)。ANCOVA交互作用(持续时间×治疗)p=0.03。调整后的平均差异约为-45 mg/dL(95% CI -76.1, -4.6),比较变化与安慰剂相比。
– HbA1c:补充组从8.6%降至7.9%(组内p=0.004);对照组从8.6%升至8.8%(无显著差异)。交互作用p=0.002。HbA1c绝对下降约0.7%(95% CI -1.5, -0.3)。
– 胰岛素和HOMA-IR:60天内组内或组间均无显著变化。
血脂谱
– LDL-C:补充组从96降至82 mg/dL(组内p=0.006);对照组无变化(101 → 102 mg/dL)。交互作用p=0.02。绝对平均差异约为-15 mg/dL(95% CI -29.1, -2.8)。
– 总胆固醇在补充组有所下降(174 → 160 mg/dL;组内p=0.002),但交互作用未达到统计显著性。TG和HDL-C无显著变化。
炎症、氧化应激、抗氧化状态
– 血浆丙二醛(MDA)、维生素C、超敏C反应蛋白和大多数白细胞亚群未显示统计学显著变化。补充组中观察到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有下降趋势(p≈0.07),但不具决定性。
肾和肝安全性
– 血清肌酐或SGPT无不良变化。补充组eGFR略有改善(90.8 → 95.1 mL/min/1.73 m²;组内p=0.01);组间差异不具统计显著性。
功能能力
– 对6分钟步行距离或估计VO2peak无显著影响。
效应量解释
– 60天内HbA1c下降约0.7%在2型糖尿病背景下具有临床相关性,与一些短期试验中报道的饮食干预效果相当[13,45]。持续的LDL-C下降约14%对心血管风险也具有潜在意义。
专家评论和机制合理性
可能导致观察到的血糖和血脂效应的合理机制包括:
– 直接抑制肠道酶:花青素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和餐后血糖[54]。
– 肠道微生物群和短链脂肪酸生成:菊粉和米糠是可发酵底物,可增加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这些物质调节肝脏糖异生、肠促胰岛素释放和脂质合成[55,58]。
– 胰岛素信号传导和外周葡萄糖摄取:米糠酚类化合物可能增强肌肉中的IRS1/AKT/GLUT4信号传导(临床前证据)[57]。
– 脂质代谢:菊粉发酵和花青素介导的作用(包括CETP抑制和胆固醇流出增加)可能共同降低LDL-C[60]。
局限性和普遍性
– 短期(60天):HbA1c反映约8-12周的血糖情况;60天窗口期产生部分HbA1c变化,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证明可持续效益。
– 样本量小且性别分布:研究主要纳入女性(最初60名中有56名);结果可能不适用于男性或其他种族。
– 复合产品:由于干预措施包含多种活性成分,该试验无法将效应归因于花青素与菊粉或米糠之间的差异,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需要因子设计来分离各成分。
– 缺乏机制数据:试验未测量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短链脂肪酸或肠促胰岛素(如GIP/GLP-1),这些数据将加强机制性主张。
– 同时用药:参与者继续接受稳定的降糖和调脂治疗;相互作用似乎不存在,但未在不同药物分层中正式测试。
与先前证据的比较
– 血糖和血脂改善的幅度与先前较小规模或单一成分试验的菊粉或花青素(例如,Qureshi 2002年关于米糠的研究;Li 2015年关于纯化花青素的研究)一致,但该试验使用的花青素和纤维剂量相对较低,在60天内取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13,45]。
临床意义和下一步计划
对于临床医生:研究表明,黑米花青素+菊粉+米糠复合补充剂作为标准治疗的辅助手段,可在短期内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LDL-C,且依从性高,无安全信号。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 不要用营养补充剂替代已证实的降糖或调脂药物。
– 与患者讨论补充剂的使用,以避免未知的相互作用并确保质量控制。
建议的研究重点
– 更大、更长期的随机试验(≥6个月),涉及不同人群并按基线治疗分层。
– 因子或成分试验,以区分花青素与菊粉与米糠的效果。
– 机制研究,测量肠道微生物组、短链脂肪酸、肠促胰岛素激素(GIP/GLP-1)、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如钳夹试验)。
– 剂量探索研究,确定最佳花青素和菊粉含量以实现疗效和耐受性。
结论
这项设计良好的60天随机、双盲试验报告称,黑米花青素加益生元可溶性纤维(菊苣根菊粉和米糠)复合补充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安慰剂显著降低了空腹血糖、HbA1c和LDL-C,且依从性良好,未见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和炎症生物标志物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支持在更大、更长期的试验中进一步调查,并表明这种多成分补充剂在确认数据的前提下,可以在临床监督下作为补充治疗考虑。
参考文献
Teparak C, Uriyapongson J, Phoemsapthawee J, Tunkamnerdthai O, Aneknan P, Tong-Un T, Panthongviriyakul C, Leelayuwat N, Alkhatib A. Diabetes Therapeutics of Prebiotic Soluble Dietary Fibre and Antioxidant Anthocyanin Supple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Nutrients. 2025 Mar 21;17(7):1098. doi: 10.3390/nu17071098 IF: 5.0 Q1 . PMID: 40218856 IF: 5.0 Q1 ; PMCID: PMC11990404 IF: 5.0 Q1 .